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防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防护

骆婷婷

(武警福建总队医院供应室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消毒供应中心为医院重要的后勤保障部门,担负着污染器械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的工作。总结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现存的职业危害因素,增强安全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损伤发生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医院各科室复用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及无菌物品的供应工作,故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所有污染物品集中的地方。长期与各种污染物品接触,工作人员很容易发生职业暴露。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主要是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科室内从事再生医疗器械物品处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收到病原体或含有病原体的感染物的沾染、损伤,或吸入等,造成感染或可能造成感染的情况。再加之部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通风排气不合格,导致消毒剂浓度高,医务人员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容易出现职业危害[1]。因此,必须制定规范化的防护对策,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意识,制定具体的防护对策,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1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1.1生物危害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器械均是医院各个污染器械,若医务人员在清洗污染物品时,自身防护措施不到位,则会导致被污染的穿刺针、手术器械等均沾有患者的血液,若操作不当护士很有可能被传染。

1.2化学危害因素

常用消毒灭菌剂有含氯消毒剂、各类洗涤酶等,均具有刺激性、腐蚀性、挥发性,长时间接触此类化学物品皮肤会有灼痛感,当皮肤有破损时,则对暴露组织有损伤,甚至引起眼结膜烧伤、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和痉挛、化学性气管炎、肺炎等[2]。

1.3物理危害因素

1.3.1噪声消毒供应中心在消毒灭菌时使用超声清洗机、排风扇等,这些噪音可能损伤医务人员的听神经。

1.3.2高温、高湿在消毒灭菌时使用压力蒸汽灭菌、热力灭菌等,散发的热量使得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其次在高温灭菌完毕后,医务人员取物时若皮肤碰到门框易导致烫伤等情况发生。在清洗间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工作和冬季手工清洗器械需长时间接触凉水,易增加患风湿病的危险。

1.3.3针刺伤与刀割伤针刺伤和刀割伤是最为常见的职业危害事件,有些回收的器具带有针头或是刀片,护士在处理它们的时候不小心被针头扎伤或是被刀片划伤,尤其是在去污区,这些锐器对医务人员的伤害,可导致血液疾病传播,如乙型、丙型肝炎、艾滋病毒等。

1.3.4粉尘制作各种敷料、棉球,或折叠包装物品时,粉尘、棉絮纤维到处飞扬,易被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可损害呼吸道。

1.3.5紫外线通过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时,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且产生的臭氧也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伤。

1.4生理及心理危害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工作时处于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状态;且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承担着整个医院的下收下送工作、并且需长期站立,极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腰部损伤。

2相应的防护对策

2.1生物危害因素的防护

2.1.1加强防护知识的学习。收集有关安全防护信息,每月组织供应室人员学习,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1.2消毒供应中心经常应用的设备要专人专管,确保仪器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定期对其进行维护保养、尽量降低噪音,当出现故障的时候及时维修,不能因此而耽误工作[3]。

2.1.3对回收污染物品一律以传染性物品对待。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自身防护,穿好隔离防护衣、戴防护面罩或眼镜口罩。避免血液传播性疾病,给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也避免了经工作人员造成院内感染。

2.1.4在做回收工作时,刀片尖端应向下,防止刺伤,若不慎发生锐器刺伤,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当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反复进行冲洗。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消毒,并包扎好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如果刺伤锐利器械是被H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应在24h内注射疫苗或乙肝免疫球蛋白,上报医院感染科,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及随访。

2.1.5操作完后必须坚持洗手,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执行,正确的洗手能有效去除手上的大部分微生物,预防感染;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感染占医院感染率的30%,若洗手合格率达100%,将会降低医院感染的30%。

2.2化学危害因素的防护

2.2.1消毒供应室的医务人员必须了解医院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配置浓度、不良反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具体的特性。各种化学消毒剂必须密封储存,且由专人保管。有效避免消毒剂和酶的挥发,既可以避免降低消毒剂与酶的有效浓度造成二次污染,又减少了对工作人员的危害[4]。

2.2.2在对消毒剂进行使用与配置时必须佩戴手套及口罩等基本的防护用具,防止液体进入眼睛等关键部位。尽可能降低与液体直接接触皮肤的机会。如有洗涤剂或消毒剂溢出应及时处理。配置时动作适当,避免消毒剂飞溅。

2.2.3运用消毒液对地板进行消毒后,需要立即打开门室、开窗通风,从未减少氯在室内的整体含量。

2.3物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2.3.1噪音

有条件的情况下,在高压蒸汽灭菌器锅前安装隔音板,可降低一部分噪声。为了减少噪声,操作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避免长时间的噪音对人员的损害。重视个人防护,可戴专用耳塞,合理休息,减少噪音对自身的危害。

2.3.2高温、高湿

高压蒸汽灭菌器要由培训合格的消毒员负责,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压力未降到0以前不能开门,开门时不要面对锅门,应站在门旁或门后,以防止锅内涌出的热气烫伤。夏季最好不要裸露手臂,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灭菌物品出锅后必须冷却30分钟才能卸载物品。

2.3.3粉尘

制作棉球、各种敷料、物品包装应在密封、隔离良好的区域,并戴上口罩、帽子、护目镜。减少粉尘飞扬对呼吸道的损伤。

2.3.4紫外线

紫外线消毒必须是封闭空间,人不在的条件下进行,消毒后至少30分钟后才能进入,应尽量安排在中午或者下班人少时。消毒过程中如必须进室取物,应关上紫外线灯。

2.4生理及心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医院定期对供应室人员进行心理学培训及心理护理。护士长要多理解和关心护士,适时给与适当的奖励,让其感到被受尊重与被理解,保持对工作的热爱。供应室人员也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困扰,积极自我调节[5]。

3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环境复杂且因职业的特殊性,存在着各种职业危害,需要树立人员职业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选择有效且安全的护理防护措施,根据具体的规章制度来实施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安装合格的医疗设备及配备专业化的人员。医院内部的相关部门必须团结一致,将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实施到位。通过加强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防护工作,将职业危害最大限度降低,减少和预防职业危害,医院感染的产生情况也得到了良好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承军,邹配珍,邱玲玲,等.现代医院中心供应室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5(9):1027-1028.

[2]李素芬.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7(1):857.

[3]杨晓双,黄美芝.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1):104-105.

[4]任锦.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21-122.

[5]汤国英,游玮琼.加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国医学创新,2012,10(23):14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