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剖宫产率高的相关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基层医院剖宫产率高的相关原因分析

高宝霞

高宝霞

(宝应县妇幼保健医院江苏宝应225800)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为有效控制基层剖宫产率上升,引起医患重视,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基层医院近几年来足月阴道分娩及剖宫产的比率。结果基层医院剖宫产率从2009年12.63%上升至2012年41.67%最高达60.27%。结论剖宫产手术对母婴均有很多不利的影响。做好产前宣教,产时人性化护理,可减少产妇剖宫产的发生率。

【关键词】基层医院孕产妇剖宫产率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138-02

剖宫产是切开腹壁及子宫壁取出胎儿及附属物的方法[1]。剖宫产对母亲的损伤较大,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产后的恢复远比阴道分娩慢,更严重的是还会有手术后遗症的发生,目前基层医院剖宫产率大幅度上升,给母子的健康留下隐患,仅作为解决难产和处理高危妊娠的有效手段。本人从诸多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2009年-2012年07月末足月份分娩总人数中剖宫产率病例所占比例及上升情况如下:2009年足月分娩人数388人,其中剖宫产49人,占总分娩人数的12.63%;2010年足月分娩390人,其中剖宫产81人,占总分娩人数的20.77%,2011年足月分娩401人,其中剖宫产132人,占总分娩人数的32.92%;2012年(01~07月)180人,其中剖宫产75人,占总分娩人数的41.6%。

2资料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认为孕妇吃得越好,对胎儿及孕妇越有利,导致孕妇过胖,血糖升高,巨大儿发生率增高,最终选择剖宫产。另B超提示胎头大、臀位、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孕妇住院后医生交待相关风险,家属仍对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感到害怕,最终选择剖宫产,使剖宫产率上升。

分娩因素有四方面: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各因素正常且相互适应,胎儿才能顺利阴道分娩。因素中精神因素很重要,相当数量的初产妇从亲友那里听到分娩的负面诉说,怕难产怕有生命危险,故未到临产也强烈要求剖宫产。即使临产因恐惧心理使子宫收缩乏力,宫口开大缓慢,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最终选择剖宫产。[2]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产科医生风险大,有时只要患者要求也选择剖宫产。

3讨论

3.1剖宫产的缺点

剖宫产手术对母婴有很多不良影响。母亲方面:剖宫产术中腹腔脏器的损伤、腹膜或手术粘连、宫缩乏力、羊水栓塞、产后出血、麻醉意外、术后感染及腹腔脏器粘连等术中术后并发症[3],在术后的恢复方面,由于剖宫产出血量增多是正常分娩的2~3倍,伤口感染的可能性随之增大。切口完全愈合和身体完全恢复需要1~2月,甚至更长时间,比自然分娩恢复的慢得多。婴儿方面:肺成熟需要适当宫缩和产道挤压,可将呼吸道的一些粘液排出,所以剖宫产更易导致新生儿发生湿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甚至出现颅内出血、视网膜病等一系列并发症。

3.2自然分娩的优点

⑴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有规律的收缩,能锻炼胎儿的心肺功能,为胎儿出生后自主呼吸创造有利条件。⑵自然分娩时由于产道挤压,胎儿气道的大部分液体被挤出,有利于胎儿剩余液体的清除和吸收,同时减少新生儿的并发症,尤其肺炎的发生率。⑶自然分娩及早对新生儿抚触、拥抱、母乳喂养,增进母子之间的感情。⑷进行自然分娩可使产妇产道扩大,有利于产妇产后恶露排出、引流,产后恢复快。

3.3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

⑴产前健康教育不到位。医院由于各种因素,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产妇缺乏科学知识,不能正确认识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从而无法正确比较和选择二种分娩方式,增加了高危妊娠的发生[4],导致剖宫产率上升。⑵社会因素。孕妇及家属对产产前检查认识不够,未能按时产检,造成一些合并症,未能及时发现、预防、治疗和控制,一些不良媒体负面宣传,错误引导产妇及家属选择剖宫产,认为剖宫产才能避免分娩的痛楚,减少对胎儿的伤害。⑶产妇自身原因。产妇产前一般有紧张、恐惧、怕痛、信心不足等心理特点以致他们不愿长时间的顺产,怕产后体形变化。⑷医疗风险。医疗纠纷增多,给医院造成无形的压力,迫使医院为降低风险而放宽剖宫产指征。

4结果

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产科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产前、分娩、产后保健服务技能,对所提供的服务质量负责,对待患者要有亲人感,给他们以关爱,这样既安慰了患者,使之精神愉快,放松心情,又会使患者理解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相互理解,愈有利于顺利分娩。总之,妊娠和分娩对孕妇来说是一个生理过程,做好产前保健,密切观察孕产妇危险因素,预防产科疾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经过愉快而健康的分娩过程,保障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晓东,王世阆.关于剖宫产的分析与思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10]:633~635.

[2]李昌桢冯学宇10年间剖宫产指征成比顺位性变化的因素分析[M],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4):61-62.

[3]刘桢.加强产科心理护理,降低剖宫产发生率[J],现代护理2006,12(24):2300-2301.

[4]谷萱,陈凌莹.家庭式分娩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9):676-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