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积极因素打造和谐班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调动积极因素打造和谐班级

李健

——“零距离”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和谐班级的建设是教育管理者对班级管理的理解与追求,而这种理解过程又会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用“零距离”打造和谐班级的基本路径,并进一步探讨了促使这种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零距离;和谐班级;途径

作者简介:李健,男,大学文化,1971年生,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英语教研组。

人本化教育家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创造最佳的条件,即一种自由的气氛,以利于学生的自我实现。

我们生存于其中的世界最缺乏的是精神,教育只有关注精神、守护精神、培育精神、并把精神注入到人的心灵之中,才可能激活时代的活力,才可能担负起引导生活、化育人生、成就世界的使命。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阵地,打造和谐班级,培养优良班风、学风,能促进每个学生健全、充分、全面地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班主任必须转变观念,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平等中的首席”,从学生的“心”着眼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零距离接触、交流和活动。

一、交流零距离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班级工作中,常会遇到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班主任只是将学生居高临下地训斥一番,或者用“为了你,父母付出如何大的代价;为了你的前途你应该如何努力;为了你的成长老师付出了多少心血;社会竞争如何的激烈……你再不用功学习,对得起谁啊……”等等之类的话语,苦口婆心的教诲也不一定有良好的效果,可能还会事与愿违。如果我们以平等的态度和方式,尊重他们的想法,平等地、零距离地与他们沟通,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强制,才能了解他们对错误和问题的看法,或许更能对症下药,更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但对话不是师生间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而是指双方“敞开”和“接纳”,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是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对话,不仅是一种交际的手段,更是一种生命的内在诉求;对话不仅是种信息交换,也是一种价值交换,同时,还是一种感觉交换;对话不是语言,思想的馈赠,同时也包含了人生存方式和相互参照。

比如,班上曾有这样一位男同学,下午上第一节课时,笔者在教室门口遇到他经常迟到,笔者当着学生的面责问过他原因,他拒不解释,沉默对抗,责备了好几回,仍不见效。有一天放学后,笔者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搬来一把椅子放在对面请他坐下,起初他有点难为情。于是笔者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坐下吧,我们聊聊。”当他坐下来,和他谈迟到的事时,他顿时热泪盈眶,诉说了一切原因……是什么原因能让这位同学有如此大的转变呢?无疑,是一颗渴望得到理解的心得到了尊重和理解,得到了平等的倾诉的机会,他感动了!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何尝不能给学生“让一把椅子”呢;我们何尝不能把那愤怒的一拳变成善意温和的一次抚摸呢。平等、零距离的交流是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二、活动“零距离”

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被法定知识规约的“经师”,更应该是一个以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向善情结阐发社会理想、引导学生精神性发展的“人师”,引导学生对学习及生活的人生体验,教给学生“义理之学、性命之学”,培养“经世致用”之才,对他们来说,“读书为体悟学问,以此明做人之道。”

归属和爱的需要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处于第三层次,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表现出强烈的交往和归属的需要,即希望与他人建立友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所接受,希望被他人爱和爱他人。班主任如果积极地投入到班级活动中,与学生零距离活动,这就如一剂兴奋剂,给班级注入新鲜的活力,又如一剂凝合剂,更能增进班级集体凝聚力。开运动会时,班主任不只站在观众席上,而是深入到场地中,与学生们同欢喜、同紧张,为他们加油助威:径赛场上,班主任为运动员拼命助跑,挥舞双手为他们加油,观众席上,班主任与同学们一同呐喊助威,积极组织宣传员为运动员撰写报道……

有班主任的参与,学生会更加团结一心,精神振奋。通过与学生的协作、交流,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受到感染。班主任的零距离参与学生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会激发学生的潜能。

班主任的这种“零距离”的参与,将会给学生产生一种无声而巨大的震撼作用,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感染教育了学生。

三、思想“零距离”

精神生活是人生存的核心内容,因此,教育使他人的个性发展就直接体现在促使人的精神发展之中,对教育而言,真正能够生成教育意义的不是物质因素,而是人的因素。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笔者懂得:时代在变,孩子在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必须改变,要“用发展的眼光年孩子,用创新的思维做教育”。思想零距离就是班主任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真正做到情为学生所系,爱为他们所有。要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学生的心灵世界是一个广阔又迷人的天地,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去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的能源,与学生的心灵进行微妙的接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老师要保持一颗童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保持一颗童心,和孩子们心贴心交流,心连心互动,一定会得到美好的回报。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网络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真是日新月异,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悄悄地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中学生在有些方面的知识和观念已经超过了我们,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对于在不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有着更高、更超前的时代性的东西,值得或需要我们去学习、了解。如果我们还一味地用老眼光看他们,要求他们,那真可谓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了。只有我们班主任的思想能经常跟学生的思想零距离的接触、交流、碰撞,我们才能真正把握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更好地引导教育他们。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定是一个有情感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班级管理首先就是师生的情感交流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尊重、激励和宽容每个生命个体,从而使教育过程充满温馨和阳光。

四、与“问题生”零距离

大凡搞过学生教育的人都知道,一个班集体中,让科任教师和班主任最头痛的莫过于“问题生”的教育了,而往往教师在这些学生身上的时间几乎占到他们的一半精力,可效果仍不容乐观。“问题生”主要有“学习问题生”、“生活问题生”、“纪律问题生”、“思想问题生”等等,而这些学生所表现的形式各异,因此对他们的教育用单一的方法是不行的,如何才能找到转变他们的最有效办法呢,那就是与“问题生”零距离。与“问题生”零距离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的问题,要综合利用前面所述的交流零距离、活动零距离、思想零距离等多种因素。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对这些学生充满爱心,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师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们当作坏孩子,就采取粗暴的批评和惩罚手段,甚至冷嘲热讽,不理不睬,把他们晾在一边,这样不仅不能帮助他们,相反,很可能因此而把他们推出校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因此,和谐班级建设不容忽视或割断“问题生”的教育,而应强化,真正做到: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教育权益,为人的发展奠定必要的教育基础;班级教育为全人发展服务,把人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转化为存在的现实性;教育为终生发展服务。教育是个性化的终身教育。

正如冰心所说:“爱是阳光”。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深处的教育方式。让我们用爱的阳光普照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地成长,师生共同打造和谐的集体。

参考文献:

[1]湛涛.班级管理中的“有限宽恕制”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学校管理,2007(1).

[2]叶文梓.论教育发展观的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7(2A).

[3]金生鈜.理解和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4]谭学纯.人与人的对话[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5]车丽娜.教师文化的突然诊断和应然追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7(1A).

[6]蒋小丰,沈卫平.让班级焕发生命活力[J].教学与管理,2007(3).

[7]诺尔曼·丹森.情感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

邮政编码:7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