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个案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 2

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个案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王帮路

王帮路河南省济源市精神病医院459000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个案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1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实施个案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两组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为(1.61±0.76)分,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为(2.26±1.23)分。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较为显著(p<0.05)。结论:个案管理方法在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建议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精神障碍患者;个案管理

护理管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为了深入研究个案管理在精神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的价值,文章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1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下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情况,现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1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36例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患者年龄在19岁到71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65±1.25)岁。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患者年龄在18岁到71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62±1.26)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对比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对比价值(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为患者介绍一些相关的饮食注意事项、日常安全问题等内容,观察组实施个案管理方式,详细方式如下。

1.2.1成立个案管理小组

由精神科2名专科护士、2名专科医生以及2名心理医生构成个案管理小组,对个案管理的流程、细节等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基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注重人际关系、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正确引导,制定明确的个案管理操作模式[1]。

1.2.2深入实施个案护理工作

(1)健康教育:为患者进行家庭居住环境、个人卫生、基本自理能力以及药物用量等各项内容的指导,循序渐进的引导患者用药的重要性,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依从性[2]。(2)心理护理:注重与患者的密切交流,微笑的倾听患者的实际看法,鼓励患者多表达,给与患者更多的支持与肯定。针对于存在社交障碍的患者,可以首先指导患者与专科护士交流、专科医生交流,其次逐渐与他人交流。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健康讲座、游戏团体活动等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两组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ocialDisabilityScreeningSchedule,SDSS)进行评价,主要包含患者的职业与工作、社会性退缩、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责任心等10项内容[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为(1.61±0.76)分,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为(2.26±1.23)分。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较为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个案管理前与管理后精神障碍患者的SDSS评分对比

3.讨论

个案管理是基于患者的实际临床所需所开展的个性化临床护理服务,通过个案分析、个案护理等活动,更加关注患者的个人临床感受,促进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4]。

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沟通技巧,在明确精神掌握患者实际临床症状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开展个案处理工作,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方式,使患者能够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实际社会适应能力,降低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分数[5]。

在本次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个案管理的方法与效果分析中,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为(1.61±0.76)分,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为(2.26±1.23)分。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较为显著(p<0.05)。结合本次临床实践研究能够看出,个案管理方式有助于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评分的快速降低,提升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个案管理方法在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更为配合各项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促进患者精神障碍疾病的快速康复,建议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伟,朱叶,罗兴伟,等.严重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和治疗的主动性社区治疗模式(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02(28):89-96.

[2]甘郁文,吴淑华,潘瑞媚,等.个案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14,03(27):242-244.

[3]沈丽珍,费静霞,孔丽华,等.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改善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0(22):1496-1498.

[4]仪修芹,卜祥峰,董兰,等.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案管理与基础管理效果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1,05(24):356-358.

[5]林振东,胡季明,任春生,等.“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40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精神康复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2,17(24):2112-2114+2119.

[6]张秀丽,杨秀双,王业伟,等.案管理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3(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