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中戏剧性叙事设计手法的运用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空间中戏剧性叙事设计手法的运用浅析

潘华海

珠海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数量增多、建筑规模扩大,由于规划设计不科学,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特点。本文以戏剧性叙事设计手法为核心,首先指出叙事设计手法对建筑空间的影响,然后分析了戏剧性叙事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特征,最后阐述了具体运用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空间;戏剧性叙事;设计手法;影响;运用

引言:建筑空间包括功能属性、精神属性两个方面,其中前者例如采光、通风、尺度等要素,后者例如情感、文化、审美等要素。戏剧性叙事设计手法,指的是用户在使用建筑时,能感受到完善的发展变化,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环节。实践证实,将戏剧性叙事手法用在建筑设计中,能提高建筑空间属性,以下结合工程案例进行探讨。

1.叙事设计手法对建筑空间的影响

1.1拓展空间视野

基于叙事设计理念研究建筑空间,能从多个维度入手,拓展了空间视野。以往空间设计,以设计人员的情感表达为依据,忽视了用户的需求和感受。叙事设计手法的应用,既突出设计人员的情感,又满足用户的需求[1]。此外,从体验、感知等角度设计建筑空间,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满足创新目标。

1.2加强交流功能

从人类的发展历程来看,叙事是人类生存和表达的基本方式,不仅实现了情感表达,而且能传递思想、信念、价值观等。其中,叙事以故事为基准,因此容易理解,将其和建筑空间相结合,能促使设计人员突破物质空间的限制,更加注重人类的真实感受,增强了人和建筑的互动性。

1.3突出区域特色

通过叙事,能帮助人类寻找交际资源,在现实世界中明确发展方向。分析可知,时间会影响建筑空间,但当前建筑空间设计却忽视了时间的作用,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此外,设计中突出城市实际发生的事件和故事,有利于塑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建筑空间。

2.戏剧性叙事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特征

在建筑空间设计中戏剧性叙事所带来的意义重大,从应用特征上分析,主要体现在三点,分别是实现建筑、人物、事件的相互统一、对用户的情感体验加以注重、突出表达场所精神。

2.1建筑、人物、事件相统一

建筑的基本作用,是满足用户的活动需求,空间设计时要分析不同感觉之间的影响。其中,人物指的是用户,是建筑的使用者;事件指的是建筑内可以开展的活动。建筑、人物、事件三者互为因果,用户在体验过程中,应该实现精神统一[2]。具体来说,戏剧性叙事手法的应用,可以采用道具,可以制造悬念,也可以逐步指引,为三者的联系创造条件。

2.2注重用户的情感体验

戏剧性叙事手法设计的突出特征,就是注重用户的情感体验,考虑到建筑类型较多,对于不同的建筑,应该具体分析使用功能,尤其将用户作为一个核心,分析用户的行为动作,获得最舒适的空间。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建筑空间设计中,要满足用户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获得满足和乐趣,充分发挥出戏剧性叙事的应用价值。

2.3突出表达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79年,由国外建筑学家提出,指的是建筑场所不仅具有实体空间,还具有区域特性,是对人类认同感、归属感的集中体现。还有学者认为[3],建筑场所并不单纯指代建筑空间,也是包含着某些线索的景观,例如偶然与常态、和谐与矛盾、静谧与嘈杂等,是场所和用户彼此联系的结果。采用戏剧性叙事手法,设计人员在建筑场所和用户之间建立联系,能获得更好的空间体验,突出表达场所精神。

3.戏剧性叙事设计手法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

3.1创造体验方式

创造体验方式才能打造精神空间,戏剧性叙事手法的应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暗示引导。为了提高建筑空间的趣味性,通过暗示引导,能对建筑空间进行适度显露或隐藏。具体做法上,可以利用空间的组织性、导向性,例如在建筑入口设计步道,成为通向建筑内部的路径,改变用户单调性的感受,和园林设计中的“曲径通幽”具有异曲同工之处。第二,层次渗透。所谓渗透,简单来说就是模糊两个空间或多个空间的界限,在视觉感官上形成联系,构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4]。以借景、对景手法为例,是层次渗透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改善用户的情感和精神体验。第三,序列组织。营造空间序列,可以实现建筑空间的收与放、开与合,富有精神意味。具体设计中,一方面借鉴戏剧事件的结构,包括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等环节,用户处于建筑中,仿佛走进戏剧故事中。另一方面,合理设计空间组织,利用标志或符号指引人们的行为,加深用户的印象,最终改善体验效果。

3.2利用自然元素

在自然界中,声、光、山、水、土石、植物等,均是空间设计的重要元素。以苏州园林中的听雨轩为例,利用雨水和声音,创造出舒适的听觉体验,是自然元素设计的典型代表。以光照为例,随着季节和时间的变化,光线会赋予建筑空间不同的情绪,有利于通过时间维度讲述建筑故事。戏剧性叙事手法的应用,充分发挥光照的特点,可通过自然力量产生震慑效果,创新空间氛围。

3.3发挥材料性能

材料是建筑设计的基础,也是戏剧性叙事手法的必要条件。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应该发挥本身性能,利用形状、质感、尺寸、纹理等要素,对建筑空间赋予更多情感和性格,带给用户丰富的心理感受[5]。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混凝土成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能和钢材、木材、玻璃等材质结合在一起;配合光照、通风等要素,能营造出良好的建筑空间,有利于创造精神空间。

4.工程案例分析

在国内,以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为例,收藏了从汉代到宋朝的石刻艺术品。分析该博物馆的设计,突出质朴特征,注重游客的情感体验、精神体验。具体到戏剧性叙事手法的应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精细设计体验路径。整个参观流线,采用倒叙的叙事手法,其中坡道平缓长直,一直延伸至建筑物的二层。游客进入馆内,首先在二层参观,然后走到一层体验,促使游客获得充实的参观游玩体验。第二,科学选择建筑材料。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突出文化意向和绘画意向,其中雕刻材料以混凝土为主,将材质、体量、气氛、意境相结合,从抽象层面开展设计工作。

在国外,以维罗纳古堡博物馆为例,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故事的上演地,在悲剧情节、偶然因素的影响下,为城市创造出特殊的背景。1957年,针对古堡博物馆进行修复,设计师更加注重古堡的历史文化,拆分场景片段并重新组合,实现了新元素、旧传统之间的碰撞。其戏剧性叙事手法的应用体现如下:第一,设计时突出每个元素,包括植物、雕像、桥面等,提高了建筑空间的趣味性。第二,馆内合理设计展品位置和观赏流线,科学处理新旧关系;馆外考虑到博物馆本身和整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戏剧性叙事空间和背景的统一,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建筑空间中戏剧性叙事设计手法的应用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从本质上满足了建筑设计的基本准则,实现了创新发展与可持续进步,这是我国建筑设计的一大进步。

结语:综上所述,叙事设计手法,是建筑设计中的一种新模式,能拓展空间视野、加强交流功能、突出区域特色。在建筑空间设计上,戏剧性叙事手法的应用,实现了建筑、人物、事件相统一,注重用户的情感体验,突出表达场所精神。结合工程案例,设计要点是创造体验方式、利用自然元素、发挥材料性能,希望为类似工程设计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胡安娜,徐达,王学勇.浅析建筑空间中戏剧性叙事设计手法的运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208-211,218.

[2]邓敬,刘康.“家”的隐喻与戏剧性呈现四川德阳特殊教育学校设计的解读[J].时代建筑,2013,(4):92-97.

[3]黄译萱.浅析博物馆设计的叙事美学[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