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及现状分析张晓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及现状分析张晓勇

张晓勇

邢台市新住宅建筑有限公司河北邢台054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被发展,我们的建筑施工技术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我们仍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在取得成果上面跟进一步,对实践基础进行不断的总结,通过与外国先进的建筑技术交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使我国的建筑技术的发展更趋近于成熟、完善。城市的建设过程离不开建筑工程,而建筑工程的开展又需要施工技术的支持。虽然我国在建筑施工技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对于高速发展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必须在维持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现状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拓新的技术领域,通过汲取国外先进的技术进行自我完善,以此来适应建筑工程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状;施工技术;发展

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现状分析

1.1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基础工程主要包括桩基础和深基坑两部分,下面对其施工技术现状进行简介:

1.2桩基础技术

桩基础是用承台或梁将沉入土中的桩联系起来,以承受上部结构的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从材料上来看,桩可以分为:木桩、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钢桩等。施工技术上来看,桩可以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成的各种材料和形式的桩,然后用沉桩设备将桩沉入土中。灌注桩是在施工现场的桩位上用机械或人工成孔,然后在孔内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而成,灌注桩适用于严格限制噪声、振动、挤土影响、持力层欺负较大的地区。

柱锤冲扩桩法是借用强夯的原理采用桩的形式与地基土体共同作用形成复合地基,可用于处理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黄土等地基。柱锤冲扩桩法的施工流程为:

第一,清理平整施工场地,布置桩位。第二,施工机具就位,使柱锤对准桩位。采用直径为300――500mm、长度为2――6m、质量为1――8t的柱锤。第三,柱锤冲孔,根据土质及地下水情况采用三种成孔方式,即冲击成孔、填料冲击成孔、复打成孔。第四,成桩。用标准料斗或运料车将拌合好的填料分层填入桩孔夯实,当采用套管成孔时,边分层填料夯实,边将套管拔出。

1.3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现状

基坑支护是整个建筑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较为关键的环节之一。我国在基坑支护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施工中涉及的各重要环节均处于发展阶段,如设计计算、监测等等。就深基坑住户而言,其属于信息化施工、防水、土方挖掘、支护以及监测等有机结合的整体,施工过程较为系统且复杂。所以,对支护方案的选择要求较高。当前我国的基坑支护呈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一些原本仅在发达国家中使用的支护形式,现已在我国得到应用,如地下连续墙、钢排桩等等。由我国自行开发的基坑支护体系主要有土钉墙及逆做拱墙两种,在实际应用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4混凝土施工技术

当前混凝土施工依然是工程建筑中最常用的施工技术之一,所以我们应当对其技术现状进行综合性的论述,才能更好地保障其未来的发展,主要内容有:

首先,混凝土强度控制技术。强度主要指的是混凝土的凝结强度,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使用量大,建筑施工周期比较长,受气候环境、工作条件等因素影响,有时候会出现混凝土强度离散性高,甚至质量不合格的现象。首先,要选定好配比。工程施工前,要按设计要求将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配制出来,并要到法定的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等到级配报告出来之后,要根据级配做配合比的试验,在实际施工时严格照此执行。

其次,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裂缝主要有稳定、运动、不稳定、闭合和愈合等类型。骨料内部凝固所产生的微观裂缝是无法避免的,但从质量角度上讲应尽可能地减少裂缝。因为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用量也比较大,并且带有地下室,所以高层建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比其他建筑更大。控制裂缝的主要措施有抗和放等,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没有足够变形余地的时候采取的一种防止裂缝措施;放是在就处于无约束自由变形的状态下,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采取的一种措施。

1.5钢筋及钢结构施工技术

当前,随着我国在建筑钢筋应用技术方面的不断提高,高强度、低松弛的钢绞线在建筑施工中越来越多。同时钢筋连接技术的的发展速度也相对较快,如气压焊、电渣压力焊等。预应力钢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改善了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性能,进而提高了建筑质量。近几年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发展的速度较快,并在一些高层建筑以及跨度较大的空间结构中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多的钢结构形式主要有多层变截面网壳及网架、球节点平板网架等,施工技术方面均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2.1施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建筑企业施工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施工组织管理方面,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作为重要的辅助管理技术在工程预算、招标、施工计划制定、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施工远程监控中,强化对施工全过程监督与控制是施工管理发展的新方向;在施工工艺控制方面,计算机辅助功起到了优化施工方案的效用,如模板和脚手架的CAD图纸方案设计、混凝土的自动搅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大量数据的采集和整理等均运用到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也必将在施工管理中的更多细节方面充分发挥其优势。

2.2施工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

从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现状及施工技术的应用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建筑施工应将大跨度钢结构施工、盾构施工、超高建筑施工、深基础工程施工、建筑改造、桥梁施工、信息化施工、环保施工等方面作为施工技术重点研究与创新的对象。随着大型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整体结构会更为复杂化,所以针对大型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绿色化、自动化必然成为施工技术的创新方向。由此可见,利用机械自动化施工技术替代部分人工施工技术,利用精细化施工技术替代粗放型施工技术、利用绿色环保施工技术替代高耗能、重污染施工技术是提高施工技术现代化程度的必然趋势。

2.3重点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首先,根据建筑工程的性质和特点对土的工程性质及测试技术进行研究,以提供准确的计算参数。如深埋高层建筑地基土的相关变形参数、深基坑支护稳定分析中的抗剪强度参数、复合地基变形参数和承载力的检测方式以及地基应力与应变关系的研究等;其次,对现有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完善,根据地基土特性、建筑物实际情况,不断开发高质量、低成本、系列化的地基施工技术;再次,重视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发展,在充分考虑环保与高承载力需求的前提下,开发适用于不同承载力、不同底层、不同长度和直径的先进成桩工艺与设备。

三、结语

近年来是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几年,建筑技术也是突飞猛进,随着不断的国外的技术交流,我国的一些建筑施工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化的先进水平。施工技术的高低决定着工程质量的好坏,施工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闵旺荣.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0,(12).

[2]周宇.某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D].2008.

[3]杨嗣信.几项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一)[J].建筑机械化,2011,32(1).

[4]王建江.浅析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中国外资,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