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思政课堂培养合格人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0
/ 2

立足思政课堂培养合格人才

丁桂珍

丁桂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共和中学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61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思政课的方向所在、根本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工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一个学生,智育不好,很有可能是一件废品;德育不好,必将是一件危险品。”但丁也说过:“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不能弥补道德的缺陷”。由此可见,立德树人是非常重要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滴水穿石,润物无声的启发熏陶,需要落脚在每一堂课,需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

作为德育教育的关键课程,如何落实德育教育?在这方面我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想方设法地让我们的课“有点意思”,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否则再“有意义”的课,学生听不进去,也是枉然。我是力求让我们的课即“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

1.充分利用教材,科学地渗透德育

初中新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深刻剖析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你比如说:针对某一内容我们德育教育的“点”应该落在哪里?我们教师在备课中一定要确定好落脚点,有真对性的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现出来。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比如学到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维护祖国统一》这一课时,我把德育目标确定为充分认识国家统一、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增强爱国之情,能够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这一德育目标一定要落实到“点”,你比如说“从文化角度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这一德育目标,利用教材103页的拓展空间:妈祖文化来达成。

我是以小组为单位直接在课上思考交流,我引导学生了解妈祖文化,感受文化可以凝心聚力,从而思考文化对实现祖国统一的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妈祖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华人华侨,促进了华人华侨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针对这一材料,我还设计了一个小问题: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传承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这一设计的意图是:我们不仅要把这种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内化于心,还要在现实生活中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外化于行。我们新教材中类似这样的素材比比皆是,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类素材,一定要深挖细考,发挥教材的最大效用,达到育人的目的。

2.适时抓住教育契机,时时处处渗透德育,可以说教育处处皆德育。

结合课本内容抓住教育契机,去落实德育教育,在座的各位也应该深有体会,有时候课上的一个小插曲,都会成为我们德育教育的契机,前几天我在上课的时候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我正在八年二班上课,一个家长敲门进来,就递给我一个苹果,我当时一愣,难道是家长来给我送礼来啦,那可真是二十多年来头一回啊,我正在做激烈的思想斗争要不要收礼的时候,就听家长小声对我说:“来开家长会,随便给齐雪带个苹果”。我一下子回神了,原来不是给我的,有点自做多情!这时我就听到下面有同学在窃窃私语,还有的在那捂着嘴笑,而齐雪同学当时更是满脸通红的低着头。面对此情此景,我作为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师不允许我无动于衷,我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对大家说:“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啊?----苹果。“它只是苹果吗?”我又接着问。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默不作声,我接着说:他是父母爱你的一颗心啊,可惜很多同学看不到”。说完以后我也学着某位前辈老师潇洒的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几个大字,尽管我的字有点难看。其实这样一个小插曲不可能让孩子们一下子认识上转变,要不然怎么会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感叹。但我相信,它或多或少的会对某个人甚至是某几个人的心里激起一点点小浪花,其实这就足够了。只要我们坚持,小小的浪花必然会掀起惊涛骇浪,由量变达到质变。其实呢,生活中这样的机会有很多,生活中处处皆“德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

3.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我还要求我的学生平时多关注一些时事,每天注意收看一些新闻类节目,将自己看到听到的一些时政内容抄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想,利用每次上课的前五分钟讲述给大家,一起评论。本学期有几次时政评论我印象非常深刻,比如学生们提到了三月份“两会”召开,学生们谈到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认识到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019年4月21日发生在斯里兰卡的连环爆炸震惊全球:学生们联想到了当今国际社会并不太平,一些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要居安思危等。“一带一路峰会”的召开学生们一下子就想到了九下学习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是用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解决世界难题,更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的责任与担当,以及我们当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特别是有一位同学提到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重大火灾的时候,还顺带给我们普及了一下有关巴黎圣母院的一些知识,提到了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提到了拿破仑的加冕仪式,还提到了法国的圣女贞德与巴黎圣母院的渊源,很多同学还表达了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惋惜之情,虽然占用了将近15分钟的课堂时间,导致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但是我觉得本节课上的非常成功,是德育教育的成功。事实证明,利用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不断挖掘教材,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是符合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在走进社会、走进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明白真假、善恶,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提高自身德育修养,从而学会做人、做事。

我们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如果只是讲给学生听,那怎么让学生信服,怎么可能有说服力?所以,我们不但要讲给学生听,我们更要做给学生看。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

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的是润物无声、水滴石穿的执着与坚持,需要我们落细落小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