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新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新模式研究

杨美军

杨美军(江西中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38)

摘要:工程建设质量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更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当前我国政府工程质量管理中还存在众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协作,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提升政府建设工程质量必须从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着手,构建有形的建设机制。本文对建设工程的质量概念和特性进行了阐述,对当前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新模式

作者简介:杨美军,男,1984年8月,江西中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330038

邮寄地址:南昌市红谷滩凤凰洲凤凰北大道77号东方海德堡小区15-1-302,杨美军(收),邮政编码:330038,电话13576291011

一、建设工程的质量概念及其特性

1、建设工程的质量概念

建设工程指满足社会建设以及大众生活需求的物质条件,不仅具有其特定的使用价值,更具有严格的质量要求,两者缺一不可。建设工程质量是一种社会承诺,必须同时满足多种要求,如必须满足满足既定目标、满足没有错误并满足准时完成等。建设工程质量的概念随着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形成而诞生,并在不断的再认识中深化,除了工程本身的物理质量要求外,更包括其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建设工程的整体工作质量和管理。

2、建设工程的质量特性

建设工程除了具备普通商品的价值属性外,还具有其独有特性:第一,具有公共安全性。建筑工程的公共安全性主要指其完成后除了保证本身的结构安全外,还必须保证避免对人身和社会的危害性,包括产品的结构安全度、耐久度以及防火性能等。一些防空工程还要求抗辐射和核污染性达到既定要求;第二,具有适用性,即指工程需要满足一定的目的性能,住房在竣工后要满足业主生活需求、厂房要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园林绿化建设则需要满足为城市增添色彩和繁荣经济的需求;第三,具有耐久性。政府建设工程需要合理的使用周期;第四,具有经济性。建设工程是非盈利性建设,从工程从规划到勘测,从设计到施工都要在满足使用周期前提下成本最小化;第五,与环境的协调性。建设工程需要满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二、当前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统一权威的政府建设工程行业管理机构

当前我国的的建设工程缺乏统一权威的管理机构引导,政出多门,部门间各自为政,极易导致管理法规之间相互矛盾的情况。一项建筑工程从完成到投入使用的验收需要多个政府职能部门通过,一旦某个部门的验收没有通过工程就无法交付。部门之间由于观点和利益不同,其对同一事物的判定也会有所区别。国内不同地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差距比较大,同一行业的的同一事物在不同地方的执行标准是有区别的,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本地经济利益考虑,在制定政策时会考虑多项因素,很难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的规定统一。

2、政企不分,市场管理较为混乱

当前,很多建设工程从规划到施工以及监理到质检都由同一个系统的行政主管部门完成,这样在部门内部极易形成一种较为封闭的管理状态,很难实现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制约机制。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大程度源于我国很长时间内的计划经济制度,建设工程大多由国家投资,各部门大多有专门的勘测、设计以及施工队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政企不分的状况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还不够彻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种政企不分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市场准入失控,对建造企业的资质评审放水,垄断行为严重,市场竞争机制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很难真正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3、寻租现象严重,用人机制落后

这里谈的寻租主要指政府为寻求政治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的经济行为的干预以及管制,当前寻租最常见的就是运用法律等手段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间的自由流通和竞争,以达到维护和攫取利益的目的。建设工程的寻租活动一般表现在:工程暗箱操作,不实行公开招标;工程造价虚报;工程验收质量标准差异化;垄断经营等。在我国的经济犯罪案件中,由工程建设引发的案件数量超过了总数的三分之一。另外,当前我国在用人机制上还存在问题,人才在选拔、培养以及激励等环节都有缺陷,奖惩制度不健全难以落实,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领导命令至上。

三、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新模式

1、构建新型的行业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要走出市场与政府的两难选择,必须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型管理模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提升政府经济管理能效:第一,做好建筑行业管理模式选择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双轨运行模式是当前建筑行业较为理想的选择,通过政府机构和独立的行业协会相互协作共同履行管理职能。这种管理模式能实现政府机构的行政职能和民主管理有机结合;第二,需要解决好建筑行业管理的统一问题和政府职能转变中的系列问题。让管理更高效,政府职能更优化;第三,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和企业间的中介组织,其独立的地位能保证其同时为宏观调控和市场两方面服务,政府要引导和帮助行业协会不断完善,增强其民主性、公正性以及自律性,增强经济活动参与能力。

2、健全法律制度,强化监督

一方面,必须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却存在立法理论缺乏实际研究可操作性不高、立法程序不科学以及法规修订时间长等问题。这需要培养更多的既具有立法理论又了解国情的专业立法人员,缩短法规修订周期以适应不断革新的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建立企业自控、政府和社会监督以及用户自评的质量保证体系。企业做好质量自控是搞好工程质量的关键,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提升企业自身素质的同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政府和社会监督是当前做好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政府需要将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向工程的规划、协调以及监督服务上转化。最后企业要做好用户评价工作,政府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听取各类人群对工程质量的评价意见,总结经验和教训,达到不断提升的目的。

3、完善建设市场运行机制

要做好建设质量工程管理必须完善建设市场运行机制。首先,要建立有形的建设市场,推进建设市场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化。设置独立的政府管理部门对工程交易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其次,加快计算机管理系统和建设工程信息网络的建设。计算机管理系统和建设工程信息网络对工程的信息公开、招标规范、防止腐败以及提升管理水平等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再次,规范招投标活动,遵循择优选择的原则;最后,抓好建设市场的整顿工作。要求新建的项目在招投标、监理、监督以及施工许可方面必须百分百符合有关规定,对一些违法违规和扰乱建设市场的行为依法严格惩处。

参考文献:

[1]许晓明.浅谈新形势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J].中国房地产业,2011,(5):79.

[2]李晓红.浅析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监督[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1,(4):130.

[3]董赫磊.建筑管理与工程质量监督研究[J].管理观察,2011,(23):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