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管理模式在ICU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品管圈管理模式在ICU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蒋蓉凤

蒋蓉凤

新津县人民医院ICU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品管圈管理模式在ICU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ICU病房行人工气道治疗患者106例,将其按住院病历编号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行气道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置管期间感染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意外脱管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品管圈管理模式应用于ICU病房行人工气道治疗患者气道护理中,其能够有效降低置管期间意外脱管及肺部感染发生几率,对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及减轻患者经济与精神负担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品管圈管理模式;ICU病房;气道护理;应用效果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置入气管后所建立起的气体通道,目的是保证机体气道通畅,其为治疗肺部疾病及气道有效引流、机械通气、通畅提供条件[1]。为了探寻降低人工气道并发症发生几率有效方法,本文选取ICU病房行人工气道治疗患者53例,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行气道护理,护理效果颇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ICU病房行人工气道治疗患者106例,其中:男61例,女45例;年龄在21—82岁,平均年龄为(49.6±10.3)岁;患者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在45—20小时,平均时间为(92.4±2.6)小时。将106例患者按住院病历编号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人工气道建立时间等资料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其相关数据具有较好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气道护理:定时更换固定胶布,加强口腔护理;在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时,避免对导管过度牵拉,使其发生脱出、扭曲现象;保持人工气道通畅,若患者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采用吸痰管给予患者进行吸痰处理,在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预防感染发生[2]。

观察组患者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行气道护理:(1)建立品管圈:我们将本次活动品管圈命名为气护圈,由本科护士采用自愿参加方式组成,小组成员其计7名,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5名;护士1名,由主管护师任圈长。(2)选定主题:圈员按鱼骨图法提出ICU行人工气道患者治疗期间存在问题,按圈能力结合迫切性、重要性原则,确定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为降低ICU病房患者置管期间感染与意外脱管发生率有效方法。本次活动目标值确定5.31[3]。(3)护理措施:第一,加强健康宣教,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向其讲解人工气道建立重要性与必要性及采用图文示意卡交流等方式,提高患者对人工气道治疗知晓度,使其能够规范自我行为,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第二,改进护理流程,以预防感染与脱管发生:制定床边肺部听诊与镇静评分登记表,间隔30分钟对患者肺部听诊与镇静效果检查1次,将其结果记录在登记表上,在吸痰操作前、后加入肺部听诊环节,并撤去吸痰时使用预吸罐环节,以预防吸痰操作时增加细菌感染几率[4]。另外,采取专用气管导管固定器对气管导管进行固定,减少因导管固定不当而引发导管脱落发生。

1.3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置管期间肺部感染与意外脱管发生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收集资料均选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其表示法为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给予卡方检验,其表示法为百分率。P<0.05提示两组对比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置管期间感染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置管期间感染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人工气道建立是保证重症患者通气功能重要手段,但由于其属侵入性操作,会引发黏膜组织损伤、口咽部不适等而导致患者自行拔管及增加肺部感染几率,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而且还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尽量缩短患者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外,还应加强护理,以降低患者置管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品管圈是以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开展活动等方法解决护理中存在问题。其在充分调动圈组成员参与活动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合作力与凝聚力,使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性改进。

品管圈活动主要通过一个科学的方法找出护理工作过程那些可以解决的问题,并采取措施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品管圈活动中,结合工作实际,通过集体讨论,收集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建议或想法,查找影响ICU气道护理后导管脱落的影响因素,并开展周期性的护理服务,定期总结没一个阶段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地规范ICU气道护理标准、操作流程,有利于今后新护士的学习和培训。

综上,观察组病例采用品管圈方法行人工气道管理,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及强化护理人员技能培训等方法,有效降低了患者置管期间感染、意外脱管等发生几率,更利于保证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治疗安全性,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参考文献:

[1]吴霞云.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32(7):626-627.

[2]王岚,平京娜,刘文清等.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24(12):59,61.

[3]郭学珍,方敏,邓春艳等.品管圈活动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5):824,826.

[4]罗少芳,区洁芬.品管圈在人工气道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09(7):996-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