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教学的工程热力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基于有效教学的工程热力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徐璋平传娟杨臧健钟英杰

◆徐璋平传娟杨臧健钟英杰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310014

摘要: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效果的追求。从有效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的有效性可体现为有效率、有效益和有效果。本文针对工程热力学的课堂教学,从备课、授课、辅导和考评等各个环节制定了实现有效教学的实施计划,并分析了实际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工程热力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有效教学教学准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

引言

工程热力学是能源及其相关领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特点是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概念多且易混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大多来自实际应用的概括、抽象。因此,学生普遍认为工程热力学是最难学的课程之一。另一方面,大学阶段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可接触的时间相较其他教育阶段减少许多,这使得许多学习问题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积聚成多,逐渐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能感,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本文作者结合工程热力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从有效教学“有效率、有效益和有效果”的目的出发,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策略设计,并从备课、授课、辅导和考评等各个环节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总结,以促进和提高工程热力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类似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有效教学的备课

工程热力学是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大类课程。该课程是以研究热能的有效利用及转换规律为其基本内容,其基本知识与规律大量地、不同程度地应用于各个工程领域,热力学中熵的概念甚至在经济与社会科学中都得到了推广应用。因此在工科许多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不同专业对于需要掌握的工程热力学的知识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一刀切,采取同一标准。所以我们根据不同专业要求,采取模块化教学方式,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并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等几个环节分别制定各专业针对性的授课内容。以实践应用为例,对于不同的专业,我们根据专业特点对不同的动力循环进行有侧重点的分类,在备课阶段有意识的对各自专业的重点内容进行扩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有效教学的授课

在课堂教学中,授课方式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工程热力学是专业基础课,概念多,内容广泛很容易会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教师可以多采取师生互动、多结合生活实际、多介绍前沿知识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趣味性和求知欲,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率”。

三、有效教学的辅导

这里的辅导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强化教师的“辅导”意识。所谓的自主性、合作性和研究性,都是要发扬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意识,教师指明学习的方向和目的,学生自行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加强辅导,适时适当答疑解难,为学生引路为主。辅导的另一层含义是指辅导方式的扩展。大学教学的特点不同于中学阶段,课程的进度非常快,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时间又较少,导致问题积累迅速,往往前面讲述的内容还没消化,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这就要求一方面学生要转变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主动去寻求教师、同学、参考书的帮助,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并厘清课程内容主次,抓住重点、难点,做到事半功倍。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创造答疑解难的条件,在有限的师生互动时间里提高效率,因材施教。我们采取网络课程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并计划利用QQ、微信等交流工具,提供简单易得的教师辅导条件,及时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四、有效教学的考评

有效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以及关注学生的未来需求。具体来说,我们一方面以考评知识方法为目标,设计合理的阶段性考评任务和期末考评任务,通过笔试、小论文、分组讨论、提问等形式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过程记录,定期通过作业、课堂表现和辅导等环节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期末总评时合理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过程化考评方式,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学习工程热力学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改进。一是过程化考评花费的时间精力是传统考评的数倍,如何优化考评方式,做到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是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二是学生为了得到好的成绩,存在应付考评的情况,这样考评结果不能反映实际学习情况,后续措施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晨大学教师有效教学及其实践策略.教育与职业,2015,2,p104~106。

[2]吕宏王慧刘大力高校机械设计课程有效教学的探讨.教育探索,2013,8,p66~67。

[3]邓敏基于学习效能感的导图式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教育导刊,2015,3,p67~71。

[4]童鈞耕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中国电力教育,2002,4,p70~72。

[5]陈梅倩陈淑玲张华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08,1,p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