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赵文丽

(太原市妇幼保健医院皮肤科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钇铝石榴石晶体)治疗黄褐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黄褐斑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给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基本治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最终统计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表现出针尖样炎性丘疹症状。结论: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患者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Q开关Nd:YAG激光;黄褐斑;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5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1-0123-02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是由于皮肤黑色素增多而不能有效及时排除,沉积于面部形成的。因黄褐斑对人体除不美观外,无其他不适症状,所以,通常人们仅将之视为一般的损容性皮肤病变[1]。事实上,黄褐斑的出现同身体内部状况息息相关,它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2]。表现为脸面部的色素沉着斑,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大小不定,颜色深浅不一。主要分布在眼睛周围、面颊部、颧部口周处,但治疗十分棘手影响患者的容貌美,一般没有自觉症状。它的存在给朋友们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最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影响。本次研究中给予40例黄褐斑患者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黄褐斑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15~56岁,平均年龄(30.2±5.3)岁。

1.2治疗方法

选择大光斑,低能量参数,每两周治疗一次,若具备皮秒激光,可采用2~3mm光斑,低参数治疗。每两周治疗一次。①洁面乳清洁皮肤,除去患者首饰等反光物;②取仰卧位,治疗师和患者均佩戴防护眼镜,消毒患者面部皮肤,根据其肤质,皮肤敏感度,皮损部位及颜色深浅调节能量;③治疗时激光机输出端,垂直照射皮肤表面,先以耳前皮肤行测试扫射2~3次,观察3~5min局部反应,能量密度由低到高逐渐增加,以皮肤轻度发红为度;④再以均匀的速度纵横往返扫射全面部,皮损区加强扫射,共2~3次;⑤治疗后皮损颜色可有灰白色,微红改变。⑥治疗正常10次一个疗程,若采用皮秒激光,可缩短一半疗程。⑦术后无需过多防护,但是防晒很重要。⑧由于黄褐斑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患者要听从我们的建议,注意休息以及身心调养。

1.3疗效评估[3]

基本治愈:患者治疗结束后褐色斑面颜色基本消失,检测未见明显色素沉着现象,治疗前色素沉着区域基本消失;有效:患者治疗结束后褐色斑面颜色明显变淡且色素沉着现象明显改善,治疗前色素沉着区域面积明显缩小:无效:患者治疗结束后褐色斑面颜色无明显改善,色素沉着面积相较治疗前无明显缩小。

2.结果

2.1治疗效果

本组患者治疗效果中,基本治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最终统计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

2.2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中有3例患者出现针尖样炎性丘疹,色沉及色减斑点。观察患者数月至半年可以恢复,得出本次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

3.讨论

Q开关Nd:YAG激光中文称之为钇铝石榴石晶体,钇铝石榴石晶体为其激活物质,属固体激光,可激发脉冲激光或连续式激光,发射之激光为红外线波长1064nm。临床上调Q开光Nd:YAG激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疾病,其原理主要基于选择性光热效应及光机械效应[4]。该原理认为要想将治疗时的热损伤局限在靶组织内,首先必须选择一种光源能最大程度被靶色基所吸收,而周围组织相对不吸收,这是取得选择性治疗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将极强的能量瞬间发射到病变组织中,形成能量密度很高的巨脉冲,对表皮层甚至真皮层内黑素颗粒进行爆破。黑素颗粒被爆破后成为细小颗粒,被身体免疫细胞吞噬。同时,利用选择性光热效应原理,不会对周围的正常组织造成伤害。以往高能量的Q开关激光引起炎症后色素沉着的概率极高。目前多采用大光斑,低能量,多次治疗的方法。虽然此种方法治疗黄褐斑复发率较高,但继续治疗仍然有效,如果配合其他防返黑防复发的手段,可使黄褐斑达到很好的疗效[5]。且操作简便,安全,无怠工期,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若采用最新的皮秒ND:YAG激光,可有效防止反黑现象。同时伴随科技的进步,目前临床还有最先进的ND:YAG皮秒激光,治疗过程中可采用小光斑,低能量密度进行治疗,治疗周期更短,见效更快,大大缩减了治疗周期[6]。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说明Q开关Nd:YAG激光。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定稿)[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

[2]吴溯帆,石杭燕,陈永,等.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中华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19(2):106.

[3]吴艳华,李其林.黄褐斑的治疗现状[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3l(6):352-354.

[4]AndersonRR,ParrishJA.Selectivephotothermolysis:precisemicrosurgerybyselectiveabsorptionofpulsedradiation[J].Science,1983,220(4596):524-527.

[5]麦跃,周敏,彭双发,等.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08,4(1):234-236.

[6]RokhsarCK,FitzpatrickRE.Thetreatmentofmelasmawithfractionalphotothermolysis:apilotstudy[J].DermatolSurg,2005,31(12):1645-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