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

丁奉昌,徐志福,肖翡,周将华,刀阳,刘欣雯,张红松

景洪市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云南西双版纳州666100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本院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收治55例(60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资料,分研究组(30例,33只眼),对照组(25例,27只眼);研究组以超声乳化吸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治疗,对照组以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分析两组应用治疗效果。结果:视力研究组比对照组高;并发症率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佳。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发病人群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若出现在年龄较大的老年人群中,则其常会并发白内障[1]。本院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施以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本院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收治55例(60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资料,分研究组(30例,33只眼)和对照组(25例,27只眼);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0-82岁,平均(68.12±2.98)岁;眼内压22-74mmHg,平均(45.10±2.90)mmHg;对照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61-81岁,平均(67.79±2.21)岁;眼内压23-76mmHg,平均(46.27±3.11)mmHg;基线资料两组比对不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以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在术前的1h以复方托吡卡胺眼液实施点眼散瞳,进行常规式消毒铺巾,再取体积分数为0.40%的盐酸奥布卡因实施表面麻醉,在上方球筋膜中实施利多卡因的浸润性麻醉,在球后及上方结膜部位实施麻醉;做结膜瓣,再实施烧灼性止血,制定厚度为1/3巩膜的巩膜瓣,大小为3mm×4mm,将其分离至患者角巩膜缘,行小梁区域预置的切口,在3点位的角膜缘行辅助性切口,在瓣下角膜的隧道行穿刺性切口;再对其实施超声乳化,将人工晶状体植入之后将前房卡巴胆碱注入缩瞳,将小梁组织及相应虹膜的根部进行切除,对前房后的巩膜瓣缝合两角及球结膜缝合切口进行冲洗。术后对患者实施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处理。

研究组以超声乳化吸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治疗,术前的消毒、散瞳及麻醉同于对照组,在11点位的透明性角膜缘中行3.00-3.20mm的隧道切口,3点位切口与对照组同,将透明质酸钠注入使前房加深,撕囊为连续环形,水分离,以晶状体的拦截劈核方法对晶状体核进行乳化,注吸皮质后,再将粘弹剂注入,在囊袋中将折叠型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注入粘弹剂,实施检查后,以粘弹剂辅助促使周边前房加深,分离粘连房角;对前房、房角处实施注吸系统式冲洗。术后处理同于对照组。

1.3观察指标和判定[2]

记录患者术后的前房深度、视力及眼压等指标情况。观察患者出现角膜水肿、炎性渗出、色素沉着等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原理

探究数据采集是在SPSS22.0系统统计软件中解析,计量数据采集后皆经由(±s)表达,两组比对数据经t检验,计数数据采集是[n(%)]表示,组间比对数据是检验,两组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意义则P<0.05。

2.结果

2.1两组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对比

研究组在视力、前房深度及眼压中水平皆优于对照组(P<0.05),可详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比对情况

研究组出现色素沉着、角膜水肿及炎性渗出等患者少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率为48.00%(12/25)高于研究组26.67%(8/370),两组数据比对存在统计差异(P<0.05)。

3.讨论

闭角性青光眼并白内障为临床中常见病,对其通常实施手术治疗。研究指出,对其实施超声乳化的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术,能够稳定眼压,提升患者视力,效果良好[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视力、前房深度、眼压中的水平比对照组优,其中研究组的实力情况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优于对照组,与王晓霞[4]等研究类似。分析结果原因是:以往对白内障处于成熟期青光眼采取青光眼的白内障联合手术,其操作过程复杂,且切口大,因此对患者的创伤重,在术后,患者的葡萄膜炎性反应会重,通常会伴有人工晶状体和虹膜粘连、浅前房、晶状体的色素颗粒出现沉着等并发症问题,对手术效果存在不利影响[5]。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可对晶状体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解除,能够从患者的发病机制中对闭角性青光眼出现进行阻止。人工晶状体厚度比人眼晶状体小,在摘除晶状体后,则前房深度则已增加1.37倍,在房角中宽度增加1.57倍,且因术后对前房进行加深,将晶状体的虹膜隔向后移,则可对引发瞳孔阻滞因素进行消除。在术前对房角实施裂隙灯的显微镜、房角镜的详细检查,同时对房角的关闭粘连范围进行记录;在术中,对周边虹膜以透明质酸钠实施向后推压,分离未完全粘连房角,则小梁网的滤过功能则可得以逐渐恢复。

综上所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吸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治疗,可有效将其眼压控制,并发症好,效果佳,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苏颖丹,杜云,孙康,等.血浆热休克蛋白70水平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5(5):255-258.

[2]江英.PLEKHA7、COL11A1、ST18-PCMTD1和ABCC5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关联研究[D].汕头大学,2015.

[3]赵燕,常英霞,王国强,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0):5118-5119.

[4]王晓霞,赵燕华.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5):40-42.

[5]黄敬峰.白内障手术对滤过术后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深度和晶状体位置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