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康复技术配合使用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改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针灸、康复技术配合使用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改善效果分析

方敏方清玲马良福

(朝天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广元628012)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改善过程中针灸、康复技术联合使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90例中风后遗症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和C三组,各有30例,A组针灸治疗,B组采用康复技术,C组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技术,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改善效果方面,A组和B组之间差异较小,C组和A组、B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肢体,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康复技术;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改善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051-02

根据临床统计资料显示,中风患者经及时抢救治疗后,在生存的患者中约有80.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肢体偏瘫。为进一步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肢体偏瘫,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结合笔者整理的相关资料就针灸、康复技术配合使用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改善效果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收治的90例中风后遗症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4年4月-2016年9月,均为单侧偏瘫,其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3.5±4.1)岁,左侧偏瘫42例、右侧偏瘫48例,随机分为A、B和C三组,A、B和C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程以及偏瘫位置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较小(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方法

A组:采用针灸治疗,对于所有肢体瘫痪患者,上肢瘫痪选取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少泽、后溪肩髃、臂臑、等穴位;下肢瘫痪患者选取风市、环跳、伏兔、足三里、太冲、三阴交、解溪穴、阳陵泉、血海、等穴位,按照针灸操作方法对上述穴位进行针灸治疗,针灸得气后,每个穴位留针20~25min,每天一次,连续治疗3个月。

B组:所有患者采用康复技术,具体采用的是神经促通技术康复技术,具体的由不同患者的护理人员,按照促通技术的操作要求,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具体的主要包括:健康侧肢体位置处理、坐姿训练、站立平衡训练、行走训练等,纠正患者不良运动方式,在避免健康肢体肌肉萎缩的同时,反复刺激偏瘫肢体,根据患者的实际康复效果,逐步增加康复技术,比如下肢偏瘫的负重训练以及对应的平衡协调能力训练等,综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的控制患者的康复训练时间,每次2次,每次约1h,连续应用康复技术3个月[1]。

C组:将A组的针灸技术和B组的康复技术结合起来使用,治疗时时间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主要观察所有患者的肢体运动改善情况,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评价方法对所有患者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改善率超过90.0%的评价为显效;在50.0%~89.0%之间的评价为有效;低于50.0%的评价为无效。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2]。

1.4统计学分析

整理本次研究中的重要数据,使用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治疗效果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治疗总有效率使用率(%)表示,组间率使用卡方检验,比较完成后以P<0.05表明存在明显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治疗后显效9例(30.0%)、有效12(40.0%)、无效9例(30.0%),总有效率70.0%;B组治疗后显效10例(33.3%)、有效13例(43.3%)、无效7例(23.3%),总有效率为76.7%;C组治疗后显效12例(40.0%)、有效16例(53.3%)、无效2例(6.7%),总有效率为93.3%,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A组和B组之间差异较小,C组和A组、B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中风作为一种严重危及中老年人群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尽管现阶段医疗技术较为发达,中风抢救成功率有所上升,但是绝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也就是中风后遗症,做好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在中风后遗症治疗方面,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选择患者特定的穴位,依靠对穴位的针灸,实现经络疏通、气血流畅,进而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肢体偏瘫,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在恢复过程中需要经过弛缓、痉挛、共同运动、分离运动以及正常运动等,而康复技术能避免患者在术后的肢体痉挛,纠正异常的肢体运动;同时还能通过有效的康复技术逐步帮助患者实现偏瘫肢体的分离,进而达到恢复肢体功能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技术,相对于单一的针灸或者是康复技术,效果更加明显,能够较好的改善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肢体,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小华.针灸配合康复技术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疗效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06):903-904.

[2]李明.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患者肢体促分离运动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6,31(08):1232-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