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创设有效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郭金勇

山东省滨州市经济开发区中海小学25660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意志,克服他们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创设愉快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轻松愉快、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竞争合作的愉悦氛围,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真挚而深厚的情感。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它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心理效应,激发求知欲望。如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便出示:“把()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个。”让学生填上合适的数。当学生说出“5和1、10和2、15和3……”后,我便问:“如果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得数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吗?”这样创设问题,学生感到好奇,产生了学习分数知识的迫切愿望。

2.创设质疑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教师在指导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设疑,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如教学“分数小数互化”时,我出下列题: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或=。(1)0.9()0.8,(2)3/4()1/4,(3)21/200()0.12,(4)3/4()0.75学生尝试做只做了前两题。我问:“为什么(3)和(4)没做出来?”学生回答:“(3)和(4)题是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不能直接比较。”我接着问:“如果把分数和小数互相转换一下,不就好解决了吗?”这样从疑问开始转向思考,学生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去探索解决的方法,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创设动态情境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通过观察、感知、操作、思维等心理活动形成认知结构。要使学生在学习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感到兴趣,就应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多媒体的使用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呈现平台,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演示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如教学除法应用题两种含义——“包含除”和“等分除”时,我在大屏幕出示了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和3个盘子,指一名同学分桃子。第一种分法:6个桃子一个接一个地分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2个。第二种分法:6个桃子每次拿出2个放一盘,可以放在3个盘子里。

通过多媒体把分桃子的过程全部展现出来,让学生领悟了“等分除”与“包括除”的区别与联系。“分桃子”的生活数学很快就转化成了“总数量&pide;份数=每份数,总数量&pide;每份数=份数”的教学关系式。

二、创设平等民主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态度

1.针对差异,因材施教,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

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既有先天的也有来自后天的,特别是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他们在不同的程度得到提高,比如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既有共同的要求又有不同的要求,通过练习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哪怕是取得微小的进步,应及时肯定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喜爱,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

2.人人参与,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这就告诫我们: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就必须重视教学过程,特别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根据教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逻辑方法,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创设勤奋竞争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勤奋好学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经过自己探索和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比如三角形面积公式是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请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找它们的对应关系,由此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pide;2。整个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懂得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的道理。

2.鼓励学生相互竞争、相互合作,培养良好的意志

开展数学活动,采取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方法,如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作为小组的成员与别组竞争。这样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各自任务,同时又要与本组成员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取胜。通过这样的竞争、合作过程,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学会合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从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