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藏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南派藏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张静许丹雷晓霞刘竹

张静许丹雷晓霞刘竹(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了解南派藏医药发展现状,对南派藏药产业发展提出思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调研研究;结果:南派藏医药发展历史悠久,藏药资源丰富,但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低,藏药产业发展缓慢;结论:大力发展南派藏药产业,是保证藏医医疗和藏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南派藏医药产业发展优势与问题建设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129-02

藏医药在中国有2300年的发展历史,是藏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吸收中医学等传统医学精华而构建的完整医药学体系,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智慧结晶。历史上,藏医药又分南北两派,根据南北地理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各自专攻发展,又相互补充。南派藏医药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为保障藏区人民身体健康、促进藏区经济发展、稳定藏区政治形势作出了历史贡献。2006年,“甘孜州南派藏医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南派藏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1.1南派藏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

1.1.1南派藏药治病的独特方式与疗效

藏医药是藏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南派藏医药又是康巴文化的精华之一,同时,藏医药又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实践经验丰富、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学之一。藏医药学从公元12至15世纪,产生了南北两派藏医药学派。发源于甘孜州的南派藏医药学术思想、理论体系、诊疗手段、用药方式独具特色,突出之处是:擅长治疗消化系统、高原性风湿、心脑血管疾病,并有一套独有而完整的治疗方法;擅长使用清热药物,治疗温热病,并使用“放血疗法“配合治疗;配方药物多数属于大型方剂。长期以来,南派藏医药事业的发展为民族的兴旺、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重要贡献[1]。

1.1.2南派藏药资源丰富

藏药多取自高山氧气稀薄环境中生长的耐寒动植物,以四川康巴地区为中心,包括四川省甘孜州、云南省迪庆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以及青海省玉树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藏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密集区域,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2]这里地形、气候和复杂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目前,有药用记录的、号称南派藏医药之乡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药用资源植物1539种,其中:有药用价值的1137种,占四川省中藏药种类的40%以上,品种丰富,蕴藏量大,并有大量的珍稀名贵药材品种[2]。

1.1.3南派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政策优势

在中共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四川省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对四川省藏区发展特色产业的政策支持,将发展南派藏医药产业列入“十二五”规划重点培育。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把南派藏医药产业作为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重点发展,编制了南派藏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充分利用四川医药界专家的知识和专业技术优势,为南派藏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医疗、科研、产品开发等的支持。

1.2影响南派藏医药产业发展的因素

1.2.1藏药资源面临生态环境恶化与重要品种资源枯竭的危险

甘孜州在藏医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藏药资源面临生态环境恶化与重要品种资源枯竭的危险。由于近年来地球变暖,药物资源生长环境化,药材市场无序状况和不合理的采收,导致部分资源的浪费。同时,一些市场行情看好的品种又因过度采挖而遭到毁灭性破坏。现有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措施又因为覆盖品种少,监督管理实施力度不够等因素,不能达到对整个南派藏药资源的保护目的。

1.2.2藏药生产规模小,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低

据了解,南派藏药生产地的甘孜州2004年才有一家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该公司亦只有48个国家批准注册的药品品种,生产企业少,规模小。除此之外,甘孜州还有6家藏医院,778个注册医院制剂品种。但一些医院制剂室的生产基础设施差,规模小、品种少、附加值低,生产的药品还不能满足院内医疗使用。

2、南派藏医药产业发展的途经及思考

2.1加快藏药资源普查,建立电子信息平台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四川省主要的药材产区和药源宝库,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充分利用“第四次全国重要资源普查”的机遇,积极配合四川省中药管理部门对甘孜州境内药材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普查包括药材品种、蕴藏量、分布及特点,重点掌握药材资源的现状及优势,为南派藏药的种植栽培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快信息子平台建设,对以四川省为主的南派藏医药藏药材资源普查结果,以及常用藏药标本资源平台进行信息的系统整合,形成一个藏药品种的标本资源多媒体数据库信息子平台,平台的核心是数据库,其载体包括药材标本、腊叶标本、图片等多种形式。

2.2加快收集和精选南派藏药处方,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藏医经方众多,不乏临床疗效确切又应用广泛的处方,如:佐珠达西、任青芒觉、珊瑚二味、珍珠七十味、佐塔德子玛、珊瑚二十五味、如意珍宝丸等藏药深受藏区及国内其他地区患者的信赖。特别是被誉为“乙肝克星”的二十五味松石丸,获得美国FDA认证,其疗效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3]在充分发挥藏医经方传统优势的同时,应当对这些处方进一步筛选,精选出基源明确、工艺稳定、安全性高的处方,进行深入的研究,向国家申报新药,驱散视藏药为“草草药、矿石、树皮、剧毒药”的不科学的偏见,为南派藏药走出藏区,冲向全国,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2.3建设濒危藏药材种植基地,切实保护藏药材资源

加强对藏药道地药材和濒危中藏药材的培育和规范化种植,积极探索人工培植的方法,鼓励企业和当地农户参与,以“农户加公司”的合作模式,发展藏药材。在政策的支持下,引进先进的技术,充分利用资源,在为藏区经济创造效益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

2.4加快药业科技园区建设,促进南派藏医药产业发展的现代化

在南派藏医药产业发展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做好规划、协调、投入、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药业科技园区在品种开发、技术革新上发挥作用,促进南派藏医药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建设发展。

2.5打造名医名院,树立品牌意识

有了好的药品,必须要有好的医院,医和药具有依存关系。笔者认为;以甘孜州6家藏医院为基础,创建名医名院,以医带药,医药共同发展。对名医及其后备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提升藏医临床技术,深入研究藏医临床理论,提高医疗水平。同时,以藏医名医为主体,以质量为核心,加强宣传,将名医名院打造为口碑品牌,进一步提高藏医藏药的知名度和人民群众中的认可度,为南派藏医药走全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田.文化生态视野中的德格噶玛嘎孜画派[J].康定名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6(6):8.

[2]华桦、杨宝寿、赵军宁.我国南派藏医药的形成与发展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5):7.

[3]格桑邓珠.藏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J].医药医学研究与健康,2012(2):254.

[4]曾向光.抓住机遇加快甘孜州中藏药产业化进程[C].2004全国藏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