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鲁进

(中设工程机械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55)

摘要:中国光伏发电产业链正在形成,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于中国光伏发电市场需求小,政府支持力度小,缺乏明确的激励政策。使得光伏发电产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标准规范尚不健全,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尚未形成,生产成本高。因此,政府应该明确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加大国家政策法规驱动和资金扶持的力度,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光伏发电电价上网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

关键词:光伏发电;产业政策;发展研究

一、太阳能发电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障碍

(一)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现状。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首次制成了光电转换效率为4.5%的单晶硅太阳电池。诞生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此后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从1990年到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了62倍。预计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50%以上,到2l世纪末,太阳能发电将占到60%以上。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国际市场和国内政策的拉动下。中国的光伏产业逐渐兴起,并迅速成为后起之秀,涌现了无锡尚德、常州天合和天威英利等一大批优秀的光伏企业,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中国光伏发电产业链正在形成。但是,我国的光伏发电市场需求发展速度一直较慢。在2008年全球新装机容量中的比例和累计装机容量中的比例都很低,2008年累计装机容量仅占世界总容量1%,新装机容量在2%左右。

我国传统电价较低,使用光伏产品发电的经济性相对不足。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光伏产品主要用于解决偏远无电地区的电气化问题.以及偏远地区电信基站的供电问题,其他需求部分来自于类似光伏玩具、计算器、路灯等光伏产品,部分来自于少数公共设施示范性光伏发电项目,还有少量需求来自试点光伏电站。另外。如果国家进一步出台太阳能行业的补贴政策的话。国内市场的增长速度将大大加快。

(二)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的障碍。

1.生产大国,消费小国。中国光伏产业近年来实现飞速发展。2000年以后,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我国光伏产业近5年平均年增长率超过50%。2007年以1.27GWp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占全球产量的26.6%。2009年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了4.3GW,占全球份额已达到四成,就业人数约20万人。世界前16家太阳能电池公司中,中国已经占有了6家。但行业现状的红火难掩产业发展的瓶颈。大而不强、市场主要依赖外需是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遭遇节点的突出表现。

2.,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产业发展面临后劲不足的困境。由于光伏发电技术开发的复杂程度要比常规能源高得多。涉及资源评价、材料和设备制造、工程设计、配发和管理等多个领域。中国目前掌握的核心技术非常有限。而目前产业发展进程中,技术瓶颈已经十分明显。但绝大多数企业都集中在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和组装环节上。由于不掌握光伏产业的核心技术一多晶硅的制备提纯技术.高纯度硅材料仍依赖进口,甚至连制造硅片、电池组件的关键设备也来自进口,这种现状导致我国光伏产业被打上“代工车间”的烙印。

3.光伏发电成本尚待降低。国内光伏发电市场迟迟不能启动的主要原因是光伏发电的成本还是太高.影响了大规模推广。目前,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为1.3元/度-2.0元,度,远高于普通火电平均不到0.30元,度左右的发电成本。如此高昂的成本,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我国乃至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太阳能电池成本在整个光伏发电系统成本中占比最高,比例超过60%.而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中最大的组成部分为多晶硅原料,占比在50%以上。电池转化效率的提高、制备技术的改进、原材料价格的降低以及政府鼓励政策的推动。都将有力促进太阳能发电成本的下降.预计未来5—10年内将逐步接近常规电力的上网电价。

二、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路径

1.明确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光伏设备的设计制造十分复杂,涵盖半导体物理学、热学、自动控制学和机械设计学等多门学科,涉及温度控制技术、加热技术、精密传动技术、真空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多个前沿技术:同时光伏产业链上的光伏产品制造商对光伏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耐高温性、高真空性、精密程度以及自动化水平都有很高要求.这需要企业具备丰富的实际经验和研究创新能力,能够不断结合用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需要设计制造出上档次的设备。行业专有的技术诀窍抬高了涉足光伏设备行业的门槛。

2.加大国家政策法规驱动和资金扶持的力度.通过专项资金支持独立光伏系统项目和并网光伏系统示范项目,通过法规来引进市场机制。这样可以加快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速度,较快地完成光伏发电的培育期,建立持续的相对稳定的市场,为国内光伏产业稳步发展创造条件。由于传统火电对环境有污染和破坏,没有将环境成本计算在内,导致火电的电价偏低,而太阳能发电这种绿色清洁的价格相对较高.使之缺乏消费市场。针对这种情况,有两种路径可走:一是对火电征收环境税,以提高火电的价格;二是给太阳能发电企业给予补贴。使其能降低价格。

3.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光伏发电电价上网政策。对全国如何分摊电价做出法律说明。要根据《可再生能源法》中“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按照《价格法》中“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有关法规要求,从保证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基本生存能力的角度出发,适时调整生物质发电电价。针对太阳能发电接网难的问题。应从实际出发,继续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合理规划太阳能发电开发。国家要加大风电场接入的电网建设力度。真正落实好风电就近上网全额收购的规定。对接网条件好,同时具备风电开发条件的地区要鼓励优先开发。

4.国家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对居民初装光伏屋顶实施补贴,费用可以主要由国家承担,光伏电力并入国家电网,政府鼓励老百姓使用太阳能电力,上网电价可视居民在初装太阳能屋顶时所承担的费用比例而定。由于太阳能发电适用于西部偏远缺电地区,那里有足够的太阳能资源,而且价格合理。

5.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不断地开发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这意味着对专业人才有很大的需求。需要加大太阳能光伏行业的人才培养力度,在高校开设太阳能光伏专业,另外利用职业院校培养实践操作人才。

6.加强产业内的关联。促进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一方面,要立足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突破产业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国内应用市场启动缓慢。要促进相关产业相互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乐琴.后危机时代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