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船舶对海洋的污染及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浅谈船舶对海洋的污染及防治

周思佳廉天翔

(重庆交通大学,400074)

摘要:随着船舶对海洋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如何进行完整的污染防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发展蓬勃的航运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我国的环境现状以及污染程度,分析船舶污染类别和如何进行防治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海洋污染科学化处理事故性船舶污染排放性船舶污染

1.背景

随着船舶事业的发展,船舶作为水上运输工具,在营运中对环境造成的主要污染变得日益严重,船舶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严重污染问题之一。

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3个方面:轮机设备、全船性设施、船员和旅客的生活设施。

船舶对海洋环境主要造成的污染有:化学污染物(石油及其制品、其他散装有毒液体)、生物污染物(病原等)、物理污染因子(振动辐射)。

这些污染源一旦进入海洋环境将会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损坏生态链,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在短期内甚至永远不可能恢复的。

2造成船舶污染的原因

2.1事故性船舶污染

事故性船舶污染是由于船舶在海上航行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事故造成压载水泄露、油箱爆炸以及船体破坏等导致了油液、化学物质等无法自然生态降解的污染。

这种情况不常发生,但是一旦发生将对事发地点附近海域造成危害是巨大的。而且大部分的海难事件均发生于人为的操作管理失误。

所以,由于操作管理不当造成的海难事件造成的污染是可以通过严格要求正确操作和严格的管理考试监督而减少发生率的。

2.2排放性船舶污染

排放性船舶污染是指船舶在行程中自身所产生的污染物,通过排放进入自然环境之中。这其中主要分为自然排放及人为故意排放等。其中人为排放是造成大部分污染的主要罪魁祸首。

排放性船舶污染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最为严重的一类污染原因。首先,船舶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会造成一些不可避免的污染物排放。例如,船舶航行过程中所排放出的燃料废气会直接对空气造成污染。其次,由于不正当的人为排放、工作人员的错误操作造成的污染影响也是十分多的。例如,由于人为因素将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船舶废水废物未经去污处理直接排入海洋,会造成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

以上两种污染排放源,由于随机性高、监管难度大、问责机制等原因,导致的海上污染愈发严重。

3.解决船舶污染的方案

3.1提高意识

解决船舶污染的方案应该从事故性污染和排放型污染的源头着手。

首先应明确的是,事故性污染一般都是由于人为操作失误、极端天气等因素造成的。极端天气等不可抗力造成的海难污染,是可以通过始航前的检测机构来避免的。而人为操作造成的海难事故,应该通过加强船舶造作管理和定期考核来提高船员职业素质进行预防。不妨制定更为详细的问责制度,可通过航海日记、轮机日记的电子化进行监控和一旦出现事故的调查。

提高船员职业素质及全民海洋环保意识。船员海洋环保意识和职业素质的高低是影响船舶污染程度的关键性因素。提高船员防污染安全意识能够有效地减少操作性船舶污染的发生,有关部门应该定期对船员进行防污安全意识和防污基本素质教育,使船员能够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并充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3.2完善法案

面对人为操作不当故意造成的排放污染,首先应建立详细且明确的监督法案。通过船级社、海事局、船东公司、船旗国公海等进行多方面全角度的“包围式”管理。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在法律中根据海洋区域,附近生物及居住,以及污染造成的危害进行区分污染等级。同时明确问责手段,明确区分责任。

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为基础的海洋环境保护基本法律框架,但某些细节方面依然存在法律空白或责任界定不明确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建立良好有效的防污治污机制,是减少船舶污染,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也要对监管方法提出科学性要求。有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船舶污染监测方面的投入,促进该领域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以求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我国海域的环境状况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实时监测,对在我国近海海域航行的船舶实施跟踪定位,对船舶污染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尽量做到污染最小化。

3.3改善方法

第一,应推进专门立法的颁布。针对船舶污染问题需要有专门性的法律加以规范,不能只作为其他法律规范下的特殊情况而存在。将船舶污染问题作为单独法案,可以更加的区分出污染类别、严重程度。同时可以加强社会对于海洋污染的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们的认知程度,加强船员的重视程度。

第二,应尽快完善船舶污染问题的配套法。加强问责制度的区分度,加快对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处理制度及相关法规的制定,通过建立专项处理小组,更加精细准确的面对已经发生的污染事故进行调查问责,切实提高船舶污染法案的的管理能力。

第三,应建立完全的应急处理方案。通过向国家申请基金,建立防污染处理预案,在面对突发污染制定一套完整的应急预案,力求在短时间内将污染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应该加强对于防止污染科研课题的支持,力求创新,更新迭代出更加完善,处理范围广,处理成本低的防务设施。

参考文献

[1]我国船舶污染的现状及对策,吴国凡,船海工程,2016.45

[2]船舶污染防治,凤金城,航海科技动态,1998.3

作者简介:周思佳(1997年8月—),女,黑龙江省人,重庆交通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轮机工程;

廉天翔(1997年10月—),男,河南省焦作市人,重庆交通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航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