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可持续发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3

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可持续发展探究

孙志娟

孙志娟云南省迪庆州委党校674400

摘要:本文首先对陶器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地阐述,然后对香格里拉尼西黑陶的艺术特点、艺术价值和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探讨,最后笔者根据目前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有助于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希望通过本文对我国香格里拉尼西黑陶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能够促进香格里拉尼西黑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尼西;黑陶;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精美的陶器逐渐被人们所喜爱,同时由于陶器一直采用原始手工工艺和原始材料制作等原因造成了黑陶有退出现代社会舞台的趋向。由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一直将陶器作为生活用品,就使得原始的制陶工艺得以保留。说到陶器的美观精致,我国云南香格里拉的尼西可以称为黑陶制作尤为突出的传承和发展之地。因此,本文将从黑陶的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和艺术价值出发,围绕香格里拉尼西黑陶的可持续发展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陶器的发展概述

就制陶工艺的产生而言,黑陶产生于公元前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我们的祖先发明了轮制技术,并在龙山文化繁荣时期制陶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可以采用轮制技术制作出精妙绝伦的黑陶日用品。黑陶有表面透黑的砂质陶、乌黑光亮的细泥质陶和部分进行磨光的表面没有细纹的镂空或者刻饰弦纹、划纹的黑陶。例如在东海峪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孔杯,虽然不施釉却乌黑发亮,而且胎薄而质坚,器物的精美和工艺的精湛让当代人都赞不绝口。

云南香格里拉尼西的黑陶可以说是黑陶艺术中的精华,有“原始制陶方式活化石”之称。尼西的黑陶发源于我国云南省香格里拉的尼西乡,与其他的黑陶技术相比,其重要的特点就是整个制作的过程从原料采集到烧制成品,仍然保留着比较原始的手工工艺,使得这种黑陶散发着古朴自然宁静的气息[1]。可能这也是目前尼西黑陶数量较少的原因之一。

尼西黑陶被当地人称为“土陶”,经烧成后器物的通体为深黑色,不挂釉,非亮光面,敲击起来声音清脆悦耳。这一技艺在云南悉尼得以完整传承,主要归功于被称为“土锅王”的云南制陶大师孙诺七林,他也是我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将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制陶工艺教给尼西的年轻人,这样不仅使得尼西黑陶的技艺得以延续,并且也促进了尼西黑陶的发展[2]。

尼西的黑陶被人们称为“现代古董”。尼西的“黑陶火盆”、“凤仪茶罐”和“酥油茶壶”被收藏于我国国家博物馆,不仅尼西藏族人家用来炖煮肉类的土锅、盛酥油茶的土茶壶等也受到了外族人的喜爱,而且很多黑陶作品也被远销到我国的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和欧美等地,受到国际内外收藏家、外来游客和商家的青睐。

二、香格里拉尼西黑陶的艺术特点

(一)材质特点

尼西黑陶的材料主要有: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锰等元素。其中用的比较多的是氧化硅与氧化铝。尼西黑陶是用香格里拉尼西乡汤堆村的一种红土制成。

(二)造型特点

尼西黑陶的造型一方面推崇美的自然规律,外观造型端庄敦厚,器物的肩部普遍突出明显的肩线,腹部以下线多为弧的轮廓,颈部较粗,上下的宽差与高度所形成的比例关系,给人一种稳定与宁静的感觉,这也是藏族人民性格在黑陶造型中的体现[3]。另一方面,尼西黑陶的造型讲求实用,并且具有地域特征。

(三)装饰特点

尼西黑陶的装饰花纹除了经常使用各种动物纹,如龙、凤、麒麟等神兽的体纹,还有回纹、单双波纹绳纹、月牙纹、莲瓣纹和变相金钱纹等。其中莲瓣纹在尼西黑陶中非常普遍,这与藏族的喇嘛教信仰有关,也成为了尼西藏族陶器装饰纹样的特点。尼西土陶中对各种超自然神兽动物纹的使用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低下,而且也体现出了人们想要借助动物的超人力量来战胜外力的一种观念,动物纹也被认为是万事如意和乞求平安的愿望[4]。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龙纹不仅成为民间最普遍、朴素和历时最长的陶瓷装饰花纹形象,也是对生活实质意义变化的体现。

(四)工艺特点

尼西黑陶的制作工艺仍然保留着较为原始的制陶方法。原料是一种被当地人称为“红粘土”和“白粘土”的土壤捣碎之后加入当地一种风化石配置而成的材料。黑陶的成型方法主要采用泥片拍打和泥条盘筑法,在器皿成型后泥坯需阴干,在未完全干透时要用木制工具将器皿的表面抛光打磨或者采用捏塑、拍印、刻画、镶嵌等方式对陶器进行装饰。在装饰完之后,要对器皿进行烘烤或者在平地上架垒起来用干松柴、松枝叶等进行裸烧,直到体在火中呈深红色后,再用碎麦糠或者锯木屑等将坯体盖严之后进行闷烧,待燃料燃烧殆尽和坯体冷却之后,器皿便会成为呈现黑色亚光的陶器,使其具有了“黑如漆、亮如镜、声如罄、硬如瓷、薄如纸”的特点。目前,这种“熏烟渗碳”技术已经被载入了世界工艺美术史[5]。

三、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制作工艺的文化价值

与山东日照的黑陶、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广西钦州的坭兴陶和云南建水的紫陶等的形制、色彩、工艺、宗教意义等方面相比较,香格里拉尼西黑陶不仅在制作工艺和烧制成色方面表现出传统工艺的特色,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艺术研究价值。目前,尼西的藏式黑陶厚重、奔放、神秘、质朴和粗犷的个性在当地受到了老百姓广泛地喜爱。与其他地方那些刻画精致、个性温文尔雅和造型圆润优美的陶器相比较,尼西黑陶似乎显得有点“土气”,但它的艺术价值就体现在纯手工制作完成与质朴的个性,而这一点恰好是其他陶器无法比拟的地方。

尼西藏式黑陶的装饰纹样不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通过调研得知,香格里拉尼西汤堆村制作的酥油茶壶的主体装饰纹样基本都是以“紧”为名和以“孤”为头的“紧孤神”的传统宗教题材进行雕刻塑形,主要描绘的是“紧孤神”吃了在湖泊里生长的一种巴松神树后抬头看寺庙的场景。大部分酥油茶壶壶盖也主要采用装饰纹样荷花,寓意是酥油茶壶壶中装满酥油茶(水),盖子上的荷花纹样看起来就像水中盛开的荷花。还有一些酥油茶壶用麒麟、象鼻、牛头和龙头等用来装饰壶嘴、壶盖和壶把,用据说来自如来佛、观音座台上的莲花瓣的纹样做酥油茶壶底部[6]。这些看似普通的装饰花纹,却在尼西的黑陶中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和展示了尼西制陶人的审美情趣,从某种方面来说,也体现了尼西黑陶的别样文化价值。

四、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从上文我们对香格里拉尼西黑陶艺术特点和艺术价值的分析与阐述可知,尼西黑陶不仅是陶瓷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美丽的奇葩,是尼西土陶艺人对艺术执著追求的体现,而且无论从造型特点还是装饰艺术都体现出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因而尼西黑陶的发展不仅是藏族民族文化的弘扬,而且也具有积极的研究价值。但目前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在可持续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尼西黑陶的学习者甚多,技艺精湛者甚少

尼西汤堆村的年轻人为了养家糊口基本都会学习制陶,但由于制陶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很少有年轻人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制陶,因而就只是进行简单技能的学习,更不用说就进行创新了,这就形成了学习黑陶制作的人数挺多,但是真正做的好的人却很少的现象[7]。

(二)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方式的影响

随着尼西黑陶的发展,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因而为了提高黑陶的制作产量,一些制陶者通过流水作业或者采用机器生产的方式进行黑陶的生产,与纯手工制作相比,不仅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而且降低了成本。从短期的效益来看,似乎机器生产满足了当前的利益需要,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制作会大大削弱技艺的传承[8]。因而,从某种方面来说,尼西黑陶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适宜机器的生产方式。

(三)审美趣味变更对黑陶的影响

在过去,一方面,由于尼西黑陶的使用群体以藏族少数民族为主,尼西制陶的造型和装饰等都是以藏民族文化为主;另一方面,尼西制陶者是在藏区的生态背景下进行经验的学习和感受,因而对黑陶的制作是使用传统制陶技艺进行富有民族特色黑陶的制作。而正是这种富有藏民族特色的黑陶,受到了中外人士的喜爱。目前,随着旅游消费的增加,制陶者为了迎合更多消费者的喜爱,制作了很多失去藏族文化符号的黑陶[9]。比如,烛台、咖啡器具等一些迎合外国人喜好的作品;十二生肖、藏八宝敞口花瓶、烟灰缸等不具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作品。

(四)追求经济利益导致质量降低

由于黑陶市场的供不应求,一些制陶者不愿在作品质量及创新性上下功夫,学会一点技能就急于制作,只想尽快拿去卖钱。更有甚者,把一些残次品也入市销售,这样下去只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正宗的黑陶艺术的传承人越来越少。追求经济利益的制陶者目光短浅,不重视质量,不重视文化,长此以往恐怕富有藏族特色的尼西黑陶会面临失传境地。

五、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要想使传统民族特色的黑陶艺术得到更好和更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特色的同时,要进行技法和装饰材料等的创新和融入现代黑陶艺术理念,从而得到持续发展。以下为笔者根据目前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与方法:

(一)继承和发扬尼西黑陶的藏民族特色

作为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艺术的尼西黑陶,之所以别具特色风格,主要是传承了尼西藏族的民族风情,而且其巨大价值在于体现了本土语言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因此在进行黑陶的设计和创作时要蕴含本土语言的设计理念和看到民族的影子。尼西黑陶要想保持藏族文化特色,例如藏族图腾原始、天真、拙朴的美,就要对本民族的文化符号和民族艺术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要想对尼西黑陶的艺术符号和理念进行发扬,就要在传统的民族艺术符号中融入本民族中带有现代气息的艺术符号,体现出创新型的表现价值和视觉上的感染力[10]。例如,我国的黑陶大师仇志海在我国传统黑陶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突破,创作出了一批意趣十足和粗放狂野的现代黑陶艺术作品,为我国黑陶艺术的发展给予了一些启示和发挥了推动性的作用。

(二)进行技法和装饰材料的创新

目前,大多数尼西黑陶的制作主要采用传统泥条盘筑法和手工拍筑法,虽然也具有艺术性,但只适用于日常生活使用。因此,在装饰镶嵌材料方面,应该借鉴其他黑陶制成技术,例如在黑陶制成之后除了使用白色瓷片,还可以使用铜铁铝箔、麻绳、木、竹等不同质感的材料进行装饰,这样不但可以打破黑陶的沉闷,增加黑的层次感,还可以衬托出黑陶的神秘感;在色彩变化方面,除了保持大黑表里如一的庄重性,还可以采用碳化装饰所呈现的黑灰相间纹饰和金属质感等更加能延伸尼西黑陶艺术特点的深邃性,开辟出丰富釉彩之外的宁静之感;在成型方法方面,除了传统的拍打和泥条盘筑,可以采用快轮技术,这样不仅可以突破制成更多种造型器皿,而且可以使得器物上凹凸有律的旋纹更加具有装饰性;在烧制技术方面,由于传统烧制方法和燃料的局限性大和不易于广泛推广使用性,制陶者可以使用清洁环保的燃气炉或者电窑等现代设备;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乐烧、熏烧、盐烧、釉烧、多次烧制等现代烧制技法来增加黑陶的艺术效果[11]。

(三)将现代陶艺理念融入尼西黑陶

现代黑陶的创作理念是将黑陶作为创作的载体,在传统工艺程序的基础上,进行黑陶审美要素的继承和延伸,将现代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融入黑陶,现代创作理念更加讲究“有意味”的形式和深刻的人文内涵。具体就是在继承尼西黑陶“黑如漆、亮如镜、硬如瓷、声如磬、薄如纸”特色的基础上,扩大选择的范围,但要保持黑陶庄重的氛围;不仅仅局限于日常实用,要进行艺术构想的拓展;在不丢失原有造型的基础上进行现代手段的应用来开发更加精巧的复杂造型,进行各种新型材料、工艺、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黑陶创作者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理念为尼西黑陶注入新鲜血液;最后,还要不断加强自主产权意识,实现尼西黑陶的市场化和品牌化。对于尼西黑陶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一方面,要以提炼艺术特色、制定行业标准、专利申请和品牌商标的注册,以此来防止质化或媚俗的模仿滥造;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地参与展销推介活动来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经验来提高自身的水准。

(四)政府和社会的有力支持

政府在尼西黑陶的传承中不仅在资金上起到了支持作用,而且在政策方面起到了服务、组织和宣传的作用。例如,将尼西黑陶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很多的学者开始对尼西黑陶的历史和文化等开始进行深入透彻地研究。除此之外,还有些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质的基金会也参与到有关尼西黑陶文化的研发中。例如,美国高山研究所、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白玛山地文化研究中心等组织针对传承危机为香格里拉尼西黑陶项目提供了资金的支持以及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五)有效的学校传承必不可少

由于尼西黑陶的学习者较多,但技术精湛者甚少等,对于这一现象,进行有效的学校传承将成为有效的方式。目前尼西乡的尼西小学围绕尼西藏族的黑陶展开特色教育,让学生们进行了尼西黑陶文化和尼西黑陶工艺的学习。在进行尼西黑陶工艺的学习过程中,让大师级别的黑陶继承者进行黑陶制作工艺实践课程进行指导和教授,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尼西黑陶进行系统专业的学习,而且也能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上黑陶艺术,只有这样,尼西黑陶才能有坚实的继承者群体。

结束语

我国香格里拉尼西黑陶作为藏区的标志性旅游产品和我国的非物质文化艺术产品,在受到当代人真爱和得到较好发展的同时,在生产方式和艺术效果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当地黑陶生产者应该在充分保留原有艺术文化特色的同时,进行创新与发展,从而为香格里拉尼西黑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春.民族民间手工艺传承价值与手工艺传承勃兴的探索——以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堆村藏族黑陶手工艺传承为例[J].艺术研究,2013,(2):148-149.

[2]麦琪.云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成立纪实--中华陶瓷大师联盟与研究会就相关合作事项达成共识[J].陶瓷研究,2013,(4):49-52.

[3]李闻雷.浅析黑陶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48(4):30-35.

[4]赵芳.黑陶养生工艺壶市场开发的理念策划方案——记在莒县黑陶田野考察之后[J].青春岁月,2013,(9):97.

[5]李闻雷.创新是黑陶艺术的振兴发展之路[J].山东陶瓷,2012,35(6):40-41.

[6]周全.现代民间黑陶的形成与发展刍议[J].绥化学院学报,2012,(6):67-69.

[7]张瑜.馆陶黑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D].河北师范大学,2011.

[8]殷景太.中国黑陶文化的“前世--今生”[J].东方企业文化,2014,(13):101-101.

[9]李春.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黑陶的传承实践[J].活力,2012,(21):109.

[10]刘丽娜.黑陶:可与彩陶争辉的艺术文化瑰宝[J].大众文艺,2012,(22):295-296.

[11]胥爱珍,方志勇.德州培植壮大黑陶产业黑陶文化影响不断扩大[J].现代技术陶瓷,201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