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法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相比较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法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相比较的临床效果分析

毛栋华

毛栋华

(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目的:探究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法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相比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4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开放法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比开放法无张力疝修补术更具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腹膜前;开放法;无张力疝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6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116-02

腹股沟疝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容易对患者的健康及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必须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疗[1]。现代疝修补术的理念强调耻骨肌孔的修补,开放法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经腹膜前隙张力修补术(TAPP)都是重点修补耻骨肌孔的手术方式,为了探究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本研究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4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纳入样本中进行分析。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4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组:男26例,女4例;平均年龄(58.3±2.4)岁;按照疝型的分布情况,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各有5例、14例、7例、4例。对照组:男13例,女3例;平均年龄(57.9±2.5)岁;按照疝型的分布情况,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各有4例、9例、2例、1例。对比两组上述各项基本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放法无张力疝修补术:硬膜外麻醉后,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做长度约7.cm的切口,逐层分离,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保护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找到疝囊并分离至内环口,小疝囊无需横断,大的疝囊横断后缝合关闭,远端部分切除或不作处理。沿疝囊环形分离腹横筋膜,找到腹壁下动脉,在其下露出腹膜外脂肪层,并从腹横筋膜深面,钝性分离足够大的腹膜前间隙,内侧达耻骨联合后方,下缘达耻骨梳韧带下,外侧达髂耻束处,上达联合腱上处,仔细止血。选择通用组织修补片(103030G),将圆形补片置于游离的腹膜前间隙,提起补片中心的悬吊带使补片打开,将补片四周展平,丝线将悬吊带固定于内环口,然后在腹股沟管后壁、精索后方放置平片加固,关闭切口。术后砂袋加压6小时。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全麻,于脐孔穿刺10mm左右,建立起二氧化碳气腹,控制好压力在13mmHg左右,将Trocar和腹腔镜置入进行探查。直视下分别于平脐水平腹直肌外侧缘做5mm的穿刺孔,将Trocar置入,使用带电的剪刀在疝囊颈部上方2cm的位置切开壁腹膜(6cm),游离内环处腹膜瓣,并沿腹膜翻开疝囊,将疝囊从精索血管和输精管上剥离,精索腹壁化。将腹膜前间隙分离,使得Coopers韧带、输精管、精索等结构全部显现出来,于脐孔10mm穿刺孔将通用3D1115-8补片放入,完全覆盖耻骨肌孔。固定后采用3-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关闭腹膜,排除腹腔二氧化碳气体后结束手术。

1.3观察指标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脏器损伤,无中转开放;两组均无复发病例。记录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治疗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等,并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尿潴留),计算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腹股沟区持续疼痛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P<0.05)。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项手术治疗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分析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讨论

随着疝外科的发展,对腹股沟疝修补的认识逐步提高,对耻骨肌孔的修补被认为是较为合理的修补方式。耻骨肌孔位于前面的腹股沟韧带和其后的髂耻束分为上下两区,上区有内环、Hesselbach三角、精索(或子宫圆韧带),下区有神经、股血管和卵圆窝,而在此后方仅有菲薄的腹横筋膜覆盖。在耻骨肌孔处修补最符合高位修补的原则和无张力原则,并且在此层面植入补片修补可有效地降低复发性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发生。在临床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水平也逐渐提高,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复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中[3]。相较于传统开放法前入路无张力疝修复术,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复术是不同的入路手术方式,在手术切口、给予患者创伤、住院时间等方面优势比较明显的优势[4-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各项手术治疗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复术应用在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取得的效果要优于传统开放法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优势集中表现为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方面。

综上所述,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复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效果优于开放法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启伦,汪玖川.42例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法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较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6,6(16):176-177.

[2]朱响,梅拥平,王馨,等.经腹腔镜与开放式腹膜外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10):1412-1415.

[3]周宗喜,廖波,李永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与开放式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11(1):58-61.

[4]王兴军.腹腔镜下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5):90-91.

[5]时立平.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4):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