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对ICR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对ICR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

林娜丁亚军刘晶薛乐珍

林娜丁亚军刘晶薛乐珍(江苏省药物研究所210009)

【摘要】目的通过本试验观察供试品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对ICR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为临床研究和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静脉注射给予ICR小鼠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5、15和45mg/kg),并与消旋体对照品注射用兰索拉唑(45mg/kg)比较,观察小鼠的行为表现和自发活动。结果ICR小鼠静脉注射给予供试品及注射用兰索拉唑后,行为表现等均未见异常;注射25mg/kg戊巴比妥钠后睡眠发生率明显提高,入睡时间长度显著缩短,睡眠时间长度显著延长;在各时间点ICR小鼠自发活动数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及注射用兰索拉唑对ICR小鼠的行为表现和自发活动无明显影响;与镇静催眠药物戊巴比妥钠同时使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自发活动最大阈下剂量

【中图分类号】R9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1-0146-02

依据《化学药物一般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本试验对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进行重要生命功能系统的安全药理学研究,主要采用ICR小鼠观察供试品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包括小鼠自发活动试验和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试验。

1材料

1.1供试品

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批号20120303,30mg/瓶,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由南京优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

1.2实验动物

ICR小鼠,SPF级,4-5周龄,雌雄各半,体重18-22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许可号SCXK-(京)2012-0001】,饲养于屏障系统不锈钢盖塑料盒内,5只/笼,温度21~24℃,湿度50~65%,换气次数10~20次/小时,工作照明150~300Lux,动物照明15~20Lux,照明时间12小时/天(06:00~18:00),噪音:≤60DB,自由摄食与饮水,落下菌数≤3个/皿。

1.3主要试剂

注射用兰索拉唑(作为消旋体对照组),30mg/支,批号20110401,南京新港医药有限公司生产。

戊巴比妥钠,25g/瓶,批号120505,德国分装。

1.4主要仪器(见表1)

4鼠通用自主活动视频分析系统,型号JLBEHN-LAG-4,上海吉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转棒疲劳测试仪,型号JLBEHN-RRTG,上海吉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转棒疲劳测试仪,型号JLBEHN-RRTG,上海吉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2方法

2.1试验分组与剂量设计

小鼠自发活动试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试验和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15、45mg/kg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和消旋体对照组(45mg/kg注射用兰索拉唑)等5组,每组10只小鼠,雌雄各半。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和注射用兰索拉唑参照临床给药途径,采用单次尾静脉注射给药,戊巴比妥钠采用单次腹腔注射给药。给药体积均为0.1ml/10g体重。

2.2检测方法和频率

2.2.1小鼠自发活动试验

给药后观察动物一般行为表现、姿势、步态,有无流涎、肌颤及瞳孔变化。并在给药后分别在30min、60min、120min、180min用4鼠通用自主活动视频分析系统测定动物3min内的自发活动情况。[2、3]

2.2.2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试验

给药15min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最大阈下催眠剂量25mg/kg,观察动物在15min内的睡眠变化情况,以其翻正反射消失1min以上为发生睡眠,记录发生睡眠的动物只数以计算睡眠发生率;测定每只动物入睡时间长度(min)及睡眠时间长度(min)。入睡时间长度=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给戊巴比妥钠时间;睡眠时间长度=翻正反射恢复时间-翻正反射消失时间。

2.3数据统计处理

统计分析方法:结果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给药前后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分析,给药组与空白对照间采用组间t检验分析。P<0.05为有显著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差异。

3结果

3.1小鼠自发活动试验

ICR小鼠静脉注射给予供试品及注射用兰索拉唑后,行为表现等均未见异常,无流涎、肌颤、步态不稳等异常情况。给药30min、60min、120min、180min后,动物3min内的自发活动数见表1。统计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及消旋体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对ICR小鼠自发活动数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表1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对ICR小鼠不同时间内自发活动的影响

(mean±SD)

3.3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试验

由表5可以看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及消旋体对照组对注射最大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25mg/kg)后睡眠发生率明显提高;入睡时间长度明显缩短,中剂量组具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及消旋体对照组具极显著差异(P<0.01);睡眠时间长度明显延长,除低剂量外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以上各指标变化均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变化程度与消旋体对照组相当。

表5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对ICR小鼠注射戊巴比妥钠(25mg/kg)

后睡眠时间的影响(mean±SD)

*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4讨论与结论

小鼠自发活动试验中,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5、15、45mg/kg)及注射用兰索拉唑(45mg/kg)静脉注射对ICR小鼠行为表现无明显影响,各给药组及消旋体对照组ICR小鼠在各时间点的3分钟内自发活动数与空白对照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

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试验中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及注射用兰索拉唑与镇静催眠药物戊巴比妥钠同时使用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考虑到该类药物具有肝药酶抑制作用,此种协同作用可能是肝药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戊巴比妥钠在体内的代谢延缓,导致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增强。

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注射用右旋兰索拉唑及注射用兰索拉唑对ICR小鼠的行为表现和自发活动无明显影响;与镇静催眠药物戊巴比妥钠同时使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学药物一般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5年3月.

[2]徐叔云,等.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04,807.

[3]魏尔清,等.白三烯拮抗剂ONO-1078的一般神经药理特点.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3;8(4):25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