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黄海涛

黄海涛(辽宁省锦州市康宁医院辽宁锦州121000)

【中图分类号】R7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226-01

【摘要】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在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体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起效稍快。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安全性好。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均是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抑郁症

为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对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将两药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为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7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和药物滥用者。

共60例,随机分成两组。艾司西酞普兰组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19~60岁,平均(34.5±12.3)岁,HAMD总分(27.5±4.36)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24.58±8.2)分;阳性家族史3例;单相抑郁21例,双相抑郁8例。文拉法辛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18~61岁,平均(33.5±12.2)岁;HAMD总分(28.45±4.11)分;HAMA总分(23.8±8.1)分;阳性家族史5例;单相抑郁22例,双相抑郁9例。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1.2方法

经过1周清洗期。初始剂量艾司西酞普兰每日晨服10mg;文拉法辛25mg,每日2次。2周内加至有效治疗量,艾司西酞普兰10~20mg∕d,文拉法辛75~225mg∕d,平均(125±25)mg∕d。疗程6周。不合用其他抗抑郁剂和抗精神病药。失眠者可短期合用小剂量苯二氮卓类药。

采用HAMD、HAMA、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进行评定。疗效按HAMD减分率,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

艾司西酞普兰组脱落1例,因治疗3周后疗效不显著,患者要求退出;完成28例。文拉法辛组1例因恶心严重提前中止,完成30例。

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经6周治疗后,两组HAMD总分均有显著性下降(P均<0.01)。治疗第1、4、6周时两组间HSMD总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第2周时以艾司西酞普兰组减分为多(P均<0.05)。

经6周治疗后,两组HAMD总分均有显著性下降(P均<0.01)。两组治疗后各期HAMA总分及减分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艾司西酞普兰组痊愈18例,显著进步8例;文拉法辛组分别为17例及8例;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以TESS得分≥2分视为不良反应。艾司西酞普兰组有焦虑1例,失眠2例,嗜睡1例,口干2例,便秘1例,恶心呕吐3例,头痛2例,心电图异常1例。文拉法辛组焦虑2例,失眠3例,口干3例,便秘2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和头痛各1例,心电图异常2例。两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经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减轻,不影响治疗,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有些不良反应会逐渐消失。两组实验室检查均无显著异常。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基本相当[1]。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的原因可能是艾司西酞普兰对突触间隙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性最强,选择性更高[2]。文拉法辛对抑郁症有关的5-HT、去甲肾上腺素(NE)两个系统都有增强作用,因而疗效好[3],有些患者单用NE再摄取抑制剂或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效果不佳,这些患者可能兼有NE或5-HT二者功能低下。文拉法辛这种药理学上的优势也为单用SSRI类或作用于NE类药物抗抑郁疗效不好时的补充。

总之,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疗效好,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两药均可用于抑郁症。

参考文献

[1][2][3]喻东山.《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