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的魅力》作者:沙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数学阅读的魅力》作者:沙涓

沙涓

《数学阅读的魅力》作者:沙涓

(石庄高级中学,江苏如皋226531)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谈及阅读,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未来社会越来越数学化,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将无法生存。而且在课程改革的近几年中已突显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因而,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数学语言不同于自然语言,是数学特有的形象化文字体系,它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三种形式。数学语言的高度精确性和抽象性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是主动式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方法,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普遍,不断地作出预测、猜想,得出与下文将要给出的结论相符合的结论。许多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都是因为数学语言发展水平较低,表现在对数学语言信息敏感性差、语言表达紊乱及语言转换困难———即数学阅读能力差,从而造成知识接收质差量少。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又必须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符合数学教育发展的规律,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二、数学阅读进入课堂

(1)激发兴趣,提高阅读自觉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有效地诱发阅读动机,自觉阅读,也只有在感兴趣的事物或材料的刺激下,才会特别兴奋和投入,产生愉快情绪体验,引起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的火花,阅读效率会成正比地增长。要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首先要使他们感到通过阅读而成功地学会了一些东西,获得成就感,尝到数学阅读的乐趣。其次,可在教室里陈列或张贴一些新颖且乐趣性、神秘性较强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三,在讲解新课时,应当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但又好象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问题有意留下来不讲,让学生产生疑问,又看到了越出教材到浩瀚的知识海洋去遨游的前景,激发强烈的阅读动机。

(2)用好教材,指导阅读策略

数学教材是专家们结合学生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可是,目前广大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仅仅把它当成了一本习题集,缺少了阅读环节,结果是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听得懂而不会做。所以,广大师生应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通过指导学生先学,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初中生不习惯预习,即使预习也只是把教材浏览一遍,抓住几个公式、法则而已,效果甚微。因此要指导学生预习、阅读的方法。开始时,教师可按照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异,编好不同层次的导读材料,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不同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比如:导读材料可按A、B、C三级的要求编写。A级:能初步认识数学概念和定理、公理、公式、法则、图形的含义,能大致说出例题的解决方法、步骤。B级: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概念或定理、公理、法则、图形等内容,找出关键词或符号,能指出知识结构中的疑难重点以及解题关键步骤。C级:对数学概念或定理、法则、图形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能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找出例题的其它解法,能将零星知识逐步形成新的知识板块,建立新的知识网络,甚至能领悟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让学生试着编写切合自己的导读材料进行阅读,在课内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及疑问,由学生共同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讲解。

(3)读写结合,优化阅读过程

数学知识特有的逻辑性和数学内容的结构特点决定数学阅读是读写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对重要的内容通过划线、做提要、列提纲或作笔记来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为了简约,常省略一些推理、运算证明过程等,阅读时,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需要纸笔补出演算、推理。“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还有数学阅读时常将阅读中的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结合,概括归纳出一些比字面更深的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想方法、知识结构框图、例题的其它解法、或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这些都要求学生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复习巩固。

(4)语言转化,提高阅读水平

教科书中的语言是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要让学生理解领会这些语言,必须实现三种语言的灵活转化。具体做法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剖析、总结、交流,要求学生熟练地把阅读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即化抽象为具体,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把符号形式或图表表示的关系与文字语言形式相互转化;把一些用文字形式表述的概念转化为用直观的图形表述形式;用自己更通俗的语言表述正规定义或定理等。通过阅读交流,有目的地实施语言转换能力的提高。

(5)鼓励评判,拓展阅读能力

心理学词典上将“评判性阅读水平”列为评估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评判,阅读后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对数学问题本身及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甚至对数学定理、公式、法则等进行反思,能发现并指出数学问题及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不严密、不完整或不切实际处,并能用已学过的知识对其修正、弥补,或者找到更简洁、完整的解决方法,从而获得超出阅读材料本身的新思路、新发现。

数学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因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nfield)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通过这一次大胆的实践和探索使我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思想上有了一次感性的认识,通过反思也认识到一种教学模式不是停留在理论上,更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尝试和完善。数学作为科学的皇后,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对于培养人的分析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

教师应充分重视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