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性肌肉酸痛的防治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防治研究进展

王冉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运动后产生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现象愈发普遍,严重影响了运动爱好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简述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机制及部位、预防,并针对其新颖的康复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总结。旨在提高人们对此症状的了解,降低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对人体的影响。

关键词:延迟性肌肉酸痛;预防;康复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运动的萌芽逐渐在人群中成长。但若在运动后产生持续加重的肌肉酸痛现象,则会影响之后的训练效果或生活。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OnsetMuscleSoreness,DOMS)是指机体在进行不习惯的高强度或(和)长时间运动后一段时间产生肌肉酸痛并持续加重的现象。通常表现为运动后24-48h感到明显的肌肉酸痛,同时伴有不同程度肌肉僵硬、酸胀、肌力下降,活动能力减弱等症状,DOMS的减弱至消失需要5-7d[1]。因而,预防和加快降低该症状对人们的影响极为重要。

1.延迟性肌肉酸痛发生机制及部位

关于延迟性肌肉酸痛发生机制的研究有很多,包括:肌肉痉挛学说、机械损伤学说、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炎症反应学说等[1]。但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学说都不能独立说明DOMS的发生机制,从而推测出DOMS的产生是多因素、多环节作用的结果,并且是机体不能承受过度负荷所致的一种自我保护和恢复综合征。DOMS的疼痛不同于肌肉拉伤。疼痛起于肌肉远端并逐渐扩散到整块肌肉,主要由于远端分布较多的痛觉感受器并且容易受到损伤。通常在肌肉运动或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

2.延迟性肌肉酸痛的预防

运动前的热身准备活动是预防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主要措施。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降低运动前肌肉粘滞力,促进新城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神经肌肉工作更协调,从而避免出现运动损伤,并且降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包括慢跑,牵伸等练习[2]。而牵伸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技术,同时也可作为一种预防手段。运动前进行牵伸可提高肌肉温度,从而降低肌肉运动中的微损伤。王娟[3]等通过元分析方法表明运动前后进行牵伸可以有效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并且运动前进行牵伸较运动后效果更佳。这种效果随着牵伸时间和牵伸充分程度而增加。

3.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康复方法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康复方法丰富多彩,包括针灸、推拿、理疗等。而深部肌肉刺激疗法和振动疗法是较为新颖的治疗方法,两种方法都是以机械振动波的形式作用于肌肉,从而产生相应的效果,但也各具特色。

3.1深部肌肉刺激疗法

深部肌肉刺激疗法是使用DMS(DeepMuscleStimulator)治疗仪对延迟性肌肉酸痛患者进行治疗。韩秀兰[4]等将40例健康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力竭性离心运动诱导出小腿三头肌的延迟性肌肉酸痛。5min后,治疗组给予10min以5cm/s速度的DMS治疗,对照组诱导后无处理,连续5天,期间两组均进行1天1次5min牵伸训练。并检测5天内受试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主观体力感觉(RPE)。结果显示治疗组的VAS和PRE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从而表明深部肌肉刺激疗法可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状,降低体感疲劳和疼痛感,降低运动后损伤程度。这与DMS可将机械振动波直接作用于肌肉有关,从而降低皮肤、肌肉、肌腱等扳机点的敏感度,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加速炎症消散。

3.2振动疗法

振动疗法即以振动训练方法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振动训练可有效地提高神经、感觉、本体和反射适应,从而提高肌肉间和肌肉内的相互协调,并改善机体神经运动反馈,并且垂直振动产生的加速效果更能使机体的血液循环、营养交换加快,代谢产物转移增加。Wheeler等[5]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确定全身振动对DOMS的影响。将20名健康的大学生(10名男性和10名女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一项有影响的运动,实验组进行振动治疗,对照组进行轻运动治疗。通过运动前、运动后及治疗后的组间和组内数据分析。组内比较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因而振动训练和轻运动治疗在降低延迟性肌肉酸痛上有同样效应,可以将振动训练用于康复治疗。振动训练对延迟性肌肉酸痛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在做离心运动前进行训练效果更佳。

4小结

延迟性肌肉酸痛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治疗方法也各具特色。深部肌肉刺激(DMS)疗法和振动疗法作为较新颖的康复治疗方法应备受关注。当然,多种手段联合应用具有更佳疗效的治疗方法也不应忽视。预防是不可缺少的,而如何选取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人需求而择。普及人群对该方面知识的了解,并全面综合地寻求利于自身发展的科学运动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郝春丽,杨隽,张晓军.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01):100-101.

[2]李翠珍,胡玲.运动性损伤与运动前的准备活动[J].中国临床康复,2005(26):6-9.

[3]王娟,王正珍.伸展练习对DOMS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0):42-45.

[4]韩秀兰,许轶,田潇飞,李冠运,王楚怀.深部肌肉刺激疗法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疗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1):1144-1147.

[5]Wheeler,AmandaA.;Jacobson,BertH..EffectofWhole-BodyVibrationonDelayedOnsetMuscularSoreness,Flexibility,andPower[J].JournalofStrengthandConditioningResearch.2013,Vol.27(No.9):2527-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