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曲文场演奏员的修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1

谈戏曲文场演奏员的修养

夏玫

戏曲“文场”与“武场”,各占戏曲乐队的半壁江山。所谓“文场”,是指各种管弦乐器,如胡琴(京胡、板胡、二胡等等)、三弦、月琴、大提琴、阮、琵琶、唢呐、竹笛、笙等。所谓“武场”,是指各种打击乐器,如板、鼓、锣(大锣、小锣)、铙钹、撞钟等。

戏曲“文场”演奏员要想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演奏任务,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修养,这些综合修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文化修养

艺术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实力的竞争。所以,戏曲“文场”演奏员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绝不可做“没文化”的“文场”演奏员。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艺术作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极其珍贵的财富,从古至今都在人类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艺术,往往都是它自己所属的那个民族、那个时代、那个地区文化的集中反映或突出代表。

所谓“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英·泰勒:《原始文化》,转引自《文化学辞典》第109页,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显然,文化是一个大系统,艺术是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系统的制约和影响。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它所属的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社会文化大系统作为一种总的文化氛围、文化条件、文化底蕴、文化基础,直接制约着作家、艺术家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也决定着作家、艺术家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文化品格。所以,文化修养对于一个艺术工作者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

当然,必须指出,文化不能单纯以“文凭”作为唯一标志,能力也不能以“学历”作为唯一标志。尤其是许多艺术工作者,由于自幼学艺从艺,学历并不高,大多靠自学积累文化知识。例如京剧大师梅兰芳,并没有读什么大学,但是他却获得美国授予的文学博士的学位;相声大师侯宝林,被称为“语言大师”,他也没有读过什么大学,但却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客座教授”,而且可以和毛泽东同志谈论古今中外的文化。

由此可见,文化的确对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有着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戏曲“文场”演奏员首先必须加强文化修养,并将其作为自己艺术道路上的“基础工程”。

二、艺术修养

戏曲“文场”是戏曲乐队的一部分;戏曲乐队是戏曲艺术的一部分;戏曲艺术是戏剧艺术的一部分;戏剧艺术是整个艺术的一部分。

所以,戏曲“文场”演奏员必须加强艺术修养。

一方面,要博览群书,广收博猎,对艺术中的各门类,包括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美术等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另一方面,要重点掌握戏曲艺术的美学特点与各组成要素(包括剧本、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与高屋建瓴。

三、专业修养

戏曲“文场”演奏员,要把综合修养最终落实到自己的专业上,即自己所演奏的乐器的演奏技巧与演奏水平上。例如笔者自己,是从事评剧竹笛演奏的,就要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竹笛的演奏技巧与演奏水平。尤其要结合具体剧目的伴奏实践,不仅充分发挥竹笛在乐队群体中的优势,而且充分发挥竹笛的个体优势,特别是在烘托清新、愉悦的气氛,营造乡村田园风光与江南水乡风韵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如评剧《夺印》中何支书的一段《水江三月风光好》的唱腔,竹笛在其中就起到了画龙点晴的重要艺术作用。

四、思想修养

戏曲“文场”演奏员要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必须加强思想修养,在当前戏曲不景气的情况下,要甘于清贫,甘于寂寞,守住戏曲艺术这片净土,守住高尚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