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供应链掀起绿色风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产业供应链掀起绿色风暴

本刊记者王琳琳

在今年9月初召开的中国国际物流与供应链高峰论坛上,中远物流、开滦集团、安利(中国)等近400家物流及装备企业参与的“中国绿色物流发展促进联盟”宣布成立。

“对一些要进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绿色供应链’将成为一个新的门槛。”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叶伟龙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强调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性。

在业界,“绿色供应链”虽然还是个新鲜话题,但许多企业家都认为,10年之后,它将成为衡量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

如今,中国不断加大的政府监管信息公开力度,以及日益提高的公众环境意识,都使得企业通过与各利益方广泛合作来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可能。

那么,所谓的“绿色供应链”究竟是指什么?它凭什么得到诸多企业家的密切关注?怎样才能实现“绿色供应链”的架构?

何谓“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又被称为环境供应链管理(ESCM),资料显示,最早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20世纪70年代,但当时只是作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个方面。

大规模、有意识地研究绿色物流,要到20世纪90年代初。1994年,韦伯研究了一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通过环境准则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同时注重再生利用,并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40万美元的资助下,进行了“环境负责制造”研究,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1996年,他们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

此时的“绿色供应链”,只包含了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两层含义,就是用最少的能源、最绿色的材料,制造出最环保的产品。

此后,“绿色供应链”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入。目前学术界普遍把GSCM定义为: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具体到石油石化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要在整个石油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在物资供应、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储运、销售及使用过程中,持续地应用环境策略,加强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及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整个供应链条的绿色水平,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何打造绿色供应链

经济全球化,乃是21世纪的一大主题。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为中国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近年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然而,规模巨大的出口加工产业,也让中国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在向西方国家输出廉价产品的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倾倒在了自己的“后院”中,空气、水体、土壤等都面临着污染的威胁,一些地区已埋下了公共健康隐患。

事实上,中国制造也正面临来自国际的绿色大考。2007年8月11日,欧盟EuP指令正式转化为欧盟成员国的法规。它是继RoHS和WEEE两项绿色指令之后,欧盟设置的第三项“绿色壁垒”。这次指令直指生态设计理念,第三次“绿考”也由对产品的绿色检验上升到对企业的绿色考核。

专家指出,实现绿色制造的根本在于成功打造一条绿色供应链。整机工厂多以成品组装为主,保证绿色就是确保部件无毒无害,如果上流水源出现污染,最终给整条供应链带来的打击将是摧毁性的。

如果大型企业一味关心价格和质量的话,难免会诱使大批供应商为了赢得订单而竞相降低环境标准,在环境表现上展开一轮又一轮的全球性“向下竞争”。为此,大型企业和零售商的领导者必须正确认识环境污染可能将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积极采取行动,加强其供应链条的环境管理。

对于国民经济而言,我国目前的经济起飞正处在国际经济成本急剧上升的时期,而当年美国、日本、德国经济起飞时的能源资源价格相对低廉。从效率上看,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产出效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绿化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而长期以来,由于自身生产特性,石化行业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污染源。首先,石油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石油化工产品)本身就不可再生,容易造成大气、地下水、海洋的污染;其次,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储运过程中容易对野外环境、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再次,整个石油供应链中原材料和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资源利用率不高。因此,在石化行业推行“绿色供应链”可谓迫在眉睫。专家认为,要尽快树立打造“绿色供应链”的理念,在原材料选取、产品制造和使用过程的碳排放、产品自身的安全健康性能等方面,切实体现绿色环保健康标准。石化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废除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要对人类和环境的“负作用”达到最小化。

实现路径

事实上,在宏观层面上,中国政府自2003年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鼓励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对完善中国环境治理机制具有里程碑意义。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发的中国水污染地图数据库等,为公众提供了网络数据平台,能够查阅环保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发布的31个省和300个地市级的环境质量和企业环境监管记录与数据。

而具体到一个企业,怎样才能实现“绿色供应链”?学界已进行了相关探讨,许多企业也已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是目前影响最大、应用最广的参考模型。它能测评和改善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使战略性地进行企业管理成为可能。该模型将供应链分解为五个环节:计划、采购、制造、交付和逆向物流。

——在计划环节,要从产品设计、制造、装配、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后回收处理,全面引入绿色的概念,在各个链条上均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问题。

——在采购环节,要求供应商在市场上采购绿色原料、采用绿色工艺,实现材料、能源的节约,来达到源头控制。企业选择供应商时,除了对其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能力、价格、地理位置、可靠性、售后服务等指标加以考核,还要加入绿色评估要素,确保绿色供应商优先采购。

——在制造环节,要建立包括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产品加工、物流设计、包装设计以及产品拆卸等过程的大制造概念。实现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可回收性设计;实现清洁生产,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甚至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在交付环节,要注意两部分的内容:一是从核心企业(制造商)到分销商或零售商的过程;二是从分销商或零售商到消费者的过程。

——在逆向物流环节,要注意产品回收、检验与分类、检修、分拆和再加工、报废处理等。

与此同时,专家强调,要使“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企业顺利地生根发芽,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环境意识,把绿色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根据石油行业供应链的特殊性,专业人士指出,石油行业GSCM应包括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储运、包装、营销和使用,绿色回收与再利用等方面。

绿色采购方面,石油企业可以通过全面环境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认证和HSE管理、对供应商环境审计、第三方培训等途径来实现供应商的绿色化;绿色生产重点在于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安全管理;绿色储运是指合理安排储量和运输路线,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及消耗,防止发生影响生态环境的事故;绿色包装要求以较少、无污染、可回收、可再利用为原则来使用包装材料;绿色营销要求石油销售企业在产品定价、促销、油气配送等整个营销过程中,以环境保护理念为指导;绿色用户指油气产品的使用者在使用中尽量避免环境污染;绿色回收与再利用要求充分利用可直接再利用、加工后可再利用两种物资,而对于废弃物,采取填埋、焚烧、化学处理等手段,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经验不足、技术落后等原因,我国石油行业GSCM的研究和应用还不够深入。因此,亟需加强对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模式、绩效评价体系、决策支持系统、激励机制的设计、绿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来提高石油行业GSCM整体水平。

可喜的是,今日越来越多的石化企业已经认识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并且正在付诸行动。据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正在行业内大力倡导“责任关怀”理念。可以预见,一场绿色风暴即将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