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3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权宪卿

权宪卿/河北省大名县回民中学

[摘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合作学习方式将在新课程实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它有着许多质的不同。

[关键词]合作学习语文教学组织评价问题

合作学习作为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模式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索和运用。而且,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合作学习方式将在新课程实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们有着许多质的不同。下面根据自己教学的体验,具体谈谈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改教育理念。新课改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而,合作与交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推动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虽然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但实际课堂教学中“讲授——接受”的传承式教学仍是主流,仍然存在“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很早就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实际教学中还远未做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实际上我们在第二方面做得较多。为追求步调一致,教师包得过多,统得太死,压制了孩子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事实上,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必须改革过去师讲生听、以教师为主的双边信息交流方式,构建以学生为核心、多边多向的互动交流体制,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中实践与创新的要求。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了小组就近组合和任务驱动组合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1.小组就近组合。

小组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也便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组间竞赛,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

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因此,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教师还要示范性地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自己采用轮换制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的活动可以在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有所不同的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

比如,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找出学习的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也可在预习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比如,预习《中国石拱桥》时,让小组成员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整理和归纳有关桥的种类和形状等。教师还可安排“课前三分钟发言”活动,每次确定一个内容,让小组成员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

2.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任务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上可有一定的灵活性。

比如,在教学生如何“培养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教师可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整理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指出其优劣,讨论交流后,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比如,教学“不要写错别字”后,开展找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到自己的日记本、作文本上找错别字,到报纸、杂志上找错别字等;教学“正确使用字典和词典”后,开展查字、词典比赛,要求学生制作词语卡片等;教学说明文时,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运用学过的说明文写作知识写一篇介绍植物的说明文。为了完成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互相讨论,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语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小组交流时,教师要发挥好导学的作用,并要适时地引进竞争机制,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新课改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3、小组活动的组织要讲求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千篇一律,为活动而活动,而要注重实效。把小组活动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

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有所不同的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学习方法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比如,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过渡句来独立理清课文的思路,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也可在预习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比如,预习《中国石拱桥》时,让小组成员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整理和归纳有关桥的种类和形状等。教师还可安排“课前三分钟发言”活动,每次确定一个内容,让小组成员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

例如,笔者教学《冰心诗三首》时,上课伊始,便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导入新课,很新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在朗读环节中,配放背景音乐,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小组练读比赛,以自己创造的方式走进文本;问题探究也是教师精选出来的,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理解诗歌的内容和领悟作者的情感。又如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拿来较厚的纸共同搭出不同形状的桥,学生从中不仅理解了“拱形”的意思,还比较出了“拱形桥”承受力较大的优点;还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赵州桥的形状,并陈述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的理由,由此,学生理解了“各有”的意思,也为进一步体会石拱桥的优点提供了直观和体验。再如,单元复习时,我采用“互动配对”复习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让每个学习小组集体讨论,写出本单元的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疑问,并以试卷的形式表现出来。试卷中应体现字词句的训练,重点语段的分析和问题的探讨,并统一拟好答案,难题可向老师寻求帮助。第二步:试卷上注清小组名称,后小组互相交流试卷,做题。第三步:完成试卷后,立即交换对方,由出卷组改出试卷并打出分数。第四步,小组成员相聚,由小组长评判出题质量和做题情况。把本组意见进行汇总。第五步,老师评价各组的完成情况,并给予恰当点评。小组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比如,举行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和问题抢答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教师还应注意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小组组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课文内容复述的练习和检查书面作业等。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比如,教学“不要写错别字”后,开展找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到自己的日记本、作文本上找错别字,到报纸、杂志上找错别字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三、合作学习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等同于小组讨论。

新课标的改革冲击着传统教学,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否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是检验教师执教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自然受到众多教师的追捧,一些教师简单地把'合作'理解为“讨论”。因此,小组讨论成了语文课堂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要一有问题,教师马上组织“合作学习”,顿时前后左右形成一个“四人帮”,纷纷做交头接耳状进行讨论,生怕不这样就会被别人怀疑自己没有参与讨论和交流,然后每一组代表各抒己见,一派热闹的景象。但由于对讨论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精心的设计,表面的热闹和自由背后,是思维的肤浅和低效。

2、小组的随意设置。

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生生互动的创造性运用,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具有广阔前景的人力资源,合作小组的设置有着置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凡涉及到合作分组的时候,教师一般将前后左右四人分成一组,原因是这样的分法省时:需要合作讨论时,前排两位学生转过身去,四个人就面对面了;结束时,前排的两人恢复原位。整个过程方便,并却不会有大的动静,不会打乱教学秩序。但是这种只考虑方便,不考虑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的分组方法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有的小组人人抢者回答,并且观点各不相同,自己组的成员还会引起争吵,有的小组都埋头看书,没一人响应。小组的随意组合势必影响合作学习的有效落实,使合作流于形式。

3、教师对合作缺少控制。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被视为权威,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师展开,这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作为管理者,参与者的作用越来越被淡化,教师被“边缘化”,甚至置身于合作之外,讨论成了“放羊”,合作变成了聊天,教师变成了观众。这样的合作远离了目标和价值,必然使许多学生渐渐丧失合作的兴趣。

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能否提供他们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合作性学习的适时提出,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的,尤其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的,有利于他们的探究与创新。抓住合作学习的特点,逐步向语文学科领域渗透,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参考文献】

[1]曾琦撰写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吉林、王坦合著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北京: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