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在市政路桥基础施工中的技术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7
/ 2

钻孔灌注桩在市政路桥基础施工中的技术应用探讨

莫佳妮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市政路桥;基础施工;技术应用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在市政路桥施工中普遍的应用到钻孔灌注桩技术,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钻孔灌注桩技术具有质量容易控制、工程造价低、工期短、施工速度快的优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如果钻孔灌注桩技术在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则会严重的影响到路桥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钻孔灌注桩在市政路桥基础施工中的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合理埋置护筒。在进行实际的市政路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想更好的利用钻孔的灌注桩施工工艺优势,提高公路桥梁整体的施工效率,就必须提高对埋置护筒施工操作的重视程度,依据相关的施工要求与规范,进行合理的护筒埋置施工操作。首先,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应当利用全站仪器,更为精准的确定护筒埋置的最佳位置,有效的提升护筒埋置的精准度;其次,要严格按照具体的施工要求,对桩的位置进行精准的鉴定,降低出现差异性的几率,提高在市政路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应用的稳定性;最后,总体的护筒埋置施工操作都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准确性的施工操作,提升护筒埋置的合理性。在护筒埋置施工操作结束后,必须进行施工质量检查,避免相关施工问题的产生,保障公路桥梁总体的施工质量。

(2)合理制备护臂与泥浆。在进行市政路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想更好的利用钻孔的灌注桩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就必须利用泥浆来护臂与悬浮泥渣,保障灌注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在利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操作时,应当进行合理的泥浆浓度调配。对于护臂与泥浆的合理制备,严格按照具体的施工步骤进行施工操作。先粉碎粘土,为后续的混合性操作打下基础;再把粉碎后的粘土放置于护筒内;利用冲击锤冲击粉碎后的粘土,冲击的速度要有规律性且保持匀速状态。从而保障泥浆浓度的合理性,为后续的钻孔灌注桩作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的保障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在市政路桥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合理利用。

(3)提高钻孔与清孔作业的合理性。在进行清孔施工过程中,务必要按照具体的施工要求进行。其一,在钻孔与清孔施工完成后,空地的沉渣余留物实际的高度与端承桩间的比例小于50毫米,与摩擦桩间的比例务必小于300毫米。同时,摩擦段承与端承桩间的距离应当小于100毫米范围;其二,清孔施工完毕后,要在灌注前保障灌注所应用的混凝土要符合相关的施工标准与要求。空地不500毫米内的所有泥浆比重都必须小1.25,含砂的几率要小于8%,在粘度上应当小于28s;其三,孔口检查完毕后,要立即对清孔实施作业,若间隔的时间段过长,沉淀下的钻渣与泥浆会较多,清孔作业就会变得较为困难,极易出现坍塌。因而,钻孔与清孔完毕后就应当技术的进行灌注施工,切实提升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合理应用性,保障市政路桥工程项目施工质量。

(4)进行科学的钢筋骨架放置与灌注施工操作。对于钢筋骨架的放置,应当依据相关施工图纸的要求,利用吊车来进行安装施工操作,选择最佳的吊点位置,运用单点吊与双点掉的方法进行钢筋骨架的合理放置。若在这一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障碍物,则需要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及时的调整,以防止钢筋骨架会出现相关的变形问题;在钢筋骨架放置施工操作结束后,就需要进行灌注施工操作。在进行灌注施工操作过程中,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应当依据相关施工要求,进行导管位置的合理施工操作,对灌注的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让导管下口与孔底间的距离控制在0.4m范围内,保证导管埋深于3-6m区间内。

三、钻孔灌注桩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

(1)断桩。断桩产生的原因:1)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现象形成夹层断桩。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的测深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2)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3)卡管现象也是诱发断桩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人工配料(有的机械配料不及时校核)随意性大,责任心差,造成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大,使坍落度波动大,拌出混合料时稀时干。都会导致卡管事故,造成断桩。所以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缩短灌注时间,是减少和避免此类断桩的重要措施;4)坍塌。因工程地质情况较差,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时重视不够,有甚者分包或转包,施工者经验不足,在灌注过程中,井壁坍塌严重或出现流砂、软塑状质等造成类泥沙性断桩。这类现象工程的断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较为严重。而且位置深、难处理,是导致工期无限延期及经济上大量浪费的重要因素之一;5)导管漏水、机械故障和停电造成施工不能连续进行,突然井中水位下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断桩。因此应认真对待灌注前的准备工作,这对保证桩基的质量很重要。

断桩处理方法:1)原位复桩。对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超声波检测出的断桩,采用彻底清理后,在原位重新浇筑一根新桩,做到较为彻底处理。此种方法效果好、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可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地质条件、缺陷数量等因素选择采用;2)接桩。确定接桩方案,首先对桩进行声测确定好混凝土的部位,挖至合格处利用人工凿毛.按挖孔法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混凝土的浇注;3)桩芯凿井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边降水边采用风镐在缺陷桩中心凿一直径为80cm的井,深度至少超过缺陷部位,然后封闭清洗泥沙,放置钢筋笼,用挖孔混凝土施工方法浇筑膨胀混凝土。

(2)缩颈。在钻孔过程中,由于钻锥磨损或焊补不及时,再或地层中遇到膨胀的软土、粘土、泥岩等,容易产生缩孔现象。一般拔出钢筋笼用钻锥上下冲扩,如仍不能达到要求,则需回填重新反复钻孔,也可以在锥头上加焊5-8cm的合金钢,再度扩大孔径,成孔后重新浇筑。

(3)灌注时发生井壁坍落。成孔后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发生坍孔现象,若坍塌不止.应将导管拔出,以粘土回填重新成孔;轻微坍落在施工中不易被察觉,声测时发现局部裹泥或夹砂现象。处理办法是采用清除一凿出新鲜混凝土2cm,清洗(饱和面干)-高标号混凝土修补,保证了桩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将钻孔的灌注桩施工工艺更为科学、合理的运用至市政路桥工程项目当中,保障市政路桥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及效率,就需对该项钻孔的灌注桩施工工艺予以深度的分析及研究,把握好其具体的应用要点,通过不断地实践应用探索出最佳的应用路径。从而以最具科学性的钻孔性灌注桩施工工艺为支持,保障市政路桥工程项目完美的竣工。

参考文献

[1]桑冰蕾,赵熹君,冯笑梅,郭桂荣.试论市政桥梁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20(17):132-133.

[2]张天相,肖飞跃,吕霞,黄文久,张岩.市政桥梁工程中基础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6(34):174-175.

[3]唐志新,何延峰,陈华栋,袁庆文.市政桥梁工程中基础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0(12):65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