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

闫琳

闫琳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栓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栓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肾病综合征;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6-0049-03

肾病综合征由于有效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及高脂血症使血液粘稠度增加、某些蛋白质自尿中丢失以及肝脏代偿性合成蛋白质增加等引起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衡,加之强效利尿剂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进一步加重高凝状态,易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1]。血栓形成是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国内已有学者提出了对肾病综合征合并血栓的护理措施及体会[2-4],但很少有文献对并发血栓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近年来我科对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6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患者(均经肾穿刺病理活检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超声或CTA证实合并血栓形成),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19~80(56.1±4.2)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4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4例,肾静脉血栓30例,肺动脉血栓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血栓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

1.2.1基础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休息与活动:适度活动肢体,进行床上踝泵运动,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病情缓解后适度增加运动,减少并发症。②饮食护理:嘱患者低脂、低盐、高热量、高维生素及纤维素清淡易消化饮食,控制水的摄入,优质蛋白,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低于总热量的10%[5]。③用药护理:应用抗凝、溶栓药物期间,密切检测凝血功能变化,注意有无自发出血表现;应用利尿剂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监测血压、观察水肿消长、周围循环情况,防止电解质紊乱或低血容量发生;应用激素期间,注意有无库欣综合征(Cushingssyndrome)、脱发、骨质疏松等副反应发生,长期服药患者嘱其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④感染护理:在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之前,积极去除潜在、隐匿或慢性感染灶,按时对房间及活动场所进行消毒,每日两次、每次半小时开窗。各项护理操作严格遵循护理常规,注意无菌操作。⑤卫生护理:嘱病人勤换内衣,对长期卧床病人要经常翻身、擦洗,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压疮、皮肤破溃;早晚清洁口腔,饭后漱口。⑥心理护理:同情、关心患者,经常与患者沟通,积极了解每个患者的心理变化、讲解本病的发展、治疗过程和护理要点,解除患者疑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血栓发病部位不同实施个性化护理,具体内容:(1)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①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周,限制下肢运动,禁止按摩,足部可轻微背曲活动,患肢抬高约30°,监测血氧饱和度。若患者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脉搏急促等异常情况应高度怀疑发生肺栓塞的可能,立即使患者平卧避免深呼吸、咳嗽和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②每日观察皮肤颜色、皮温变化、测量患肢周径(选取小腿中段,用软尺测量患肢周径),作好记录,以观察水肿消长情况及溶栓的效果。颜色加深,皮温升高,可能出现感染,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若患肢周径快速增加、疼痛加剧,应立即通知医生,检查是否有急性下肢静脉阻塞发生;若皮温较健侧凉,应检查足背动脉搏动,防止患者肿胀压迫动脉引起下肢缺血。(2)合并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护理:①观察皮温变化及足背动脉搏动,注意患肢保暖,不宜热敷,防止栓子脱落、加剧疼痛或引起肢体远端缺血坏死;②对已坏疽破溃的皮肤应用碘伏消毒,必要时使用水胶体敷料进行换药,监测肝肾功能变化。(3)合并肾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此类患者会出现发热、白细胞增高、恶心、呕吐,血压较前增高等全身表现,也可表现一过性腰痛、剧烈腹痛及肾区叩痛。病程中需监测体温、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观察尿液有无一过性肉眼血尿、尿蛋白突然增加等,记24h出入量。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师给予及时的治疗。(4)合并肺动脉血栓患者的护理:予心电监护,注意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若患者出现胸闷、气促、胸痛、紫绀和烦躁不安,立即报告医生;根据患者的SpO2及血气分析结果给予合适氧流量;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黏稠者予雾化吸入治疗;监测血浆D一二聚体。部分患者需经静脉置管溶栓治疗,还应注意穿刺点有无渗血、感染。对于置管溶栓患者,由于导管作为异物,也可引起血栓形成,故溶栓导管不宜留置时间过长[6]。(5)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头疼症状,抬高床头30°以利于颅内血液回流,遵医嘱使用甘露醇、利尿剂脱水降颅压。密切监测患者意识变化,每4h观察瞳孔1次。在患者头部放置冰袋,降低脑部温度,减少脑部血流,有利于减轻脑水肿,从而降低颅内压。

出院指导:为防止病情复发,两组患者好转出院前均给予患者及家属合理的出院指导,争取家属参与和支持,院外患者仍需保持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合理膳食,适度活动,预防感染;定期通过电话回访、进行门诊尿常规和肾功能复诊,按医生指导增减药量。

2.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通过监测血浆D-二聚体及复查超声或CT、血管造影,评价血栓治疗效果(包括治愈、好转、无效),其中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在患者出院时,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每人一份调查表,共计发放62份),由患者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采用数字评分法(10分为“在住院期间得到护士的全面照顾,对护理工作十分满意”,0分为“我对护士的护理工作十分不满意”)。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各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愈21例,好转9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15例,无效6例,两组比较χ2=8.481,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份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均有效。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2组患者在出院时对我院的护理工作均较为满意。其中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评分在6~10分,平均为(7.25±0.56)分;观察组患者评分在8~10分。平均为(9.56±0.22)分。平均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r=7.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讨论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合并血栓发生率较高为40%~60%[7],血栓既可发生于动脉系统,如本组病例中肾动脉、下肢动脉血栓,肺动脉、可造成相应组织缺血、坏死及相应并发症,又可发生于静脉系统,如本组下肢深静脉、颅内静脉窦,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此病应引起医护人员重视,针对不同部位血栓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及个性化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对患者施行个性化护理,也增加了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接触时间,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使患者能够更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对其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一般护理组,更说明个性化护理的重要性、必要性。

综上所述,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患者由于病情易反复、病程较长、长期服用激素药等特点,不仅要通过早期观察,从饮食、用药、心理、卫生、感染预防等方面进行基础护理,还要根据血栓的不同发病部位给予个性化的护理,病人病愈或好转后给予合理、科学的出院指导,可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9-280.

[2]单岩,马安娜,苗金红.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9):23-24.

[3]章玲霞.1例肾病综合征并发多处深静脉血栓患儿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16):1530-1531.

[4]樊蓉,龚德燕,唐芳等.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及多维度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2,27(13):40-42.

[5]蔺素萍,任改瑛,边红萍等.肾病综合征的个体化营养治疗与中医辨证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8A):2073-2074.

[6]楼晓芳,谢王芳,蒋敏.11例股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16-717.

[7]倪兆慧,施蓓莉.肾病综合征血栓栓塞的诊断处理[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0,19(5):447-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