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群众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视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毛泽东群众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视野

周柳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群众观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体现。毛泽东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强调以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为形成认识的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毛泽东的群众观点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深刻体现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新时代下,习近平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对毛泽东群众观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也是毛泽东群众观在历史新时期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毛泽东群众观;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历史价值论

由于新文化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列宁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尤以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阶级斗争分析法为主。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下并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由“民族主义者”转变为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者”。毛泽东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作用,自下而上动员群众,并主张走“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群众路线,秉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的价值观。这无疑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历史本体论、以人民生产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论。

一、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历史本体论

所谓本体,是指根本和基础,是一种终极实在。马克思主张社会只有人和人进行的实践活动才构成历史。现实的人是形成历史的主体。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主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体现人民作为历史和社会的主体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从早期就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并将其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在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民众大联合的思想。在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时,毛泽东深入实际,确信了群众对国民革命的力量贡献。“农民问题乃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在建立井冈山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战争中,毛泽东以人民群众作为主体的思想不断成熟。“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从中国革命到国家建设,毛泽东将人民群众作为国家的主体,人民群众是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壮大的保证。

二、以人民群众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历史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哲学家的最终使命在于改造世界。“认识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得到的理论认识,还需回到实践中去。”毛泽东将人民群众作为实践的主体。在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国情在进行革命的同时注意经济工作,发展红色区域经济的认识。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认识到国内矛盾降低到次要服从地位,中日矛盾上升的认识,为此毛泽东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与国民党友好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实现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推动民主运动发展。

列宁强调认识真理需要从生动的直观到理性的抽象,再由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也是毛泽东辩证认识过程。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群众的日常需求与实践生活中,人民群众是形成事物正确认识的主体,也是将政策路线贯穿实践的主体。

三、以人民群众利益为目的的历史价值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运动不同于以往为少数人服务的运动。列宁提出为千万劳动人民服务。毛泽东将一切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和政府工作原则,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价值取向和实现目标。“我们的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强调开发生产,建立公营经济和自给工业,确保供给。从井冈山土地法到1934年他提出“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的兴国土地法,保护贫下中农的利益。建国后,毛泽东同志领导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些经济政策无一不体现着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根据实际情况对人民负责,实行相关的政策为人民谋取利益。

在政治和文化领域,毛泽东更是带领共产党人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根据地政权普遍建立,农村和工人的政权不断扩大。建国后,毛泽东采取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给予人民结社、选举等权利。在文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毛泽东强调文艺作品要为人民大众服务,文艺作品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实践。毛泽东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将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利益,服务于人民群众。

毛泽东的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毛泽东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体,主张只有发动群众才能取得胜利,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论。毛泽东的群众路线贯彻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方法。而毛泽东站在人民的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服务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论的体现。毛泽东的群众观深刻体现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在新时代下,对习近平提出的以人民为主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精准脱贫等思想都有重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作者简介:周柳,女,(1993年-),湖北省监利县人,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