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要点

周丽

周丽(江苏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11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1-0275-03

【摘要】目的探讨慢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临床72例慢支患者的观察,总结其心理特点,采取人性化的护理对策。结果72例慢支患者了解并掌握慢支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综合防治。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及人性化护理,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好转64例,自动出院7例,转院1例。

【关键词】慢支观察人性化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通常指一年中持续咳嗽3个月以上,已连续出现两年。临床上以咳嗽、咳痰、喘息及反复发生感染为特征。

肺气肿是指终末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气腔异常扩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造成气体排出受阻。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都有气流受阻的现象,把具有气流受阻特征的一类疾病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慢支、肺气肿患者72例,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72例慢支、肺气肿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4例,年龄47-89岁,平均70.1岁。其中好转64例,自动出院7例,转院1例。

1.2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均有慢支病史8-40年,平均病史26.5年,慢支合并肺心病者8例,慢支合并肺气肿者41例,慢支急性发作者48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憋喘、劳累性呼吸困难、发绀、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气急时不能平卧,胸闷,口唇和四肢末端紫绀。

轻型患者精神症状表现为神志恍惚,白天嗜睡,夜间失眠、兴奋。中型患者出现谵妄、躁动、肌肉抽搐,甚至出现昏迷。

1.3辅助检查

胸部X线示桶状胸23例,右下肺动脉扩张,右心肥大(8例)。ECG:电轴右偏,P波电压>0.2mv,呈尖峰型(肺性P波),共12例。血气分析示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

1.4结果

经过应用有效地抗生素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进行长期氧疗,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后,64例好转,自动出院7例,转院1例。

2护理要点

2.1吸氧的护理

确保吸氧浓度在24%-28%,氧流量1-2L/分,湿化后经鼻孔吸入,昼夜持续吸氧15h以上,使氧分压上升到8kpa。15h是每日最低值,特别是睡眠时不可间歇,以防熟睡时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或上呼吸道阻塞而加重缺氧。氧疗时: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积极咳痰,必要时进行吸痰;维持恒定的吸入氧浓度、氧流量;及时准确采血做血气分析;监测呼吸频率、节律、紫绀、意识、情绪及行为。

2.2用药的护理

2.2.1合理使用抗生素,急性发作期说明细菌重复感染,最好根据痰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正确有效抗生素,一般一个疗程为7~10天,不应该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抗生素,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抗生素,不仅容易使致病菌对此药产生耐药性,疗效显著降低,给治疗带来困难,还易发生严重的二重感染。另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还会抑制肠道的正常菌群,使其合成维生素B、K减少,而发生口腔黏膜疹,真菌感染等,治疗相当棘手。迁延期和缓解期的病人,重复感染基本控制,应以对症治疗为主,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

2.2.2有效控制感染外,临床对有肺脑先兆症状者常采用肺脑合剂:5%GNS500ml+氨茶碱0.5g+Dex20mg+尼可刹米0.375g*(5-10)支。应及时巡视病房,保持输液通畅,一般维持8-10滴/min,必要时根据医嘱调节滴速。

2.2.3应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须给予祛痰药及镇咳药物,以改善咳嗽、痰多等症状。常用药物有氯化铵合剂、溴己新等,或对症用鲜竹沥、蛇胆川贝液等中成药。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者或痰量较多者,应以祛痰为主,慎用或禁用可待因等强镇咳药物,以免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加重呼吸道阻塞或引起并发症而导致病情恶化;解痉平喘药物的应用,患者如喘息较剧烈,可用解痉平喘药氨茶碱、博利康尼等,有可逆性阻塞者应常规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溴化异丙托品等气雾剂吸入治疗,有利于痰液的清除,若使用气道舒张剂后气道仍有持续阻塞,可应用强的松、地塞米松等。但激素有降低免疫力、造成依赖等副作用,只有当重度发作,用一般抗菌药物效果不理想时,才能遵医嘱使用。

2.3机械通气

对病情进行性加重者,要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及时吸出气管及口腔内的痰液。如经治疗后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未改善,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并应用呼吸机。由于COPD病人气道阻力增加和死腔气量加大,采用大潮气量、慢频率的呼吸可以减少呼吸功耗和提高肺泡通气量,在设置呼吸比时宜使病人有较充分的呼气时间,以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并可降低气道平均压,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通常吸呼时比应在1:2以上;鉴于病人多已存在长期的二氧化碳潴留,机体已逐渐适应高碳酸血症状态并通过肾脏的调节,增加碱储来代偿二氧化碳的升高一维持正常Ph值,使用机械通气后通气量过大,二氧化碳迅速排出,则会形成碱中毒状态,对机体造成严重影响。掌握适当的分钟通气量,勿使出现呼碱合并代碱的情况至关重要。临床需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对通气量进行调节。机械通气中需控制吸入氧浓度(FiO2),使患者的PaO2达到60-80mmHg的范围即可。通常使COPD病人达到上述PaO2范围的FiO2为30%-40%.过高的FiO2和PaO2可致氧中毒和撤机困难。

2.4病情进展的观察及处理:多数患者发生肺脑前都有睡眠昼夜倒错或脾气及性格的改变、情绪反常和行为错乱[1]。因此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除了咳、痰、喘等变化外,更要关注情绪、意识、行为的改变,还要了解尿量、血气分析、电解质的检查结果。出现烦躁不安、情绪异常,说明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严重,病情进展,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并禁用镇静剂。

2.5一般护理

2.5.1饮食护理慢支是一种消耗性疾病,通过饮食调理适当补充营养,长期大量咳痰者蛋白质消耗较多,宜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切忌挑食偏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总热量应略高于健康老人,特别是蛋白质应丰富些,如鸡蛋、鸡肉、牛奶、动物肝、豆制品等,寒冷季节应补充一些含热量高的肉类暖性食品以增强御寒能力,适量进食羊肉、狗肉等。禁食辛辣、肥厚、油腻和一些易致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等;少食过甜、过咸、海腥发物;少食油炸煎烤及不易消化的炒果,如花生、瓜子之类。

2.5.2慢支患者多数血液粘稠,适当多喝水,使痰稀化,易于咳嗽,常吃大蒜、木耳等,可减低血小板聚集和形成血栓的机会,使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宜取坐位或半坐位,后垫靠背,以利于通气,减轻消耗。

2.5.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润,定期进行空气消毒;病室温度在18-22度左右,湿度适宜,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及指导,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2.6痰液引流的护理安排患者在一定体位(病灶处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轻拍胸部、背部,使痰液松动,或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使痰咳出。鼓励病人多饮开水,使痰液稀释。痰多者经常更换体位,以利排痰;引流宜在空腹时进行,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排痰后予温开水。排痰不畅、痰液粘稠者,可先给予雾化吸入,使气管内分泌物湿化,易于咳出。对痰多无力咳嗽者,要注意防止呼吸道堵塞而发生窒息,应备好吸痰器,以备必要时及时吸出痰液。高龄、衰弱、呼吸困难、伴有高血压、心衰的病人不宜进行引流。

2.7心理护理:由于长期呼吸困难,病人容易丧失信心,常有明显的孤独感,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护士应聆听病人的感受,做好病人与家属的沟通,疏导心理压力。

2.8出院指导

2.8.1居住环境要安静、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经常开窗,使空气流通,扫地前要洒水,防止吸入灰尘,避免烟雾。戒除烟酒,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2.8.2可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爱好,选择体育运动,如做体操、打太极拳、散步、自我按摩、练内养功等,因为运动可使老人保持一定的生理功能,提高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和主动咳痰排出的能力。坚持耐寒锻炼,老人耐寒能力差,热受寒冷刺激,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除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外,要坚持耐寒锻炼。坚持用冷水洗脸、擦四肢乃至全身。同时冬天外出要戴口罩和围巾,以防冷空气刺激及伤风感冒。

2.8.3除耐寒锻炼和加强营养外,可给予转移因子、干扰素、卡介苗、支气管菌苗及扶正固本的中药治疗,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2.8.4呼吸操:慢支病人支气管管壁弹性减弱,呼气时管壁提前闭塞,使肺残气量增加,导致并加重肺气肿。呼吸操可以延迟支气管闭塞时间,同时锻炼膈肌功能,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缺氧状态,从而延缓疾病进展。方法是患者端坐或直立,先深吸气,同时鼓腹、提胸,然后缩唇(鱼口状)缓慢呼气并收腹,胸廓自然下降。呼气时间以患者耐受能力而定,如此反复,循序渐进。锻炼时间及次数宜无疲劳感为宜,最好在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中进行。老慢支特别是并发肺气肿患者,不能服用药效较强的镇静安眠药,以免抑制呼吸中枢,出现呼吸障碍。

2.8.5本病重症易发生变化,故应注意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气喘发作时间和程度,以及面色、神志情况。如发现病人有明显气促、紫绀。甚至出现嗜睡现象,应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