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图意,解决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1

走进图意,解决问题

边艳萍

——看图列式教学有感

边艳萍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庆阳长庆小学745100

看图列式计算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文字应用题的基础,更是初步培养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关键时期。

在看图列式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画面意思在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要。虽然有图画做依托,但要准确地领悟图的意思,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一年级小学生生活经验少,知识面窄,识字不多,语言表达能力弱,增加了学习应用题的困难。针对以上特点,我在教学看图列式计算时,课前精心准备,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入课题,并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引导学生根据图意进行说话训练,通过观察、口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弄清图中的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去进行列式计算。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数学离不开思维,语言表达是开发学生思维的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应用题入门教学的关键。

应用题启蒙教学应当重视算理,揭示算法的含义,避免让学生硬搬“求一共用加法”和“还剩用减法”这一模式。在看图列式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告诉学生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同时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使学生理解起来更简单,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怎么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呢?在进行看图列式计算的教学时,我利用教具、自制的各式图片,每道题我都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为什么用减法计算,逐步强化算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使学生明白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是用加法计算和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由于看图列式的内容多,有一图一式、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丰富的内容,孩子被搅得眼花缭乱,难以分辨题目的真正目的:加减法颠倒,图意不明了……鉴于这种情况,我专门把所有类型的图进行对比分类,通过让孩子分辨各种类型图的特点和样子,能够快速地明白图意并判断出用什么方法计算,从而列出正确的算式。

一、“动态”图

有些图,图上的画面是动态的,让孩子明白可以通过图上画面的动作来判断计算方法:走了,用减法;来了,用加法。如:

二、一图多式

1.一图一式。有些图不是动态的,但有符号表示。大括号表示合起来,“?”表示要求的问题。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下面就是求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如果大括号下面的数是已知的,问号在图的左边或右边,用减法计算。如:

5+3=8(朵)10-3=7(个)

如果图上画有斜线或虚线框,斜线或虚线框表示去掉。斜线划掉的个数或虚线框圈住的个数就是从总数里要减去的个数,一幅图只能列一个算式。

2.一图两式。如果用虚线把一幅图分成两部分,就表示可以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或右边的,一幅图可以列两个算式。

3.一图四式。如果一幅图上既没有符号标注,又没有其它要求,只显示两部分,这样的图可以列四个算式,即两道加法、两道减法算式。可以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观察分别列两道加法算式,再从总数里分别去掉左边的和右边的列两道减法算式。

在教学中,每看一幅图,训练孩子说图意的同时,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大自然中,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学会数学。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是通过大量的生活事实及学具操作中的观察开始思维活动的,因此,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看图能力要重点进行培养和训练,特别是从看图的顺序、看图的角度上加以辅导。

然而最初在实际教学时,我虽然注意让学生说图意,却没意识到学生由于语言组织能力较弱,常常在说图意时表述不准确,有时还掺杂其他信息,所以在让学生说图意时,很少有人主动举手发言,故而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高,甚而一开始就需要教师一句一句地教,以至于课堂节奏掌控有点失调。但是我觉得,一年级的看图列式计算教学更多的应是让学生自己看着图说说这幅图中要告诉我们的意思是什么,并不单单是符号所表示的含义,数学语言的训练和培养对小学生学习数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会坚持下去,在每一节课都注重数学语言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说条件、提问题,逐步过渡到说完整的应用题,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其实不仅是一年级,二年级甚至更高年级的图文结合题也要让学生完整地将题目表述出来。而这对学生理解后面的纯文字应用题,加强对数量关系的数学理解,形成解题策略,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