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术病人的心理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浅谈手术病人的心理及护理

林茹

林茹(吉林省洮南市医院1371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249-01

病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因素之一。手术是外科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是病人心理最不稳定,最脆若的时候。手术本身可以认为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大多数病人对手术有恐惧和焦虑的心态。当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时,整个机体对手术室的环境、设备都处于恐怖状态,迫切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

1不良的心理反应

术前病人的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四种(1)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2)忧郁孤独的心理状态;(3)失望和忧伤的心理状态;(4)行为退化,情绪幼稚依赖的心理状态。

2不良的生理反应

2.1心血管系统的改变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2.2呼吸系统的改变呼吸加快加深。

2.3肌肉震颤、手足发冷等.....这都是由于手术病人带着恐惧、紧张的心情进入手术室,而这些情绪可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3手术心理状态分析

3.1紧张恐惧原因病人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对所患疾病和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其次担心麻醉意外,怕麻醉影响智力,担心手术不顺利引起难以忍受的痛苦。

3.2焦虑忧愁病人手术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的心理反应。有些手术使病人担心术后性格生理等方面的改变;部分肿瘤病人未确诊是良性或恶性时,也往往为确诊产生焦虑,特别是接近手术日期时病人忧虑达高峰,常常愁眉不展,郁郁寡欢,迟疑踌躇,借故推延手术日期。

3.3对手术的需求心理手术病人大多数对周围事物比较敏感,善于要求别人照顾和体谅自己,希望得到热情周到的护理,对手术目的、做法、安全程度、主刀医生是谁、手术效果如何、预后等非常关心。当需求的得不到满足时,紧张,焦虑的心理反应便会加重,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甚至出现并发症。

4心理护理

4.1首应效应即第一印象,尤其对患者的心理活动及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新入院的病人对外界环境的刺激极其敏感且反映强烈,情绪的波动,护士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所以入院病人的接待工作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的关键。护士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态度和蔼的迎接病人,热情耐心地为病人讲解病房情况和住院须知,帮助病人尽快熟悉环境,使病人感到亲切可信,心理踏实。

4.2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手术前认真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文化程度,深入浅出地讲解,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而采取的相应的治疗措施。用讲究的语言艺术、和蔼的面部表情,给予病人恰如其分的安慰和解释,护理过程中耐心诚恳地向病人讲解有关医学知识,为病人保守秘密。1949年世界病学会也指定了医务保密法。根据巴甫洛夫学说制定的保护性病疗制,也提出了必须处处保护病人,使其免受一切外来不良刺激的影响。所以,在接触病人时务必十分耐心和亲切,利用一切机会详细了解病人的生活情况和病史,但不触动其‘隐私’,待建立信任后,他会自诉。

4.3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在作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的同时,也应作好家属的工作。让其家属去关心、体贴和鼓励病人,往往会收到比护理人员更好的心理护理效果。必要时,护士可向病人家属及所在单位负责人介绍治疗目的,术后一般反应,争取他们的支持并与医务人员配合。

病人进入手术室之后,首先要根据他的文化素质、年龄、性别、职业、病情及经济条件等来观察病人的心理动态。如文化素质高、性格内向的病人,实施手术前虽然表面较为理智、冷静,但内心恐惧、忧虑,担心是否疼痛、有无意外发生、手术是否有交叉感染等。有的病人因患不治之症,而对手术的治疗信心不足。当他们躺在手术台上接受手术前的一切治疗、护理、麻醉时,既要有声存感又要有安全无痛感。既渴望得到术者高超技术的手术治疗,又渴望得到护士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所以,作为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应根据各层次的患者所表现的神态来分析其心理动态,及时把握特点,从不同角度满足病人的心理要求。讲究策略给予解释安慰。并根据病情适当给与镇静、镇痛、吸氧、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同时将手术的过程和效果,再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的前提下,以和蔼的态度,诚心地与患者进行交谈,一解除焦虑,恐惧心理的困扰,使病人在坦然平静的良好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