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干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干预研究

王勇

——◎王勇/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

高三学生面临着人生中较为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他们的考试焦虑问题较为严重。本研究以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课题组认真调查分析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除了外部直接面临高考因素外,还有很多的内部原因。从外部看,首先是家长的直接压力,其次是学校和老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在高三时几乎每周或每天重复的考试,且每考试一次就排名一次,极易给学生带来负性刺激;从内部因素看,学生自己的考试动机和人格因素也直接决定了焦虑的严重程度。针对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以下干预策略,效果明显。

一、明确具体奋斗目标,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尽管我校高考升学率连年攀升,但大多数学生对自己能否考上大学依然没有信心,教师的评价常常会对学生信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明确个人阶段奋斗目标,不断用目标激励学生,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刻苦学习的意义和取得的进步,拼搏的价值,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消除身心疲劳,学好各门课程。例如我们在学生每个桌面都设立激励卡,写几句最鼓动人心的话或座右铭。当学生在遭遇挫折时,我们让学生尝试以下策略:①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②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③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④不妨制定阶段性目标。⑤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⑥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

二、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为高三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有效的心理环境

强化训练、题海战术,固然能在实施的最初阶段取得一定的复习效果,但随着各学科作业的竞相扩大,绝大多数高三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来完成教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学生只能挤掉看书、思考、提问和活动的时间,甚至部分睡眠时间也被占用,结果造成他们心理疲劳与学习效率下降的并发症。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对高三各学科做宏观控制,学科老师应侧重在帮助学生理清书本知识体系,突出重点和难点,精心选题,做到精讲精练,对少数基础差的学生建立了个别辅导制度。这样明显提高了高考的复习效果,减轻了学生身心负担。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为高三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环境。为了缓解和消除学习焦虑,我们让学生尝试以下几个策略:①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②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③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④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象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良好的班集体,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对个体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会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相反,疏远集体、忽视集体人际关系的沟通,会使缺乏自信心的学生遇到困难容易使自己情绪低落,心理疲劳,因此我们在复习阶段,更要关心班集体活动,越是紧张越要放松,树立并进行健康的人格和情感的训练,培养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心态,以适应现代社会。围绕复习应考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活动、节日活动等,展示班级良好的精神面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许多学生因在生活、学习中存在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沟通困难而感到苦恼,究其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彼此立场、观点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不妨学会“换位思维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毕竟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教师在搞好高三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要对学生加强科学人生观教育,将个人理想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培养他们对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正确对待升学、社会舆论、个人的成败、荣辱,从而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在高中阶段就应多形式培养独立自主的主体心理,破旧立新的思变心理,敢于冒险的风险心理,不骄不馁的平衡心理,自强不息的奋斗心理。

四、教师掌握心理工作技巧,争取家长支持和配合,与学生产生心理治疗效应

在高考这样的非常时候,应与学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爱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彼此的交流是相容而和谐的,要使学生“听其言,信其道”,教师必须打破角色分工上的权威观念,树立良好的民主和平等意识,关心学生的思想实际,以自己的奉献成为学生的朋友。高三学生大多数时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这样一来,免不了经常唠叨,有意无意地给子女造成了压力,使学生感到家庭压力大,烦躁苦恼。家长们希望子女能上大学,能成才,教师要理解家长的这种心情,多同家长沟通,争取家长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如果学生考得不好,父母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责骂,应心平气和地同子女分析考不好的原因。对子女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老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对子女的每一个有点、每一次进步,家长都应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子女的自信心。家庭应是子女学习和生活的平静港湾,家长应给子女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使子女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行复习备考。总之,教师和家长都能及时发现高三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只要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帮助其消除心理疾患,使他们能以一种自信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复习备考,他们就会成为思想道德、心理品质和文化成绩都优秀的学生!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2012)GSG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