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的消化系统反应的原因分析及用药监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阿奇霉素的消化系统反应的原因分析及用药监护

程新燕

程新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目的介绍阿奇霉素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因素,机制,临床表现,并提出了预防不良反应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阿奇霉素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用药监护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062-02

阿奇霉素为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十五元环构成。阿奇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仿,对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和琳淋球菌、弯曲菌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与沙眼衣原体脲原体引起的泌尿道感染、敏感细菌引起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皮肤软组织感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肺炎和单纯性淋病等的治疗。

随着阿奇霉素的使用日益广泛,其药物的副作用也随之显现出来。阿奇霉素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因此对服用阿奇霉素的病人,对其有可能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高危人群应采取必要的用药监护及预防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1流行病学统计

阿奇霉素的副反应主要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腹泻、恶心、腹痛、稀便、呕吐,肝损害等;皮肤反应:皮疹、瘙痒;其它反应:如神经系统损伤、厌食、阴道炎、头晕或呼吸困难等。其中服用阿奇霉素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病率为40-45%,皮肤损伤占发病率20-23%,过敏反应发病率为9%左右。有1%左右的患者发生严重的消化系统并发症,多为上腹绞痛,呕吐,严重肝损害并发急性胆囊炎[1]。

2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

2.1药物的副作用

阿奇霉素对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阿奇霉素直接作用于胃肠道的平滑肌,可与胃动素受体结合,增加胃肠蠕动,可使肠道平滑肌产生强烈的收缩,同时刺激胃肠道神经,是其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反射性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服用阿奇霉素会出现尿液呈浓茶色,转氨酶升高,皮肤巩膜黄染等肝损害现在出现。部分服药患者会出现弥漫性肝损害,急性胆囊炎,肝性脑病等。

2.2与禁忌药物合用增加代谢系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

阿奇霉素主要通过肝胆系统进行代谢,由于其半衰期较长,在体内停留的时间也较长。故用药期间不应与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利福平、磺胺类、秋水仙碱等对有肝毒性的药物。

2.3与给药的途径、时间相关

研究发现[2],在536例阿奇霉素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病人中,注射剂给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有393例,占总例数的73.3%。其中在首次注射小于10分钟出现不良反应的有373例,全为注射剂给药方式。

2.4与年龄相关

从3572例报告中,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中0-10岁的儿童发生的比率最高,占22.1%,其中年龄最小的为出生1天的新生儿[3]。这可能由于新生儿或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脏约占新生儿体重的40%,肝脏是其代谢药物的主要器官。但新生儿或儿童的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尚未完全成熟[4],使阿奇霉素在新生儿或儿童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受到直接的影响。

2.5其他因素

对本身有肝病,胃肠道溃疡,慢性肝病晚期,肝腹水,肝功能不全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

3引起消化系统不良的机制

阿奇霉素通过Ca2+系统,与胃动素受体结合,刺激神经,释放乙酰胆碱,激动胃肠道平滑肌的M受体,使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胃肠蠕动加快[5],从而反射性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另外由于阿奇霉素的代谢主要集中在肝脏,其在肝脏氧化代谢的过程中会出现转氨酶升高,肝炎,胆汁淤积性黄疸等肝损伤的现象出现。

4临床表现

主要有:1、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2、肝损害,肝损害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恶心、腹胀、厌食、皮肤巩膜黄染、尿液呈浓茶色、转氨酶升高。部分病例出现弥漫性肝损害、肝性脑病[6]、严重肝损害并发急性胆囊炎[7]。

5预防及用药监护

主要预防措施有:①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无指征的预防用药及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阿奇霉素。②用药前应注意询问过敏史,谨防变态反应发生。同时对阿奇霉素、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③规范用药剂量,选择个体化用药,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用药。切勿盲目增大用药剂量、延长用药时间的超常规使用。婴幼儿、老年人、体质虚弱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由于药物动力学方面药物代谢的特殊性,应适当降低给药剂量。④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和用药疗程。静脉给药因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可被全部吸收进行全身分布,血药浓度较高,易诱发不良反应。阿奇霉素静脉制剂产生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口服制剂,能用口服制剂的,尽量不用注射剂,非用不可的,应严格控制滴注时间和浓度,以防滴注时间过快或浓度过高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本品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60min,滴注浓度不得高于2.0mg/ml[8]。⑤由于饮食可影响阿奇霉素的吸收,因此,饭前1h或饭后2h口服效果较好。阿奇霉素用药疗程一般不超过5d。⑥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应有明确需联合用药的指征,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易造成多耐药菌株的出现,使肠道正常菌群失去平衡,增加药物对肝肾的不良反应。⑦肝胆系统是阿奇霉素的主要排泄途径,其半衰期为35-48h,体内存留时间较长,肝功能不全者慎用,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肝功能情况,16岁以下患者安全性尚不清楚,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应慎用。⑧在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应考虑发生伪膜性肠炎;若诊断确立,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蛋白质等。⑨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期间,可以同时给予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与维生素B6,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和组胺,乙酰胆碱等介质的释放,减轻阿奇霉素促进胃肠动力,及减轻因阿奇霉素引起的恶心和呕吐现象[9]。

参考文献

[1]阮秀云,隋虎峰.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探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7):185-186.

[2]张俊,王春婷,纪立伟,等.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分析报告[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1,9(3):42-46.

[3]何秋月,徐海燕.104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9):61-64.

[4]孙忠实,朱珠.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性的警戒[J].中国药物警戒,2005,1(1):28-30.

[5]马瑞,马颖.蒙脱石散减轻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9):65-65.

[6]安娜,桂雪梅,王艳红.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致严重肝损害一例[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4):313.

[7]孟庆颖.阿奇霉素致肝损害并发急性胆囊炎[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1):57-58.

[8]樊兴国.阿奇霉素引起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1(22):85-85.

[9]孙月萍.西咪替丁,思密达与维生素B6联合应用减少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