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线设计的规划因素研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公路路线设计的规划因素研析

侯涛

云南正发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公路路线设计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由于其中涵盖的内容较多,一旦某个环节或是细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对设计质量造成影响,由此会对行车安全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设计人员要对路线进行综合性设计,以保证公路施工质量,提高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

关键词:公路;路线设计;规划因素;措施

1公路路线设计原则

1.1安全性

公路路线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水平直接影响着车辆的形式以及安全,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需要注意行车安全,通过提高直线与曲线路段配合的合理性,有效地进行坡度和弯度的设计,从而满足设计要求。

1.2环保性

如今我国对于生态环境方面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问题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其已经威胁到人的生活。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严格地按照规范进行,同时加强生态设计规划,有效地保护周边道路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满足可持续发展建设要求。

1.3高效性

公路路线设计主要是针对一些地形比较复杂的区域,例如盘山公路和隧道工程的,其直接受到经济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结合经济条件,完善相关体系,从而有效地确保规划设计的高效性,满足设计要求。

2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缓和曲线过短

公路路线可以划分为直线和曲线两个部分,为了实现对直线和曲线的正确处理,普遍都会在直线和曲线的交汇处设计一段比较缓和的曲线。但是在设计缓和曲线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外界因素的不利影响,比如地形对平面指标的限制,甚至有时候忘记这个部分,导致缓和曲线的长度过短,进一步影响到行车的超高渐变及视距情况,难以保证公路工程的安全性及美观性。同时,若是缓和曲线过长,也会影响到加宽设计和线性组合效果,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2.2直线过长

在公路路线处于平原地区的时候,整个路线设计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较低,所以对直线设计的运用较多。但是在公路路线中的直线过长时,很容易引起驾驶员的视觉疲劳,导致驾驶员在面临突发事故的时候无法做出紧急应对,对驾驶员的安全性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在公路路线中的直线过长时,容易出现高速行驶情况,显著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此外,虽然直线设计在平原地区的优势较大,但是施工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当地情况合理选用路线的线型。

2.3坡度及变坡点的选择

在进行纵断面的设计时,虽然设计人员对某个路段的坡长进行了控制,但没有控制好同方向的连续纵坡和坡长,以致连续纵坡的坡长过长,常常要进行连续刹车,很容易出现刹车失灵等状况,进而威胁到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对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同时,由于设计人员对重要结构物及某些控制点的考虑不够全面,以致变坡点设计存在一定偏差,进一步增加了工程后期的资金需求。

3公路工程路线设计思路

3.1平面设计

公路工程路线平面设计基本上包括直线、曲线、缓和曲线等,其可以充分反映路线映射在地面上的外在形状,同时平面设计对于改善设计质量意义重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在设计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在平面设计时要最大限度地掌握路线规划与施工方面的要求,然后根据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路线设计;第二,需要认真分析公路工程周边经济情况与人们的出行需求,同时其线性设计必须与附近环境相统一,避免出现不协调的问题,并且在高填方路段进行直线或缓弯线性设计时,要提高路线的安全性,防止线形设计太过繁琐。另外公路工程的路线设计需要与横纵断面的设计结合、统筹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优先采用大半径曲线,使其发挥一定的缓和作用,从而使得线形中各个区段相互协调。

3.2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是公路工程路线设计中路权分配的重要空间性体现,具体来说,它和公路路线等级与功能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所以此设计属于非常关键的技术要点,其决定着公路路线质量。如某市公路路线基本上包括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等,其按照规定的顺序,应使公路路线等级与相关功能结合在一起,然后再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计划。其次在对高密度开发区域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行人、自行车、公交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且要充分确保前两者的正常通行,不仅如此,有关文件中还明确规定了特殊公路路线的横断面布置,旨在推动公路工程的路线设计不断完善,并且能够显示出其功能,为群众工作与生活提供便利。

3.3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可以充分反映公路工程路线沿线的起伏状况,所以在路线设计中非常重要。对于纵断面设计而言,设计者需要根据公路路线规划与具体的使用要求,开展深入的考察和勘探,并确定公路路线等级与性质,切实掌握路线沿线地形与附近建筑物的状况,然后根据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设计,使其更具科学性。在此设计环节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纵坡设计需要有较高的平顺性,并要保障其在竣工后通车的安全性,同时还要与相关标准保持一致。(2)认真考虑水文地质状况,如遇到地下水位较高的状况,应当在设计时将路基高度提高,防止竣工交付投入使用时出现积水现象,同时设计者需要着眼于路线的长远发展与运用,不要单纯追求短期利益,同时还应注重公路工程整体规划,为今后公路路线发展打下基础。除此之外,公路工程受到地形条件等特殊情况限制时,最大纵坡可以增加1%,非汽车交通量较大的路段,坡度应适当放缓;平原、微丘区不大于2%~3%,山岭重丘区不大于4%~5%;其次最小坡长应主要考虑汽车行驶的平顺性、路容美观、相邻竖曲线的设置。最大坡长限制,即控制汽车爬坡时车速下降到不低于限定的最低时速时所能行驶的距离,等级高的公路路线主要是小车与载重汽车因速度不同相互干扰,等级低的公路路线是为防止车速显著下降而导致汽车爬坡无力出现熄火现象。

3.4安全选线设计

公路工程路线选线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不断加强设计方案优化,从而确保整体的交通安全性,降低带来的安全隐患。在公路安全选线过程中从行车安全方面进行考虑,设计时需要严格地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规划,从而提高安全性能,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今我国也使用了相关方法进行优化,主要是进行运行速度方面的检验,从而确保整体的安全性能,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优化公路的长陡坡设计,从而更好地确保整体符合要求。

3.5协调缓和曲线设计

在进行路线设计的时候,需要有效地结合地形和道路现状,严格按照

规范要求进行缓和曲线的合理设置。在进行实施应用的时候,明确曲线相关的内容,将其作为基础,对缓和曲线进行调节,从而确保整体设计比例。因为结合具体的情况,有效地进行现场条件以及周边环境因素的分析,确保整个过程交通流畅,从而提高整体的公路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行车过程中人们的安全。

4公路路线设计中有效应对规划因素的相关措施

4.1加强环境因素分析,控制好路线线形指标

在健全公路路线设计方案时,设计人员应根据其规划情况,利用专业资料、丰富的实践经验等,对公路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将有效的应对工作落实到位,避免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降低路线设计效率。同时,在公路路线设计方面的规划工作进行中,为了避免由于路线线形不规范而发生交通事故,则需要严格控制好路线各项指标,强化人员方面的控制意识,积极开展相应的控制工作,促使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中的科学规划效果更加显著,满足路线设计方案应用价值及应用水平方面的要求。

4.2重视安全设计,严格把控规划过程

为了实现对公路路线应用中交通安全事故的有效应对,满足行车安全性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则需要在公路路线设计方面的规划工作过程中,重视路线安全设计,并通过对其规划过程的严格把控,增强公路路线安全应用效果。具体表现为:(1)公路路线设计人员在自身的设计工作开展中,需要对直线公路与弯道交叉部分的安全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强化路线安全设计意识,并对其合理规划进行更多的思考,使得最终得到的公路路线设计方案更具安全性,保持其规划方面良好的功能特性;(2)公路路线设计中应用安全状况的改善,也需要对这方面的规划过程加以控制,处理好其中的细节问题,重视路线安全设计理念的合理运用,确保公路路线设计方面的规划状况良好性,并为公路路线的科学规划设计提供支持。

4.3其他方面的措施

在应对公路路线设计方面的规划因素过程中,也需要注重这些应对措施的配合使用:(1)对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坡度设置是否合理进行考虑,设置好隔离带、警示标志等,促使行车安全性能够得到可靠保障,并实现对公路路线的高效设计及科学规划,改善实践中的路线设计状况;(2)积极开展专业培训活动,实施好责任机制,强化公路路线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实现对规划好方面相关人员专业能力的科学培养,避免影响公路路线设计方面的规划效果,为其科学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3)在公路路线设计中应重视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其规划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避免这方面的问题发生,增加公路路线规划设计中的技术含量。

结论

综上所述,在公路工程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背景下,传统的公路路线设计依旧无法适应社会建设的发展要求,导致公路路线设计中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对公路工程的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造成较大影响。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深入了解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公路路线设计中的要点,采取有效对策进行改进,使公路路线设计的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为我国人民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交通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小龙.探析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存在问题及控制要点[J].民营科技,2018(08):144+194.

[2]万兵.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要点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