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现象的剖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现象的剖析

杨崇常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汉庄中学杨崇常

摘要:为提高初中生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初中的教学一直处于革新的过程当中,数学的教学也是如此。革新数学教学的总体原则是,要实现数学教育的全面化,要把数学教学针对所有的学生,即不放弃任何一个成绩落后的学生,尽可能从整体上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涯打下牢固基础。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学生数学的学习并没有达到期望值,学生学习数学出现了种种问题,“学困”现象明显。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剖析,否则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会与新的教学目标相差甚远。本文就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学困”现象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初中数学教学贡献绵薄之力。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原因;对策;现象剖析

“学困”现象的类别及原因

学困现象的类别尽管学生学习数学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习困难现象,但是经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发现这些学习困难学生外在的表现情况有所差异,但是究其本质还是相同的。根据学生学困现象的不同表现的深层次探源,主要可将学困生分成以下三类:一是初中生学习方法出现问题,例如:对三角函数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记忆特殊角的函数值上,不去总结函数的一般性;二是没有学习规划,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学习,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有些知识点已经熟练掌握,可是教师要求去复习,学生往往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三是学生对数学学习不上心,表现出无所谓的状况,例如:不做笔记、课下不做练习题等。

学困现象的原因对学困现象的分类,有助于探究它们存在的原因。原因的产生也是多方面的,基于初中生的生活环境,按照他们的生活场所的不同将原因来源进行研究,是很有效的探究原因的方法。家庭状况:初中生大多数没有住宿,他们生活在家里的时间较为充裕,父母对他们的态度、父母的行为习性都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影响,例如:一些父母睡觉有些晚,这就会间接造成学生无意识地形成晚睡的习惯;学校师资:学校的数学教师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来说是不可替代的,他们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决定着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坏,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明了,采用同步的教学方式,学习差的同学是很难跟上的;社会层面: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群体中,学生也会受其影响,例如:社会的人群越来越重视教育,盲目地宣传大学的名牌效应,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学困”现象的应对措施

对学生投入更多的感情因素解决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尽可能地提升他们的数学成绩,是每个教师和在校教学相关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同样是考核学校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学生学习数学困难,并非智力的问题,绝大部分是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出现了波动,这就造成了目前的学习困境。教师的角色是决定性的,教师要适当地向学生倾斜,为他们投入更多的情感,融入到学生生活的群体当中,和学生打成一片。优秀的教师在意的不仅仅是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他们更在乎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尽他们所能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这就对现今的数学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把课程计划准备充分,他们还要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美感等情感要素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授课之中。例如:上数学课的时候,学生有时候会犯困,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胡思乱想,此刻,数学教师不要立即批评,可以尝试提高讲课的音调,适当向学生提问,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思索状态,用这种间接的方式,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授课的时候,教师注意语言的把握,毕竟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他们还处于好玩的阶段,教师可以让语言幽默化,让学生感到快乐的同时,还能学到数学知识。

强化学科互动,创造合作氛围初中的课程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的开设是有所关联的,强化不同课程的互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降低学生学困现象的发生概率。教师施教过程当中,不要靠自己的威慑力去强迫学生学习,这是很难出效果的,正确的做法是教师采用恰当的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索数学未知的问题。一般而言,学困生的基础知识都不是很牢固,教师讲课要给予关注,教学方法就要有应对。教师可以参照语文教师的授课方式,语文讲课讲究“以本为本”,通俗地说就是注重课本的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就可以加以借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数学课本的知识点,加深对数学概念、公式等的认识。除此以外,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困生创造出合作的学习氛围,让数学学习优秀的学生带动学困生共同进步。例如:“已知:A=x2-3xy+y3,B=x2-5xy+2y2,求3A-[(-4A+2B)-(2A-B)]的值。其中xy满足(x+y)2+|x+3|=0”这个题目较复杂,学困生处理会较困难,这时候数学教师就可以让班里前几名的学生和后几名的学生自由结组,而班里成绩中等的学生组成一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答。

寻找学生学困的原因,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李玉苓.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10

[2]孙延洲.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中学数学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4

[3]《中小学教材教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9

[4]陈向明.《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

[5]李济明.《家庭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北京:北京教育杂志出版社,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