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审美的方法与要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1

舞蹈审美的方法与要领

迟佳

无论是创作舞蹈还是表演舞蹈,甚或欣赏舞蹈,首先需要学会舞蹈审美的方法,并掌握舞蹈审美的要领。入山须知山情,入水须知水性。

一、首先要知道舞蹈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形态

舞蹈的媒介是人体,是人体的律动。葛天氏“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吕氏春秋饭爬制罚谴拄稀⒁靶浴⒈旧奈枳耸窃枷让裆某宥涂窕叮幻览觥⒕隆⒉环ι衩乩寺奈孜琛读ァ贰ⅰ饿А肥侨死嗫缦蛭拿髅偶鞯囊偶:妥阋簟!渡亍贰ⅰ段洹肤骠妫对泼拧反缶恚斗裳唷非嵊逗妨髯枰孕椋枰源锘叮璧赶瓶巳死嗑实氖场?

《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以这样说,没有激情便没有舞蹈,舞蹈是动态的诗,是生命节律的凝聚和流淌。

二、高级鉴赏从风格伊始

风格是形式与内容的联营造势,是方法与技巧的色墨渲染。

如果说西方的芭蕾向外伸展,开、绷、直的形式特征是欧洲文艺复兴精神的显现,那么中国传统舞蹈的曲、圆、收的审美风格,也是中华民族群体性格、哲学思想的积沉。芭蕾优雅高贵,技艺精湛、高超,是美的展示:展示美的形体,展示人的表演技巧,是对人的创造力的颂扬和礼赞;中国传统舞蹈却时刻关注着人的内心情感与体验,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充分运用人体的线条、节奏以及动作画面,以神驭形,以舞传情,以情感人,通过丰富的表情、高度凝练概括的舞蹈语汇触动人的情思,表达人的情绪。

少数民族,载歌载舞,有着丰厚的歌舞文化土壤。或俏丽秀美,或热烈奔放,或柔美委婉,或健劲粗犷。维吾尔族舞开朗、浪漫、乐观、活泼;蒙古族舞矫健、威猛、自由、洒脱;苗、彝、侗、傣舞蹈欢悦、轻松。

三、鉴赏的能力在于发现方法与技巧

在不知方法时晓得方法才是高超方法,在不见技巧处寻到技巧才是绝妙技巧。

传统舞蹈不在技巧的演示,而重在情绪的渲染和传导。语意严谨,形式活泼,结构清晰明丽,强调身韵、神韵内外结合,形神兼备。它追求气息畅达,迂回曲折;反向起法,意念先到;舒展优美,情舞交融。它的一招一式,它的拧倾圆曲,它的一动一静一颦一笑,莫不气涌韵随、洗练传神。古代舞蹈谚云:“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它特别注意眼神传情达意的独特魅力,正所谓“传神写照都在阿堵中”。艺术虚灵,但又意蕴丰富,这丰富的意蕴就是宇宙运动的节奏,而“舞”是一切艺术意境的典型。动作的开合、敛放、轻重、缓急,舞蹈的韵律造型,都是“神”和“意”的贯注积聚。

传统舞蹈艺术注重协调整个人体的表现力,重视手眼、躯干、步伐的配合和整体艺术效果,手势灵活,表情丰富,以情带舞,以舞传情,动而合度,形变神真,发之于心,传之有神。这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曲线美感和勃勃生机,情丰意满,风韵独具。《牧马人》跳出了蒙古族男子的豪爽、剽悍;《鱼舞》舞出了鱼儿自在游弋的悠闲情态;《蛇舞》凸现出银蛇缠绵柔美的妩媚;《雀之灵》轻松地传达着“神鸟”孔雀自然天真的灵性;《鱼美人》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形象地表现出舞蹈的内在意蕴。

四、从历史的视角看见的是高远

无论历史走到哪里,对于今天就是放大镜,对于明天就是望远镜。

我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段——汉之繁荣、唐之鼎盛期,便是各民族及中外舞蹈文化交流、融合、涵化的结果。

汉代设立乐府,搜集整理民族民间舞蹈,促进了舞蹈艺术的演进,《掌上舞》独步古今。

盛唐教坊“十部乐”乐舞中,西凉乐、龟兹乐、高丽乐、疏勒乐等乐舞都来自新疆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波斯舞、印度舞、日本舞也相继传入,掀起了舞蹈艺术蓬勃兴旺的又一高潮。

元明以降,戏曲兴起并成熟之后,舞蹈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地位,渐趋衰落。民间舞蹈主要以花会、灯会等形式活跃在街头巷尾,高跷、花鼓、小车、狮子舞、跑驴、秧歌,形式简单,内容单纯,朴实明快。它既自娱又娱人,娱乐特征明显,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时盛时衰,基本处于自在自为状态,艺术上都没有太大的提升。责任编辑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