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行MRI检查的护理措施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机械通气患者行MRI检查的护理措施及体会

马婷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采用磁共振技术检查机械通气患者并评估其风险因素,以期提供磁共振检查的临床依据。方法将我院35例采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实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合机械通气患者本身的特殊性以及磁共振检查环境的特殊性综合分析,为其制订全程护理相配合的护理模式。结果所有患者(35例)均得到了高质量的图像;其中3例患者图像出现伪影(呼吸道痰液使其咳嗽所致),经过吸痰处理后再次扫描检查成功;还有2例因呼吸机故障未出图像,第二天再次扫描检查成功。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有并发症。结论磁共振技术检查机械通气患者可为其安全提供保证,值得推广。

【关键词】机械通气;磁共振成像;护理措施;体会

在目前临床患者的诊断已广泛采用磁共振检查技术。由于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变化的需要,对其危重情况进行检查的需求不断增多,但MRI检查环境比较特殊,其不仅成像速度慢同时很多监护和抢救设备不能进入磁体间,检查过程中的盲区使危重患者采用MRI检查受到限制[1]。因此,目前面临的挑战是使机械通气患者在进行MRI检查时的安全得到保证[2]。针对上述问题,我院通过实践制订了MRI检查机械通气患者的全程护理模式,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7月于我院采用机械通气的35例患者,其中男女比例19:16,年龄15~78岁,平均56.1±7.2岁。其中,脑和脊柱外伤各4例,患者伴有癫痫5例,患者呼吸出现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感染分别为7例和3例,脑梗塞、垂体瘤、肾癌各3例,另有重症肌无力1例,胸椎术后感染2例。35例患者有22例意识清醒,其余13例意识不清。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在12min-0.5h之间。

1.2护理方法

1.2.1检查前的护理

(1)准备物品及制定方案:①使用前须对呼吸机运转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将潮气量设置为9ml/kg,呼吸频率设定为15-17次/min,吸呼比设定为1:2,吸入氧浓度在50%为宜。②准备急救设备及药品:准备基本复苏药品(盐酸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安定)。将氧气枕、一次性鼻导管、脉搏血氧饱和度指脉仪等放置于机房内备用。并于抢救室备好抢救所用器材(心电监护仪、吸痰器等)。③制订应急方案:评估检查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防止突发意外。如检查中氧源耗尽的应急预案(备简易呼吸气囊、氧气枕、手动给氧)。

(2)患者的准备:①预约准备:临床医生需评估患者能否进行MRI检查并提前将检查信息告知MRI检查室,为使静脉通道保持通畅需将留置针预先留置。对于有金属气管导管的患者,需将其更换为一次性塑料气管导管,并将其固定。②风险评估:评估病情(去除患者身上一切金属异物),将高危人群筛除,详细记录填写危重患者检查记录单(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安排检查)。③心理准备:护士与技师通过热情的与患者沟通交流将患者的心理压力最大程度缓解。④清理呼吸道:为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应对其充分吸痰、吸氧,将MRI专用呼吸机管道接好,带上脉搏血氧饱和度指脉仪并调节参数,检查呼吸机运行情况,对其生命体征观察并记录。

(3)医护人员及家属准备询问患者家属有无MRI禁忌症,护士用金属探测仪再次检查患者身上有无金属,并嘱咐患者及家属各种注意事项。

1.2.2检查中的护理

设计体位与快速扫描将患者转移到检查床后为其设计合理的检查体位;为防止管道牵拉、脱落或卡床应将呼吸机管道及引流管妥善放置,对呼吸机的运行情况及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同时其合理扫描方案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其能在较短的时间使检查得以完成。

1.2.3检查后的护理

患者检查结束需将患者安全转运出检查室,之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道通畅情况进行评估,之后依次分离呼吸机的管道、连接普通呼吸机管道、心电监护仪等,将引流管打开后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

2结果

经过检查后35例患者得到了高质量的图像;其中3例患者图像出现伪影(呼吸道痰液使其咳嗽所致),经过吸痰处理后再次扫描检查成功;还有2例因呼吸机故障未出图像,第二天再次扫描检查成功。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有并发症。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MRI技术的发展,其能满足机械通气患者的基本需求[3]。而建立系统有效的安全筛查制度能对行MRI检查的患者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使其获益[4]。

检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及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工作,并于检查中对患者病情变化严密监护,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体位配合检查,检查后做一系列善后及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道通畅情况做进一步的评估,全程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和MRI操作技师全程监护,检查的安全性得以大大提高[5]。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检查后35例患者得到了高质量的图像;其中3例患者图像出现伪影(呼吸道痰液使其咳嗽所致),经过吸痰处理后再次扫描检查成功;还有2例因呼吸机故障未出图像,第二天再次扫描检查成功。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有并发症。

综上所述,磁共振技术检查机械通气患者可为其安全提供保证,值得推广。

4体会

机械通气患者本身病情就相当危重,同时也要考虑到MRI检查环境的特殊性,为患者采用该方法检查加大了风险。经过不懈地探索与实践,本院总结完成了全程配合机械通气患者的操作规范模式: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定详尽的计划、加上与患者不断的沟通、并反复对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查是保证患者检查安全的基础,而检查成功的关键与护士严谨的的监护态度以及患者与医护人员积极的配合、技师精湛的扫描技术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祖凤娇,赵丽,刘俊伶,等.机械通气患者行MRI检查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4):373-374.

[2]刘夕珍,史广玲,李平,等.33例机械通气患者唤醒期间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18-120.

[3]李雪,曾登芬.医学影像科护理工作手册[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4]沈志娟.ICU机械通气患者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5例临床护理[J].心理医生,2016,22(7):203-204.

[5]余能凤.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的护理风险及安全防范[J].医药卫生:引文版,2016(4):00115-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