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治疗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翼状胬肉治疗研究进展

黄文荣

黄文荣

(广西合浦县人民医院广西合浦536100)

【摘要】翼状胬肉属于眼部常见性、多发性疾病,发生机理较为复杂,复发率较高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较为棘手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对翼状胬肉发生机理进行分析,对近年来临床治疗翼状胬肉方法进行探讨,主要分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作为常用的方法,对翼状胬肉彻底切除,改善视力,提高美容效果,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是手术治疗基础。

【关键词】翼状胬肉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7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8-0024-03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疾病、多发性疾病,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是术后复发率约为30%-69%[12]。翼状胬肉是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出现三角形模样的增生,而成为侵犯角膜的眼表性疾病[3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近年来翼状胬肉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性分析如下:

1翼状胬肉发生机制

翼状胬肉主要和机体各种因素有关,如和患者遗传因素、营养的缺乏、患者的泪液分泌减少、过敏性反应和眼部解剖因素等[56]。有资料显示[78],有许多翼状胬肉患者和家族遗传性明显相关。患者结膜血管和角膜联合部位属于非感染性慢性的炎性反应发生部位,炎性反应自溶过程会导致蛋白质降解,其含有“导致翼状胬肉血管发生因子”其具有促使结膜血管向角膜爬行的能力。有资料显示[910]翼状胬肉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患者眼部受到强烈光线照射、风沙刺激、烟雾粉尘、花粉等过敏原均可能刺激。患者由于职业类别不同可能形成一系列刺激因素引起角膜缘部结膜血管、结膜上皮组织可能出现非感染慢性炎性反应,眼部组织出现增生,促进纤维母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发生浸润。另外强烈的光线照射可能引起患者角膜浅层蛋白质变性,堆积在角膜巩膜缘,从而形成隆起,导致泪膜变薄,隆起的部位出现粘连蛋白减少,眼部表皮发生缺氧和干燥,导致形成角膜新生血管和纤维血管组织增殖。紫外线可能引起角膜缘干细胞功能出现缺乏性障碍。近年来研究角膜创伤的愈合主要是通过细胞移行和细胞增殖来完成的[1112]。角膜缘部多发生细胞增殖,角膜缘干细胞作为源泉,逐渐的移行到中央部。正常生理条件下,角膜缘部的增殖压力对结膜上皮和血管形成有效的抑制,从而防止其长入到角膜组织。角膜缘干细胞出现缺乏或者角膜功能明显降低,导致角膜缘屏障功能降低,使结膜组织长入和新生血管形成。睑裂部的角膜缘局部抗原成分发生改变,可能出现局部的变态反应发生,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白细胞浸润严重,阻滞了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角膜缘屏障功能明显降低,结膜组织和新生血管长入角膜,从而形成翼状胬肉。

2翼状胬肉的治疗

2.1药物治疗

2.1.1激素类药物治疗:有些翼状胬肉发生可能和机体免疫系统的变态反应有关,通过针对性的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患者的免疫过程进行调节,从而促使敏感细胞出现核固缩、破裂、溶解及破坏,同时抑制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DNA合成,从而抑制翼状胬肉生长和复发[1314]。

2.1.2非甾体类固醇类药物治疗:由于炎性浸润也是翼状胬肉诱因之一,炎性反应的不断发展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导致翼状胬肉不断发展[1516]。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可能对局部形成抗炎效果,抑制前列腺素释放,缓解眼部不适症状,缓解翼状胬肉的浸润。临床常用的药物主要是消炎痛、双氯芬酸钠等。

2.1.3抗代谢类药物治疗:翼状胬肉属于变性和增生性疾病,其主要成分是增生细胞,由于细胞生长因子高表达引起的,可以刺激翼状胬肉组织中多种细胞发生增生,尤其是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增生。临床常用抗代谢药物主要是丝裂霉素、争光霉素、平阳霉素、5-FU等药物。

2.2物理治疗

2.2.1冷冻性治疗:通过-40℃冷冻头对翼状胬肉细胞内水分进行冷冻,使其成为冰晶,从细胞膨胀,导致翼状胬肉细胞膜、细胞核膜破裂进而坏死,破坏翼状胬肉新生血管生成,进而抑制翼状胬肉的生长和复发。

2.2.2激光治疗:通过激光在局部翼状胬肉的热效应,对翼状胬肉血管进行阻断,减少翼状胬肉血液供应,导致其因缺氧出现萎缩变小。目前较为常用的激光治疗方法主要是CO2激光、YAG激光、氩激光、准分子激光等。

2.2.3β射线放射治疗:β射线放射治疗可以对翼状胬肉细胞的遗传特性造成损伤,减弱细胞的分化、传代,从而产生增殖和形成有新活力的细胞簇,阻滞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2.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疗翼状胬肉较为常用的方法,目前已经从原有的单纯的翼状胬肉切除,逐步的发展成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从而手术方式不断改进并且联合药物治疗也广泛得到应用。

2.3.1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目前翼状胬肉传统术式主要由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翼状胬肉结膜下埋入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主要针对翼状胬肉进入在角膜范围较大,对于患者视力有严重影响者,手术方式较为简单,其术后复发率较高。翼状胬肉结膜下埋入术主要适用于翼状胬肉相对较薄,充血相对较轻,其术后较容易形成褶皱,容易复发。、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多应用于、翼状胬肉充血肥厚较为严重,生长速度较快。此种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繁琐,对于术者要求较高[1718]。

2.3.2带角膜缘的结膜移植治疗:角膜缘干细胞主要位于角膜缘基底部,其具有较为丰富的蛋白酶,增生能力较强,细胞周期长,分化程度相对较低。角膜缘干细胞可以促进翼状胬肉切除后角膜缘更好的重建,从而促进角膜缘供应干细胞的功能,促进上皮细胞稳定生长。本术式主要是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在患者手术同侧眼部颞上方角膜缘切取一部分,制作游离带角膜缘的结膜瓣。在角膜缘切开两条放射状的切口,长度<2.0cm,宽度<1.0cm,对结膜上皮和结膜下筋膜组织进行分离,在上方做一个切口,形成一个以角膜缘作为基底的结膜瓣。翻转结膜瓣,清除结膜瓣上残留的纤维血管,将修整好的结膜瓣覆盖在翼状胬肉切除的伤口处,通过8-0可吸收线进行创面缝合,注意保持好移植的结膜瓣和创面结膜游离缘缝合固定好[1920]。

2.3.3羊膜移植治疗:羊膜可以加快角膜上皮化生长,维持正常的上皮表型,缓解炎性反应,降低角膜血管化,减少瘢痕增生。羊膜没有抗原性,可以延长上皮细胞的存活时间,刺激非杯状上皮细胞分化,刺激杯状细胞的增生分化,提高抗蛋白酶活性,抑制正常纤维母细胞向成纤维细胞的转化。羊膜移植治疗是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基础上,裁剪相应大小的羊膜,通过消毒后,平铺在巩膜伤口表面,通过8-0可吸收线对结膜伤口边缘和羊膜缝合,做好羊膜边缘修建,做好固定和缝合。

2.3.4纤维蛋白胶治疗:纤维蛋白胶是从人体血浆中提取的天然人源性产品,主要包括人血纤维蛋白原和牛源性抑肽酶,其对于伤口表面具有较好的粘合作用,同时在手术后2周内被纤维蛋白酶降解,可以减少炎性反应和组织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无毒副作用。纤维蛋白胶应用治疗翼状胬肉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降低眼部术后的不良反应,纤维蛋白胶还可以促使移植物和巩膜床连接更加紧密,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随着翼状胬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不断深入,各种治疗措施临床治疗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根据翼状胬肉的发生机理,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降低复发率,尽可能提高预防和控制的效果,选择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的治疗,进行前瞻性、多方法、随机性临床实验,为探索更加有效治疗翼状胬肉有效方法和降低复发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许娜,杨永福,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22):3467-3469.

[2]陈明洪,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0,18(15):267-269.

[3]陈增奎,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9):848-850.

[4]张莉薇,席兴华,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6,6(6):1404-1406.

[5]姚艳娇,刘新,翼状胬肉的治疗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8,8(9):1898-1901.

[6]薛春燕,黄振平,周晓军,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7):767-770.

[7]石一宁,石蕊,张纯涛,等,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82-1384.

[8]麦月华,杨炜,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24):3751-3755.

[9]郑根主,郑琦,许燕红,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1,33(14):2195-2198.

[10]黄荣海,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9,31(3):444-446.

[11]李景翠,张雪菲,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新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1,31(6):590-593.

[12]喻谦,柳林,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眼科研究,2008,26(9):713-716.

[13]庄韵,翼状胬肉手术方式进展的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92-93.

[14]杨真龙,李培红,贾卉,翼状胬肉研究的最新进展[J].西藏科技,2007,10(175):50-52.

[15]朱婷婷,孙松,翼状胬肉手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1,31(3):293-296.

[16]刘海兰,王云旭,翼状胬肉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40-42.

[17]李璐,杨炜,丁剑锋,翼状胬肉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2):2397-2400.

[18]李淑琳,韦丽娇,翼状胬肉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09,2(8):882-884.

[19]PengLü,ChenXM.Prevalenceandriskfactorsofpterygium[J].IntJOphthalmol,2008,18(5):871-874.

[20]YoungAL,TamPM,LeungGY,etal.Prospectivestudyonthesafetyandefficacyofcombinedconjunctivalrotationalautograftwithintraoperative0.02%mitomy-cincinprimarypterygiumexcision[J].Cornea,2009,28(2):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