柃木属(Eurya)地被植物引种驯化初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2

柃木属(Eurya)地被植物引种驯化初报

杨芳(临海市沿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浙江临海3170

关键词:柃木属;引种驯化;园林应用

柃木属(Eurya),属山茶科(Theaceae),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是构成我国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建群种和森林下木。浙江省柃木资源丰富,占了全国的1/7,拥有11个种及2个变种。因此,积极开发柃木属乡土的野生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柃木属植物基本概况

常绿灌木或者小乔木;冬芽裸露,红色或翠绿色。枝条纤细;叶两列状互生,叶片有锯齿,很少全缘。花小,白色、紫红色或淡黄色多种,单性而雌雄异株,单生或簇生于叶腋;花梗短,顶端有两枚宿存的苞片;萼片5,覆瓦状排列,宿存;花瓣5,基部连合;雄花的雄蕊5至多数,排成一轮,退化子房有或无;雌花无退化雄蕊,子房上位,花柱2~5,多少连合或分离。果实为有多数种子的浆果。种子细小,黑褐色,种皮蜂窝状网纹。

微毛柃、窄基红褐柃、柃木的基本区别(表1)

二、微毛柃、窄基红褐柃、柃木生境调查

通过调查,微毛柃、窄基红褐柃、柃木为喜阳半耐阴树种,山坡、谷地、溪边、灌丛和路旁林下分布较多。在天然森林群落垂直结构上,它们居于下木或乔木下层。从立地分布条件看,它们受光照影响最大,在上层林冠郁闭度高的地方,分布数量极少且株形都较为细长形,以此来获取充足的光照;而在光照充足的处,则枝叶生长就较为密集,分枝率高,株形丰满。因此,在总体分布上,阳坡的个体数要比阴坡多。通过玲珑山附近抽样调查的多块样方测定:微毛柃、窄基红褐柃总的密度为4.5㎡/棵。另外,该三种植物的分布数量还与山地资源和人为影响有很大关系。如果山地资源丰富,则柃木类树种分布的就较多;如果人为影响较大,分布就相对较少。同时,在测定过程中发现,微毛柃、窄基红褐柃、柃木母株附近,很少有幼苗生长,而大都靠根部萌发新植株进行更新。由此分析,这两个树种的天然更新能力是很弱的,在地理上呈斑块分布,人工林和火烧迹地很少能见其踪影。

微毛柃、窄基红褐柃、柃木的根系较浅,在6~15厘米之间,对含有较多腐殖质的林下酸性沙壤土适应性较好,具一定喜肥性。由于微毛柃、窄基红褐柃、柃木的生长环境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因此生长势良好,其中今年萌发枝生长至6月初已有15—20厘米;在病虫害方面,调查中只发现了粉虱一类,其主要性状为枝叶密被白粉状,易于辨认,分布较少不集中,对生长有一定影响。

三、繁殖培育试验

1.繁殖试验

分别采用了扦插、种播2种方法对微毛柃、窄基红褐柃、柃木进行了繁殖试验。在繁殖过程中发现,该三种植物具有很大相似性,因此下面就以柃木为代表进行介绍。

(1)扦插繁殖试验

扦插繁殖采用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2种方式,分别在2007的7月份和12月份进行。通过试验发现:硬枝扦插生根缓慢,需要80天左右才开始发根,这虽然与气候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还在硬枝的木质化程度比较高,不利于发根,所以成活率较低。其优点则是不易受病虫害侵害;另外,硬枝扦插苗到试验结果统计时,生长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在结果上还需做进一步观察,而7月份的嫩枝扦插苗至统计时,成活苗全都已萌出新枝,插穗已逐渐木质化,生长趋于稳定状态。表2中列出了两组扦插苗的试验结果数据,数据统计于2008年5月25号。

柃木繁殖苗实验对比结果(表2)

(2)种播繁殖试验

柃木果实为浆果,种子小,采后堆放一段时间后捣烂,用水清洗,阴干种子后进行储藏处理。种播苗于2002年2月播下,早期曾用高棚遮阴措施。出苗后生长情况良好,平均苗高在15.2厘米左右,萌枝数在8~14枝,根系长6~21厘米,冠幅6~17厘米,单位面积内的成活苗550棵左右。

种播繁殖同时也进行了部分种播苗的移栽试验,株距为5X5厘米,成活率在90%以上。抽样苗高在24~26厘米,冠幅在11~13厘米。

通过上述试验说明:从园林应用角度看,目前种播繁殖具有比扦插苗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等优点,适宜采用该方法进行繁殖生产。但从总体上看,扦插苗和种播苗在成活率上还都需要提高,繁殖速度也要加快。

2.修枝试验

2008年三月开始进行在成年枝上的修剪采枝试验,由于经验不足,只采取了修去主干枝和植株皆伐两项。结果显示,修去无芽主干后,经半个月后可萌发三到五个新芽,并生长速度较快。两个月后,萌发新枝长度达8—10CM;皆伐试验则表明,微毛柃和窄基红褐柃都具有较强的蘖生能力,可萌发5~7个植株。而一棵柃木一年可以修剪3~4次。因此这三种柃木属植物从总体上看具有耐修剪,萌芽成枝力强的特性。

3.移栽试验

在繁殖和修枝试验同时,还进行了几组野生实生苗驯化栽培试验。野生苗根系一般都较浅,修剪后栽培20天左右可萌发出新叶,成活率达到80%以上。现在柃木已开始应用于造林方面,因此对野生苗驯化的工作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4.培育试验

苗床地选择:苗床是选择不同于一般的土地,其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一般选择在排水良好的旱地,上铺一层5厘米左右的黄泥,因为黄泥中所含的细菌要比普通种植土中少很多,同时黄泥还有利于排水及根部呼吸,促进繁殖苗的生长;另外通过对土壤进行消毒,也可减少土壤中的细菌数量。

四、园林应用评价

1.可用作优良地被植物

柃木属的微毛柃、窄基红褐柃、柃木可被推广做地被植物,首先它们符合成为优良地被植物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植株低矮,耐修剪:柃木属植物都为灌木或小乔木,属森林下木,特别是对于微毛柃、窄基红褐柃,高度0.6~3.2米之间,通过修剪可形成各种不同高度的绿篱。在繁殖试验过程中对3年生柃木实生苗进行了测量,其高度在24~43厘米左右,冠幅22~40左右,分枝数24~65枝,已可直接做地被植物应用于园林中。

(2)延伸速度:柃木属研究的三种植物叶都较整齐的排于枝两侧,其枝条年生长长度在30—40厘米,有时甚至达到1米左右,因此扩张能力强,短期就能达到覆盖地面,形成自然群落,起到生态保护效果。

(3)适应性能强,易管理:微毛柃、窄基红褐柃,柃木普遍适应于浙江的气候条件,它们不仅有一定的耐阴性,而且在全光照立地条件下也能很好生长。作为乡土植物,在管理上要比外来种更方便,特别是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可减少不少的经济投入。

(4)绿色期长,耐观赏:微毛柃、窄基红褐柃,柃木均为常绿树种。在形态上,它们的叶互生整齐的排在枝条两侧,形成片状,有柔性美。在生物学特性上,春季萌发的嫩枝叶呈红色,而后逐渐退变成醒目的翠绿色;花期分别为9~10月,11~12月,10~11月,花白色,数朵簇生于叶腋,都具有浓郁香味。

2.具有优美的景观功能

微毛柃、窄基红褐柃、柃木,枝条纤细,枝叶稠密,不仅可通过片植达到快速绿化、提高绿视率的效果,也可修剪成各种形状或不加处理观赏植物个体美。因此,这三种植物适用于组成各种花坛、花景、色带、林下植被及造型植物等。根据观赏特性及生态原则,模拟自然,选用时应与上层树木形成错落有致,一般可与具有刚劲特性的植物搭配,如马尾松、银杏、水杉等。景观方面应注意的是作为地被植物要突出群落层次,合理搭配树种间的季相色彩,明确主体。

3.具有突出的生态作用

引进新物种应用于园林,除了具有提高现有景观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微毛柃、窄基红褐柃、柃木果实为浆果,是鸟类的食物主要来源之一,同时它们的花是蜂类、蝶类重要的蜜源。因此,我们在引进新的园林物种时,同时也带入了其他的许多生物,为园林建的更加自然化、生态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由于柃木属这三种植物均为浅根系,因此片植的方式对于疏松表层土壤、调节地温,增加土壤中腐殖质含量,对促进上层木生长都起到了很好的正面效果。

4.具有经济实用性

微毛柃、窄基红褐柃、柃木作为乡土树种,自身资源比较优越,在引种繁殖方面,容易繁殖成功。由于柃木属这几类树种植物属速生树种,因此采用片植很快就能成片成景,见效快,再通过自身较强的蘖生能力,达到自我更新。这样不仅可减少资金的投入,还可缓和现有部分不足的生产力。与外来种相比,外来物种一般所能产生的效益是短期的,往往容易退化而逐渐消亡;另外,外来物种在养护管理上没有乡土树种粗放;更重要的外来种的引进同上述柃木的引进一样,都会带来新的生物,但不同的是外来种所带来的一些生物往往会对本地的物种造成伤害,甚至是死亡。

五、结论

通过对微毛柃、窄基红褐柃、柃木的生境调查及繁殖培育试验,了解到它们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耐修剪,繁殖容易等特点,是非常适宜在浙江及周边地区推广的乡土地被树种。特别是在当今大力提倡建设景观、生态的环境条件下,一经在园林中推广应用,将极易获得广泛接受,成为高档、优异的园林植物。可预见性的,柃木属的其他未开发物种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加强对这一属植物其他植物的筛选及引种驯化,尽快推广应用于园林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浙江植物志编委会.浙江植物志:第四卷.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钱玉红等.浙江杨桐考察.浙江林业科技.1994.14

[3]傅益群等.浙江杨桐繁殖和培育技术试验研究.浙江林业科技.1999.19[4]施开鸿等.细梗香草驯化栽培技术.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7.16

[5]何小弟.地被树种在园林中的生态应用.中国花卉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