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例儿童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回顾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78例儿童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回顾性分析

高超于淼叶虎郝新河(

高超于淼叶虎郝新河(安徽省合肥市口腔医院230041)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多生牙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8例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儿童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27例;一颗多生牙者65例,两颗多生牙者13例;位于牙弓腭侧的84颗,唇侧的4颗;从形态上看,呈锥形的61颗,结节状的20颗。结论儿童多生牙的发生,男性常多于女性,常单颗出现且位于牙弓腭侧,形态上以锥形多见。

【关键词】多生牙回顾性分析CBCT

【中图分类号】R7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168-02

多生牙是形成于正常牙列之外的牙,好发于上颌前牙区的中切牙部位,可萌出于口腔中,亦可埋伏于颌骨内,临床发病率约为1%-3%[1]。多生牙常可引起牙列拥挤、邻牙迟萌、牙扭转、牙间隙增宽、邻牙牙根吸收和形成囊肿等并发症。因此,早期作出诊断,及早给予干预很有必要。现将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在我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儿童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在我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儿童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患者78例,共有多生牙91颗。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及颌骨CBCT检查,诊断为埋伏多生牙。

2结果

2.1性别与年龄

本组资料中,男51例,占65%;女27例,占35%,男女性别比为1.8:1。就诊年龄为6-15岁,其中6-12岁62例,占79%;12岁以上16例,占21%。

2.2多生牙的数量及形态

本组资料中,仅有一颗多生牙的患者65例,占83%;两颗多生牙的患者13例,占17%。从形态上看,呈锥形的61颗(67%),结节状的20颗(21.9%),正常形态的10(11.1%)。

2.3多生牙在牙弓中的位置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颌骨CBCT检查,确定多生牙在牙列中的准确位置,以指导手术入路。91颗多生牙中,位于牙弓唇侧的4颗,占4.3%;位于牙弓内的3颗,占3.7%;位于牙弓腭侧的84颗,占92.3%。

3讨论

3.1多生牙发生的机制

多生牙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明了,目前有一下几种假说。一种假说认为环境因素和牙胚二分法理论是多生牙发生的一个可能因素。Stellzing[2]等研究表明一个牙胚分为两个大小相同或不同的部分,结果会形成两个相同的牙齿或一个正常、一个畸形的牙齿。第二种假说:LiuJF[3]认为牙板的过度活跃是多生牙发生的可能机制。第三种假说认为多生牙的发生可能与发育缺陷[4]或遗传[5]有关,现已证明颅骨锁骨发育不全、Gardner综合征、面裂等患者多生牙的发生率较高。

3.2埋伏多生牙的定位

颌骨内埋伏的多生牙位置较深,且与相邻恒牙胚相互挤压重叠,因此对其定位常比较困难。传统的定位方法有视差定位法和全景片与咬合片定位法。Jacobs[6]介绍通过了牙片的视差定位法,即根据多生牙距离球管的远近(唇腭侧)进行定位。当球管水平或垂直向移动时,多生牙与参照牙的影像或近或远,如果牙片上多生牙移动方向与球管方向一致,则多生牙位于参照牙的腭侧,反之则位于唇侧。根据相似原理,Jacobs[7]利用全景片缩放法对多生牙进行定位,如果位于唇侧,牙将被同向缩小或放大。

本组研究对象均采用颌骨CBCT对多生牙进行定位。CBCT图像可以准确地显示多生牙的三维形态、数目、大小和位置,显示多生牙与邻牙间的立体关系和空间距离[8],为我们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准确的手术入路提供影像学依据。

3.3埋伏多生牙拔除的时机

关于多生牙拔除的最佳时间目前观点并不一致。Rotberg[9]等认为,多生牙一经发现应立即拔除,理想的拔除时间为邻近恒牙牙根完全形成之前,大约5岁之前。KrugerGD[10]等认为,应在8-10岁,即邻近的中切牙或侧切牙牙根发育完成时再进行,这样可以减少对相关恒牙的损伤。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在侧切牙萌出前拔除上颌前牙区的埋伏多生牙,因侧切牙在萌出的过程中对中切牙有一定的向近中的推力,有利于减小甚至关闭因多生牙占位而产生的中切牙间隙。

参考文献

[1]RaljabLD,HamdanMA.Supernumeraryteeth:reviewoftheliteratureandasurveyof152cases[J].IntJPaediatrDent,2002,12(4):244-254.

[2]StellzingA,BasdraEK,KomposchG.Mesiodentes:incidence,morphology,etiology[J].JOrofacOrthop,1997,58(3):144-153.

[3]LiuJF.Characteristicsofpremaxillarysupernumeraryteeth:asurveyof112cases[J].ASDCJDentChild,1995,62(4):262-265.

[4]GolanI,BaumertU,HralaBP,etal.Earlycraniofacialsignsofcleidocranialdysplasia[J].IntJPaediatrDent,2004,14(1):49-53.

[5]BrandA,AkhavanM,TongH,etal.Orthodontic,genetic,andperiodontalconsiderationsinthetreatmentofimpactedmaxillarycentralincisors:Astudyoftwins[J].AmJOrthodDentofacialOrthop,2000,117(1):68-74.

[6]JacobsSG.Localizationoftheuneruptedmaxillarycanine:howtoandwhento[J].AmJOrthodDentofacialOrthop,1999,115(3):314-322.

[7]JacobsSG.Radiographiclocalizationofuneruptedmaxillaryanteriorteethusingtheverticaltubeshifttechnique:thehistoryandapplicationofthemethodwithsomecasereports[J].AmJOrthodDentofacialOrthop,1999,116(4):415-423.

[8]KatheriaBC,KauCH,TateR,etal.Effectivenessofimpactedandsupernumerarytoothdiagnosisfromtraditionalradiographyversus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J].PediatricDentistry,2010,32(4):304-309.

[9]RotbergS,kopelHM.Earlyversuslateremovalofsupernumeraryteethinthepremaxilla:aradiographicstudy[J].CompendContinEduDent,1984,5:115-119.

[10]KrugerGD.TextbookofOralandMaxillofacialSurgery.6thed[M].Louis,Mosby,198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