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建筑企业项目人才成长环境现状思考

/ 2

国有建筑企业项目人才成长环境现状思考

张启军刘华兰

重庆能源集团巨能建设四川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73

在建筑行业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有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作支撑,特别是项目管理人才和现场技术员工尤为重要,他直接关系到现场安全管理、质量管控、工程进度管理、新工艺新技术应用等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关系到项目利润是否能实现。可以说建筑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项目管理就是看项目管理人才群体能否掌控好施工各环节。

建筑企业项目人才现状

一管理人员技术单一,复合型人才少

笔者来到一个房建项目,发现管理人员虽然配备比较齐全,但由于管理人员临时在外聘用的多,其中,相当部分是才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对房建项目相对陌生,需要从头学习,在调研中就有位干了多年煤矿建设转行搞房建项目的30多岁青年,他感慨地说:过去没想到多学专业,现在看来,单一的专业技术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要,只有一专多能,成为复合型人才,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管理机制僵化,学习氛围不浓

国有企业固有的管理模式,在工作选择、人才流动、学习机会不均等、人才使用公平性等方面存在弊端,在激发员工学习热情上动力不够,压力不足。由于未能干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就不愿学普遍存在,学习的专业不能应用,对需新学专业不感性趣导致项目学习氛围不浓。加之,大家都是因为项目走到一起来的,项目一完,大部分会各分东西,师傅不愿教,徒弟不愿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人才成长慢。

三主人翁意识淡漠,共同价值观难形成

笔者了解到一个项目人员构成情况,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有企业正式的在册员工,有企业外聘员工,有项目自聘员工等多种用工形式,对企业外聘和项目外聘员而言,来到项目只为找钱,又没有入党、提拔机会,总感自己是“外人”,这就使项目员工很难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更谈不上主人翁意识了。

四薪酬分配固化,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国有建筑企业有较严格的薪酬分配体系,对在册员工、外聘员工有明显的区分,同岗位只要身份不一往往薪酬标准也不一样,由于同身份之间薪酬基本没有差异,干多干少收入基本一致。

五技术工人难求,培养、引进难实现

在建筑企业特别是新的建筑企业普遍没有自己的技术工人,需要时在外聘用,但往往在需要时又很难找到技术好,工作态度好、又有奉献精神的技术工作,笔者来到一个总投资数亿元的房建项目,供项目使用的正式电工只有1人,平时工作时,身边跟着1至2名杂工,现场要管理,后勤、员工宿舍要管,总之就是一名灭火队员,哪里有事就到哪里,经常性的加班。

六部分年轻人贪玩心理重,吃苦精神不足

笔者走访到的几个项目普遍都是年轻人居多,很多是刚从学校应聘而来,部份年轻人来到项目,由于生活环境、吃住条件与家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多数只能坚持到工作的几个小时,上班时业务不熟,又不愿请教,经常性的“靠边站”。下班后个人爱好较多,很少有主动学习业务的,笔者有一天深夜10点多钟来到项目某办公室,以为大家都在加班学习、工作,推门进去才发现,3名管理人员旁若无人的都在玩游戏。由于项目上工作,很多是野外作业条件坚苦,部分年轻人由于缺少吃苦精神,来到项目工作几年,干什么工作都打不起精神,不愿意静下心来学习,可以说是一事无成。

产生建筑企业项目人才现状原因分析

一建筑行业用工制度形成人才吸收、培养难

国有建筑企业的用工制度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对外聘用的管理人才在薪酬分配、“五险一金”、劳保待遇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一些有经验的建筑技术人才不愿被外聘到国建筑企业项目工作,对于新聘人员大多国有建筑企业都规定了本科及以上人员才聘用,有的还规定不进应届生,要已在建筑企业工作两年以上的所谓成熟人才,有的企业所进人员主要靠领导及员工推荐,进入企业人员形成了新一轮的近亲繁殖,真正有才干的人员难以进入国有建筑企业项目工作,进入的人员相当部分有了优越感,工作学习主动少,培养起来效果不明显、时间长,极大的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建筑行业市场化运作与人才无序竞争导致成才难

前此年,建筑市场放开,导致进入门坎降低,对建筑人才竞争进入无序状态,一些民营企业纷纷开出高薪吸引国企建筑人才,出现了国有建筑企业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这几年虽有一些好转,但还是不能满足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和项目管理需要,一方面在减员,另一方面好的、成熟人才又难以进入,成才环境的营造受到影响,人们的思想受到冲击,导致成才少、成才慢、成才难。

三培养投入不足,导致人才成长缓慢

由于建筑企业项目以现场工作为主,项目所在地经常变化,学习条件和环境受到限制,企业组织中长期的系统学习培训一来会影响项目工作,二来投入也很大,组织得起来越少。相当部分企业员工都是靠自己学中干、在干中学。部分企业对项目员工成长不够重视,在笔者调研中发现一企业的培训办法是这样规定的,企业机关组织培训时教师的津贴按小时计算,中级职称以下100元1课时,副高以上为150元1课时,但在确定项目的培训时,教师的津贴为组织一次100元。由于在培养人才方面投入不足,人才成长相对缓慢,人才队伍建设也到了必须补课的时候。

建筑企业项目人才培养及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一从政策法规上进一步规范建筑企业管理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规范建筑企业管理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建筑市场,但仍有相当部分建筑企业钻政策空子,在资质审批上弄虚作假、在工程建设上无原则挂靠、出了问题无底线的跑路。政府应该出台更强有力的政策规范建筑企业管理,让大家都在一个公平的平台上参与竞争。

二规范项目用人管理,促使建筑企业培养人才

通过走访发现,不少项目普遍存在中标时的管理人员不到位的情况,很多是给一定费用,借用了投标所需各类人员的资质,项目的管理人员不具备法定资质的情况普遍存在,这说明这个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资质、水平等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达到法定的要求,不能实施对现场有效的管理。

三加大投入,建立建筑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聘用社会化

政府应加大投入,建立建筑企业人才管理网络平台,严格平台管理,公开人才信息。规定从业人员资质,以业绩和工作实际能力综合评定,打破现有人才管理由若干中介平台操控的现状。

四强推建筑技工“一卡通”营造技工成才氛围

建筑技工“一卡通”在一些地区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建筑技工管理和流动提供了方便,也规范了项目劳务用工,但在一些地区政府、建筑企业、劳务企业对劳务技工“一卡通”不够重视,办理比例较低。政府可出台政策强推“一卡通”,只要到项目工作就必须办理劳务技工“一卡通”信息卡,在办理“一卡通”前要经过培训考核,具备某项专业技术人方可办理,让建筑企业项目员工都具有专业技术能力,营造一种技工学习、成才、的良好机制和氛围。

五项目建立师带徒的奖励政策,激励员工学技术

师带徒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近些年来受到了一定冲击,但国有建筑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师带徒的重要性,任何工作都是内因起决定作用,企业内部的事做好才能推动企业发展,建筑企业项目要立足本单位人才构成情况,制定师带徒奖励政策,对愿教愿学的员工创造条件,经考核合格的师徒分别给予奖励,激发员工的学技术的热情。

六提升建筑企业员工的收入水平,吸引青年学专业、学技术加入建筑员工队伍

用社会的力量和经济杠杆作用吸引青年人学建筑专业,学建筑技术,保证建筑企业项目人才队伍稳定,让一流的建筑队伍建造出一流的建筑精品工程,造福人民、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