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缺陷--环保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1-21
/ 2

素质教育的缺陷--环保教育

张清贵

关键词:素质教育环保教育

碧水蓝天、空气清新、森林茂盛、绿草茵茵……许多文人的笔下,我们生活的理想环境就是这个样子。可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创造了与以往社会相比不知道要多多少倍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却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天变得灰蒙蒙了,水变得污浊了,森林大量减少了,气候变暖了,野生动物难以找到了……

随着如今全球环境的急剧恶化,使整个地球已不堪重负:工业废气、废水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使得酸雨频频发生和本来不多的淡水资源减少;乱砍乱伐使森林面积大幅度下降,造成大量野生物种灭绝和土地荒漠化,使我们受到风沙更加严重的威胁;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美丽的自然在退化,我们的健康被蚕食,这一切的一切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亮起了黄牌,它告诫我们:如果再不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停止一切有害环境的行为,作为地球公民的我们将面临健康与生命的集体陷落,最终毁灭人类的是我们自己,并最终毁灭地球。

造成环境恶化的绝大部分因素与我们人类活动紧密相关,如水污染,空气污染,酸雨、沙尘暴、臭氧层破坏等,都是因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而引发的。如何防治和减少污染,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是当今世界的前沿课题。

我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还不高,在环保素质方面就不用说了。如何减少和防治环境污染,长效之计还是如何提高国民的环保素质。而提高国民环保素质的主要工作还在于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通过学校教育加快提高国民的环保素养。我们的学生在此种人文环境成长起来,他们的环保素养很差,但他们是地球未来的主人,他们的环保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的生成环境。我们要为地球的将来负责,为孩子们的未来的生成环境负责。可见环保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通过环保教育使学生对环境保护产生新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国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在“八五”期间报道,当时我国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每年的排尘量为2300万吨,年排放SO2量达14610万吨。到20世纪末至今,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已经对大气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再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这些还不能说明问题,下面的数据就能让人触目惊心了。

80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170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水pH值低于4.0(PH<5.6就是酸雨),酸雨频率高于90%,已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酸雨在我国几呈燎原之势,危害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29%左右,其发展速度之惊人,并继续呈逐年加重的趋势。1997年,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污染比重与1996年相比,枯水期污染河长增加了6.3个百分点,丰水期增加了5.5个百分点,在所评价的5万多公里河段中,受污染的河道占42%,其中污染极为严重的河道占12%。全国七大水系的水质继续恶化。长江干流污染较轻。但长江江面垃圾污染较重,这是沿岸城镇和江上客船上乱扔垃圾所致。成堆的垃圾已严重妨碍了葛洲坝水电站的正常运行,而且严重了影响了长江三峡的自然景观。黄河---我们的母亲河,面临污染和断流的双重压力。70年代黄河断流的年份最长历时21天,1996年为133天,1997年长达226天。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高全民环保素养刻不容缓。

我国治理环境的一些措施和行动,有些是先污染了然后再治理,有些是边污染边治理,有些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治理的,这些都是不科学的,走的是消极的道路,致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我们国家也很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1989年12月七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4年5月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法》等。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三北”防护林和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治淮、治黄工程;长江中上游禁伐天然林;保护母亲河等;有些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有效防治各种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仅仅靠法律法规的约束还远远不够。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必须走人人参与、以防为主、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尽管叫得很响亮,但因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理念上的盲区导致了一个严重的缺陷——环保教育,这是非常危险的。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给素质教育作的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这其中当然也包含环保素质,因它也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往往忽视了最不应该忽视的环保教育。在如今的环境状况下,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将环保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来抓。

要重视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素质。这是关系到我们的子孙万代的的生存问题的大事。全民的环保素质,是一个全方位、大规模的、长期性的工程,不是搞几个环保日、开几次环保活动或做几次新闻宣传就能解决的问题,也只有素质教育才能完成这项工程。环保素质是国民素质之一,提高全民环保素质也是提高了国民素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要给环保素质教育创造全方位的、大规模的、长期性的时空,形成要人人有“环保”的思想理念。因此,在全民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环境保护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要把环境保护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学校;贯穿于各个学科、各门功课;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的环保素质,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为实施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