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文化?德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4
/ 1

教化?文化?德化

王欢

——从文化教育资源的提升、开发、整合看府学六十年发展之路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校长王欢

庙堂宏阔,阁祠巍峨;奥运博物,古韵琴和。时值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的校园里晴翠接檐,书声清朗。在无数平凡而充满激情的日子里,我满怀喜悦地与全校师生共同见证了伟大祖国盛世如歌的巨大变化,也充满深情地与全校师生一起凝思着府学六十年发展的闪光之路。

细读府学碑刻和校史,学校曾经模糊的历史在泛黄的黑白照片中渐渐清晰。学校前身可追溯到元末明初的1368年,原本是一座寺庙,为免遭劫难被迫改成孔庙,后相继更名为“大兴县学”、“顺天府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更名为北京市三区中心国民小学,有18个教学班,960余学生。百年历史为府学留下了孔庙、文丞相祠、魁星阁等文化建筑。据老教师回忆,历经岁月洗礼的古建殿堂是建国初期学校各部门办公室,文丞相祠是校工宿舍,几间低矮拥挤的瓦房和低洼不平的小操场则是学生们读书活动的场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是教师上课沿袭了几十年的三大教具。教学课程也比较单薄,仅有语文、数学、书法、手工、音乐等课程。可以说,课堂是学生在校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以教为主成为每个课堂不变的旋律。“以教化人”时期的府学,文化教育资源基本上是零星的、单一的、割裂的。

随着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王欢校长和同学们在一起府学学校大门.多年来,府学小学一直在“保护、传授、推进和丰富知识与文化”之路上不断探索,学校文化教育资源经历了不断提升、开发和整合的过程。

在提升已有文化教育资源方面,2004年9月,学校按照清光绪年间的图纸恢复了顺天府学的古建部分,形成了兼具“庙学结合”的形式和“庙堂阁祠”于一体的校园建筑格局,昔日低矮的教室已换上了拔地而起的教学楼。一位年过花甲的老校友今年重返府学时曾驻足文丞相祠久久不肯离去,“记得我上学时,校长常常在学校入学大会上通过讲解文天祥的英雄事迹向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没想到,几十年后,文祠已成为学校向社会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文祠呼应,古老的大成殿陈列着“万世师表”孔子教育思想展,文庙西侧两间厢房则分别建为深沉而生动的“府学石学府”和奥运博物馆,成为府学师生与社会各界共同探讨教育发展历程、共享奥运时代精彩的重要基地。

在开发新的文化教育资源方面,2007年12月,“府学教育联合体”正式成立,学校、家长、社区、共建单位等通过联合体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动,再次为学校已有的文化教育资源注入了新鲜元素。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在几十年的探索过程中也逐渐突破书本、小学校园和教师的局限,通过技能类、德育类、学科拓展类、传统文化类等丰富的课程,努力构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校本课程资源体系。2008年6月,我们在学校园林中精心设计了一片绿草地。刚开始修建的时候,四周围上了低低的铁栏杆,并立了一块“禁止践踏草地”的小木牌。后来,铁栏杆变成了高高的胡杨林,可孩子们还是经常会想法设法跑到草地上。如何通过学校文化教育的资源开发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之一。全体教师随之展开了关于府学文化的大讨论,并形成共识,“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以文化人’的核心是‘以德化人’。一所学校的文化,无论深厚或是浅薄,学生的道德素质才是它最终的标尺。”把学生作为文化教育资源的主体进行思考时,曾经的难题豁然开朗。经校领导班子讨论,作为校长的我立即决定开放草地。如今,孩子们都在草地周围有序活动,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在整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教育资源方面,2008年12月,学校确立了“文化立人,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并开启了与府学建校年代相符的“1368文化工程”,力图在提升古代建筑价值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开发新的文化增长点,并与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融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今,“傅礼明伦”府学教育展、传统文化艺术展、石鼓教育文化展、班级课程文化展、府学园林艺术等犹如一串串珍珠,串起了一座古今交融的府学文化长廊。

总之,“以文化人”、“以德化人”时期的府学,文化教育资源形成了一个互构、互补、互动的有机体系。回首府学六十年发展,学校文化教育资源之所以能够历经“教化”、“文化”、“德化”阶段得到不断提升、不断开发、不断整合,正是因为学校能够牢牢把握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满足时代与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本质需求。这种本质需求还引导我们逐渐将教育从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转向关注人的生命状态。由此,当代的孩子们是幸福的,他们享有极其丰富的学校文化教育资源,并且“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着。

展望未来,伟大祖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无比开阔;府学小学的发展动力无比强劲。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办好真正为时代和社会所需要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