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护理

/ 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护理

段德玲

段德玲(黑龙江省建三江人民医院1563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9-0326-02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结果使动脉壁增厚、僵硬、迂曲和失去弹性,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阻塞,使肢体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的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病人。好发于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及腘动脉等,也可累及颈动脉,上肢动脉很少发生。动脉的分叉部是血栓闭塞性疾病的好发部位。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后,导致狭窄或闭塞动脉远端的血流减少,引起相应的脏器或肢体供血不足的症状。由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可并发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严重时可发生肢体坏疽,截肢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因此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肢端疼痛和坏死使病人产生痛苦和抑郁心理,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病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改变病人认知,使其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患肢护理主要原则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注意肢体保暖,勿使肢体暴露于寒冷环境中,以免血管收缩。保暖可促进血管扩张,但应避免用热水袋、热垫或热水给患肢直接加温,因热疗使组织需氧量增加,将加重肢体病变程度。取合适体位,病人睡觉或休息时取头高脚低位,使血液容易灌流至下肢。告知病人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站或坐)不变,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坐时应避免将一腿搁在另一腿膝盖上,防止动、静脉受压,阻碍血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洗脚,告诉病人先用手试水温,勿用足趾试水温,以免烫伤。皮肤瘙痒时,可涂拭止痒药膏,但应避免用手抓痒,以免造成开放性伤口和继发感染。如有皮肤溃疡或坏死,保持溃疡部位的清洁、避免受压及刺激;加强创面换药,可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湿敷,并遵医嘱应用抗感染药物。

3.疼痛护理早期轻症病人可用血管扩张剂、中医中药治疗等。对疼痛剧烈的中、晚期病人常需使用麻醉性镇痛药。若疼痛难以缓解,可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方法止痛。

4.功能锻炼鼓励病人每天步行,指导病人进行Buerger运动,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以疼痛的出现作为活动量的指标。

5.术前准备告之病人绝对戒烟及其危害性,指导病人戒烟,余按血管外科术前常规护理。

(二)术后护理

1.执行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取相应体位,患肢自然平放,避免关节过屈使人工血管扭曲。动脉血管重建术后应卧床制动2周。自体血管移植者若愈合较好,卧床制动时间可适当缩短。

3.病情观察

(1)监测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记录24小时尿量,维持体内体液平衡。

(2)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出血是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观察腹股沟及耻骨上区是否肿胀、淤斑、疼痛、发热。若人工血管隧道出血,可造成阴囊血肿,若发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观察术后肢体肿胀情况:慢性缺血的肢体在血运重建以后,常出现肢体肿胀。主要原因是组织间液增多以及淋巴回流受阻。术后抬高患肢及给病人穿中等压力的弹力袜,一般肢体肿胀可在几周内消失。

(4)观察患肢远端的皮肤温度、色泽、感觉和脉搏强度以判断血管通畅度:可抬高并保暖患肢,避免肢体暴露于寒冷环境中,以免血管收缩,同时可减轻因绷带包扎过紧引起的患肢肿胀。若动脉重建术后出现肢体肿胀、剧烈疼痛、麻木、皮肤颜色发紫、皮温降低,应考虑重建部位的血管发生痉挛或继发性血栓、栓塞形成,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或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工作。

4.药物护理行人工血管旁路术后主要应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做好抗凝护理。

5.引流管护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保持引流管通畅,维持有效引流。

6.饮食护理麻醉清醒后进食低脂饮食,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素食物,防止便秘。

7.功能锻炼卧床制动病人,鼓励其在床上作足背伸屈活动,以利小腿深静脉血液回流。

8.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出血:是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有:止血不彻底,抗凝后未结扎的小动静脉断面出血;做血管隧道时操作粗暴,损伤皮下小血管;血管吻合技术不正确,吻合口或缝合针眼漏血;人工血管预凝不佳或相关质量问题,致人工血管壁渗血;全身肝素化过度等,观察及处理如上所述。

(2)远端栓塞:由于血管内动脉硬化残渣、血栓、内膜碎片等脱落导致远端组织栓塞。避免的方法主要是在吻合的过程中要用肝素盐水冲洗管腔,缝合最后一针时要排气或适量放血,使管腔内的气体、动脉硬化残渣、血栓和内膜碎片等排除。术后严格执行医嘱,及时给予抗凝治疗。

(3)人工血管过长扭曲:多由于摆放入工血管时测量误差或留的长度过长,也可能因为血管的弹性因素,吻合前没有使人工血管拉伸到位,吻合后因血压的关系使人工血管伸展过长。人工血管过长则易发生扭曲,影响血流,甚至引起血栓形成。术后密切观察患肢远端皮肤的温度、色泽及动脉搏动是否良好,如果不能全部良好,至少也要l~2项合格。

(4)腹部手术并发症:主髂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主要是经腹和经腹膜后两途径进行,术后可发生肠粘连、肠梗阻、腹膜后血肿等并发症,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呕吐及排便排气停止等症状,必要时给予相应处理。

(5)吻合口狭窄:是主髂动脉旁路手术难以避免的远期并发症。主要是因为动脉硬化的进展、吻合口处内膜、细胞增生以及吻合口远端动脉管腔的内膜增生造成管腔狭窄等。指导病人进低脂饮食,继续治疗原发疾病,定期复查。

(6)移植血管闭塞:主要原因早期为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远端动脉栓塞,后期常为吻合口内膜增生狭窄,继发血栓形成。观察有无下肢动脉急性缺血表现,如远端动脉搏动消失、皮温下降等,必要时可行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7)感染:主要原因多伴有血肿、淋巴管瘘、皮肤坏死或移植血管污染等。观察伤口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甚至出现败血症。应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同时应警惕人工血管感染。一旦发生,应立即切除感染的人工血管。

(8)吻合口假性动脉瘤:主要原因为人工血管感染、人工血管材料缺陷、吻合口缝合技术不佳、吻合口张力过大、自体动脉病变脆弱等。观察吻合口局部是否出现搏动性包块,可闻及血管杂音,有感染时,还伴有红、肿、热、痛等。给予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爽,白晓冬,苏丽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护理.护理研究,2007年29期.

[2]刘峰,刘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手术期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2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