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新技术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关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新技术研究分析

王邵飞

王邵飞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完善,我国的城市人口也在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为了避免城市住房压力过大,我国也越来越注重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个城市中的高层建筑不断拔地而起,而在当今社会中,高层建筑无疑已经成为了建筑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建筑的兴起突出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之快,对此本文就对高层建筑不断引进的技术进行探究和分析,分析一下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根据技术和施工材料的不断优化,高层建筑的施工方式和技术也要不断地转变。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外形结构、成本高低、结构布局等都有了新的要求和审美。这也在无形中要求从事设计的人员和施工人员要掌握熟练地施工原则,根据国家的相关施工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同时还要拥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降低成本,不断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1]。

一、解析高层建筑的定义

高层建筑和一般建筑通常根据层数或是整个建筑物的总体高度来区分。根据我国2005年颁布的《建筑设计通则》规定:10层以上建筑包括10层,只要高度总和超过24米的建筑物,都属于是高层建筑。

二、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的分析

(一)工程量大,施工工期长

由于高层建筑本身的高度就要比普通的建筑在米数上高出很多,所以一般10层以下的基础性建筑的工期一般都在一年以内,而超过10层的高层建筑平均施工工期都要在两年左右[2]。而在北方施工,施工期就会更长,因为北方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冬天温度一般都在零下,对施工和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北方的施工工期会更比在南方施工更长。

(二)高层建筑对地基要求较高

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相对较高,因此为了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要求地基的深度不小于整个建筑物高度的十二分之一,保证整个建筑的稳定性。而且,一般高层建筑至少都有一层地下室,这是因为在制定桩基时,一般规定不小于建筑物整体高度的十五分之一,因此桩基一般都埋在地面五米以下[3]。

(三)施工技术要求高

高层建筑需要长期在高空进行施工,所以无论是对施工工具的要求相对较高,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十分严格。由于高层建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复杂性,要求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必须过硬,无论是在面对新的技术、工艺还是设备都要熟练掌握,避免操作上的失误。同时由于高层建筑所涉及的工程项目和工种相对较多,要求各个工种之间配合默契,尽量做到不影响工程的进行。

三、高层建筑主体施工要点分析

(一)确定框架施工方案

首先制定框架的施工方案。由于施工现场的工作量很大,所以要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般混凝土的配制都是在施工现场就地浇筑的,既能做到随用岁制,又能很好的节省原材料。由于施工现场工作量很大,会需要很多模板,而且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很好的解决钢筋的加工和混凝土的配制、浇筑、设备养护等问题,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整个高层建筑的主体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主体结构上,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和施工流程进行施工。无论是对施工中所涉及的原材料还是工程材料的供应都要进行严格的把关,不能再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因为一个细微的问题就可能会影响整个主体结构,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因此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三)钢结构在施工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在任何建筑中,钢都是及其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保证整个建筑的稳定性,提高承载能力,对整个建筑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钢结构由于其施工速度较快,并且拥有工业化强度高特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钢结构最大的缺点就是,它的导热性特别快,极易冷也极易热,因此一旦发生火灾,由于钢的热传递性,会给整个高层建筑带来致命性的破坏。所以在施工中,我们也十分注重建筑的防火性能。

(四)结构转换层的施工

经过对结构转换层的分析,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制定合理的方案,结合工程中的实际情况,解决施工中荷载传递的问题,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2、对钢筋的处理应该主要关注梁柱衔接、梁与梁节点的固定以及梁柱与墙体的捆扎质量问题。

3、在施工时,混凝土也要进行严格的处理,在浇筑方式上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转换梁的浇筑方法。

四、对浇筑混凝土强度的控制

楼层和空间结构的受力程度决定着混凝土强度的等级变化,因此在不同楼层和不同结构体系的节点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那么就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1、在施工前对整个施工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框架和结构空间的分析,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并做好标记。

2、混凝土浇筑过程要有先后顺序,先浇筑墙体,再浇筑梁板,防止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相互流窜[4]。

3、在浇筑过程中,运用输送泵进行合理分配,采用就近原则,对附近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进行有先浇筑,然后再对低等级的混凝土进行泵管输送。在高低强度的混凝土进行输送转换时,要先把泵管内残留的混凝土清理干净,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4、严格把握混凝土的浇筑速度,还要掌握好梁板的浇筑时间差,确保不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冷链。

五、防止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裂缝

因为我们施工的前提是高层建筑,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运用的混凝土楼板的强度等级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很多外界原因的影响,比如:水泥和其他添加剂的缩水性和楼板厚度的不同等,都会对混凝土产生影响。一般在上述原因的影响下,往往会造成混凝土凝固时收缩力变大,导致楼板之间出现裂缝。所以,根据我们以往的施工经验,对于容易发生裂缝和变形的地方采用经常养护、随时遮盖的方法,对裂缝处进行保护,从而解决经常出现的裂缝问题。

结束语:

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更加推进了高层建筑的诞生,使整个建筑行业发生了改变,从最初建筑的单一,一步步进化到了现在随处可见艺术感极强的高楼大厦,这说明我国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于施工的质量和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就使得高层建筑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遵守施工条例,不断的学习新方法和新的施工技术,更好的应用在高层建筑中,满足人们审美要求和安全要求,掌握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各项施工技术,只有不断的吸收新的技术和方法,才能不断增强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乐.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45(17):176-176.

[2]李营营.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及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3(18):78-78,79.

[3]赵健宇.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的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0(6):499-499.

[4]郑军荣,徐尉竣.高层建筑地下室主体结构逆作法施工技术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4(1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