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气排球探究课建构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1

初中体育气排球探究课建构之我见

黄梅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足荣初中533701

摘要:我们利用体育课来建构气排球探究课,意在确立初中体育的阶段性目标体系,使得体育课程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操作性,从而打破以往以体育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课程体系,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围,确保体育课程的多样化。

“增强学生的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个人健康和集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是时代赋予我们新时期体育工作者的一项新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课程目标的明确性、水平目标的具体性以及领域目标的可操作性。努力建构和谐课堂,注重全体学生全员参与,融入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改变教育者的角色,由原来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引领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领路人。以自主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探索新知识点的形成。

一、初中体育气排球探究课和谐课堂的建构

所谓和谐课堂,就是要求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自主躬身下来,以民主、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共同参与课程的探究过程,与学生共同达到成熟与睿智。和谐课堂强调师生作为一个共同的探究团队,一起参与整个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对于学生而言,老师不再是以往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指导学生完成整个探究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领路人。其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和改变教学环境的基础。在建构和谐课堂过程中,教师只有躬身于课堂探究活动当中才能体会和感受到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快乐,才能与学生分享生成的新知识、新结果,及时地解决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观点和新问题。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组织好学生个体反思和小组交流反思。在学生个人反思中,教师可就反思的内容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就证据、逻辑推理和解释进行评价。在小组交流中能协调各组经历探究的过程,确保探究与交流活动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开展。

二、初中体育气排球探究课中教师角色改变

初中体育气排球探究课由师生双方合作进行,在课堂上,教师由以往课堂的主讲者变成课堂的主导者。老师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适时安排具体性和操作性强的自主锻炼和自主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程探究的各个环节,表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比如我们在气排球的技能传授过程中,首先组织学生学习排球的垫球技术。老师以引领者的身份演绎各种垫球应对方法,引导各探究小组进行观察与研究,由各小组组长总结各种垫球技术的长处与不足,提出个人的整改意见,并把探究过程中领悟出来的新方法实际应用到小组活动中,使之成为小组活动的理论指南。通过对气排球垫球套路过程的研究,各探究小组之间可自行开展“自垫球”与“互垫球”的对抗赛,由学生自己组织比赛活动,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由他们自主把握时间。经过气排球的垫球训练活动,改变了原来学生的观望与被动学习的心境,有效地促进了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的地位,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扭转了整个学习的局面。正因为在课堂上实现师生角色的改变,教师的工作难度大大降低,课堂效益取得大幅度的提高,这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初中体育气排球探究课的自主学习

体育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主要通过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体育界在经历了数年的课程改革中,这种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快乐,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必要性。为了让学生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通过创设情境等教学模式,将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情境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进行深度的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题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我们在教气排球的拦网与扣杀的技术时,可以通过球速的预判、对方扣球的个性心理特征、球的弧线轨迹等方面进行扣球动作的分解练习,为提高拦网率,采用小组活动中的集体练习、个人练习、小组对打练习、个人对打练习的形式来进行,从对象的运动状态来分,可以进行个体练习、单球练习、多球练习等三个方式提高拦网与扣杀的准确性。授课的时限应视学生对气排球运动的熟练程度,具体安排训练时间。分解操练时间掌握在16到10分钟,约占总课时时间的17%到11%,学生可以在83%到90%的自主学习时间范围内完成动作的模仿与分解,以期达到提高初中体育气排球探究课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白音仓主编素质教育论丛[M].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