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列缺损应用口腔种植牙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的比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牙列缺损应用口腔种植牙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的比较研究

汪燕红

(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口腔科浙江杭州311200)

【摘要】目的:对牙列缺损应用口腔种植牙修复和常规修复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就诊的88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4例患者采用口腔种植牙修复,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常规修复,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功能、美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2%,经检查和询问,实验组患者牙齿的各项功能的恢复程度都优于对照。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修复相比,牙列缺损应用种植牙修复的治疗效果更好,总有效率更高,牙齿的恢复程度更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运用。

【关键词】牙列缺损;种植牙修复;常规修复;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117-02

牙列缺损一般是指部分牙齿缺失而导致的恒牙牙列缺损,不仅会对患者的咀嚼功能、发音功能、牙齿美观及舒适度造成影响,还可对口颌系统的健康造成影响,而缺损牙齿的部位和数量的不同会导致其影响的方面和程度也不同[1]。为了更好的修复牙列缺损,本次研究对口腔种植牙修复和常规修复两种修复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8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4例患者,其中25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为(41±2.8)岁;缺损原因:外力撞击11例、龋病13例、牙周病20例。对照组4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为(39±2.1)岁;缺损原因:外力撞击8例、龋病12例、牙周病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因等基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向患者及其家属查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和签字后展开研究。

1.2治疗方法

实验组采取口腔种植牙修复。先对患者的口腔及其周围组织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而后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通过手术导板来确定患者的植入点,使用环形刀切开患者的粘骨膜和钢骨面,进行剥离处理以充分暴露出患者的牙槽骨,采用先锋钻钻孔形成一个合适的种植窝,然后将合适的植入体植入种植窝内,最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拧好封闭螺丝,进行组织缝合处理[2]。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先对患者的口腔及其周围组织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而后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并清除其患牙残留体,当患者的牙窝愈合完好后(约3个月)给予备牙,再让患者佩戴患牙模型,开始进行修复治疗[3]。

1.3评估指标

根据患者牙齿的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功能、美观功能将治疗结果人为的划分为显著有效、一般有效和无效三种。显著有效:患者牙齿的各项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可进行正常的咀嚼,修复体与原来的牙齿均正常;一般有效:患者牙齿的各项功能恢复良好,但不能咀嚼硬物;无效:患者牙齿的各项功能未见恢复,修复体出现摇晃和松动。

总有效率=(显著有效+一般有效)/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软件SPSS17.2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牙齿的各项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可正常适度咀嚼,发音无阻碍,固位能力良好,舒适度和美观度恢复良好;对照组患者牙齿的各项功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可进行适度咀嚼,发音能力、固位能力较好,舒适度和美观度有所改善。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人数为41人,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总有效人数为32人,总有效率为72.72%,经比较,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见下表1。

3.讨论

牙列缺损不仅影响患者的咀嚼和发音功能,而且还严重毁坏患者牙齿的美观和舒适度,造成颌骨的畸形发育,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4]。对于牙列缺损的修复,临床传统采取的是常规的义齿修复方法,利用邻近牙齿为肩台进行修复治疗。但这种方法容易发生修复体松动、脱落等不良反应,且会对缺损牙齿的邻近牙齿带来疼痛[5]。

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在牙列缺损的治疗中,口腔种植牙可对植入的位置、角度和深度进行精确的控制;还可通过精确的设计使种植牙与基牙咬合恰当、接触均匀,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咀嚼能力和牙齿承受度;术中利用先锋钻钻孔处理和固定处理来提高种植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且能较好的恢复患者的发音功能,舒适度和美观度等,也不会对邻近牙齿造成损伤[6]。如今,随着口腔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修复材料的快速发展,口腔种植牙修复在牙列缺损的治疗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逐渐开始取代常规的义齿修复方法,得到患者和医师的广泛好评。就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牙齿的咀嚼功能、发音功能、固位能力、舒适度和美观度的恢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种植牙修复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在牙列缺损的治疗中,与常规修复相比,种植牙修复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在修复患者牙齿的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牙齿的舒适度和美观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姜长伟.牙列缺损应用口腔种植牙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5):103-104.

[2]张善文,刘欣璐,于鹏等.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22):35,37.

[3]段小龙,王丹,郭灿灿等.可摘式恒久牙周夹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在临床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2):6524-6526.

[4]吴国麟.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62-64.

[5]李菊,黎媛媛.老年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自酸蚀粘接系统修复后对牙本质敏感性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6,37(6):859-862.

[6]谢煜庭,乔志萍.不同材料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义齿就位率与生物相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16):2593-2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