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声唱法的关键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浅析美声唱法的关键要点

梁泰迅

梁泰迅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东广州510540)

摘要: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这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美声唱法是一种混合声区唱法,它跟另外两种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相比,具有更强的号召力和穿透力,音色更加集中,全身共鸣更大,高低音区音色更统一等特点。

关键词:歌剧;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歌剧,随着歌剧一步一步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美声唱法也就随之一步一步发展起来,成为一种科学、系统的发声体系。要掌握美声唱法,首先必须要清楚地了解这种唱法的发声体系及表现要点。

一、头腔共鸣

1.打开喉咙

什么叫做打开喉咙呢?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人认为:“张开嘴巴,往喉咙里面大口吸气,把里面的小舌头部分提起来,像一个口袋型的状态,喉头往下走。”而通过学习,笔者是这样认为的,打开喉咙,不单只打开后咽壁,而且还要把前咽壁也张开,这样产生的共鸣空间会更加大。从外观看,就是一个打哈欠的状态。由于人的头腔里面能腾出来的空间不多,所以,口腔的张开的状态是否完全,直接影响了声音出来的质量和效果。简单点说,人的口腔里面能打开的空间越大,声音出来的效果就会越好,也就更加利于歌唱。至于喉结部位,只要打开口腔,气息有意识地往上吸,喉结就能很自然地放下来,达到自然放松的状态;如果有意识地想让喉结往下走,反而使喉结附近的肌肉群紧张,增加了发声的难度。

2.打开头腔

光打开喉咙还不足以将声音竖立起来,声音竖立不起来,音色就没办法出来,音色出不来,谈何穿透力?所以,光打开喉咙还不够,还必须把头腔打开。可能会有初学者问,头腔怎么能打得开呢?其实,打开头腔主要还是要把眉心打开,具体点说,就是把上口腔至眉心的这部分距离贯通联系起来,上面提到的打开喉咙的状态,同样也是为了这个头腔共振服务的。

在发声的时候,需要将源自于声带的声音带动到鼻腔,使之振动。初学者在打开喉咙的状态下自然地发声,顺着气息把声音往口腔顶上带。当然,初学者在这个学习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和运用,使口腔、鼻腔的这个“通道”能够打通。这个位置抓住并掌握了,声音就比较容易集中,并带有明显的穿透力。头腔共鸣是所有声乐学习中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部分,只有靠教师的示范、讲解,再加上学生自己的本身的领悟能力才能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二、气息支撑

气息支撑是在整个发声体系当中起到“动力源”的作用。怎样才能很好地运用气息,使之有足够的力量去驱动声带振动,进而驱动整个发声体系?当然,这跟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吸气状态是不一样的。具体地说,张嘴深呼吸,将气吸到腹部,然后用腰部的肌肉往外撑着它,这样,气息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就会更长,从而产生一定的气压,这个气压就是推动发声所需的动力源泉,这就是所谓的屯气。放气的时候,腰部向外扩张的这个动作就能阻止气息快速流走,起到很好的气息控制作用,这样气流出来的速度和强度就可以把握,尽量要做到均匀、细长和尽可能地持久。

气息支撑系统单独的运用状况如上所述,而在整个发声体系当中,气息的真正运用必须要和头腔共鸣联系起来。在发声过程中,腰部肌肉根据所需的气量和强度自如地控制运用。气息控制的越好,说明你的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基础掌握得越好,对接下去的深入学习更有利。

三、注意情感投入

首先,每一首歌曲都有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所以,每个唱歌者在拿到歌曲后要仔细深入地理解歌词的含义,真正领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和思想。

其次,怎样在歌唱的状态下去运用情感呢?人是情感动物,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悲伤、痛苦、忧郁、思念、高兴、快乐等情感上的波折,这些情感在脑海里形成积累。在歌唱当中,要积极地展开想像力,让人的这些内心情感随着歌词表达的需要进行对应。一个合格的歌唱者,除了有扎实的声乐基础,必须要具备情感的表现力,要善于感受和体验歌曲的真正含义,用心去歌唱。

四、要具备舞台的表现力

美声唱法主要表现在舞台上,是一种歌唱技术,也是一种舞台艺术,所以,肢体语言的表现同样必不可缺。

首先,脸部表情是歌唱者情感表达在视觉上最直接的展现之一。丰富的脸部表情主要来源于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所表达的内心感受,基本上都由眼睛带动脸部的肌肉群而表达出来的。

其次,肢体表现也要根据歌词与情绪的表达进行配合。这需要歌唱者除了平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形体舞蹈训练之外,还要尽可能多地观看视频演出资料或者现场演出,多点参考专业演员在肢体动作上对情感的表现。每一句歌,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歌唱者发自内心的表达。

总之,学习美声唱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间断地练习以及不停地思考。要清楚地了解在发声中口腔里面的各个部位的状态,并且掌握和巩固这种口腔状态,使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如地打开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