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行囊走四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1

背起行囊走四方

杨莉莉

山东烟台莱州市扬务沟学校26140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年的5月9日,对你对我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这一天,我们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带领着咱们同学一起去云峰山探寻云峰刻石,探访魏碑文化的奥秘。让时光倒流,我们一起回到那一天。(课件播放电视台对活动的报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背起行囊走四方。(课件出示教学目标,生齐读)

同学们,云峰山的美,受之于自然,更得益其厚重的文化。一处风景之所以能历经这么长的岁月、吸引这么多人的原因,除了它本身拥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就之外,还因为它自身所承载的一段经历和故事。语文课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多篇模山范水的名篇佳作。

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称的岳阳楼,早已声名远播,更因范仲淹的名文熠熠生辉。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一座山间小亭,小巧玲珑,飞檐翘起(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里吗?对,这就是醉翁亭。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同时也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绝唱。

二、“走”的故事

万水千山总是情。下面请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旅游相册,讲述你旅行中的故事。

1.学生讲述、展示。

2.过渡语。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多样的自然奇观和悠久的历史带来的丰厚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在同学们的旅行故事中,我们欣赏到了自然风光的秀丽,领略了人文名胜的美好。是啊,旅游是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赏心悦目的同时,更厚重了我们自身的文化素养。

3.欣赏好客山东的宣传片。

同学们,早在2500多年前,“至圣先师”孔子就发出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真挚邀请。今天,热情好客的山东人民依然遵循孔子的教诲,诚挚欢迎大家到山东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请欣赏好客山东的宣传片。(播放宣传片)

4.学生介绍名胜古迹。

我们的家乡山东,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历史古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互相依存,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作为好客的山东人,我们应当了解并热爱生养我们的这片土地,你对家乡的名胜古迹了解多少呢?课前我们已经分配了任务。今天就请同学介绍介绍家乡的风景、风情、风俗。请用合适的方式把你所知道的名胜古迹等介绍给同学。

三、“走”的发现

1.对联、题咏。

泰山南天门有这样一幅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其实,在我国不少旅游胜地,都可以见到精彩的对联、题咏。这些名胜景点的对联,各具文化特色,在这些对联上既能看到当地的风情风俗又能体验当地的文化背景,值得大家体验、关注。学生展示,交流。

2.让出游成为最美的风景。

在我们行走的旅途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课件展示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同学们,你怎么看待这些不文明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制止这些行为吗?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需要怎么做?

3.师总结。

文明出游既是自身素质的体现,也是对其他游客和当地社会的尊重。把文明出游化作自觉行动,让文明旅游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让出游成为最美的风景。

4.齐声诵读《中国公民旅游文明行为公约》。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还要注意维护自身形象、地区形象和国家、国民形象,争做“中国好游客”。

四、“走”的文学

同学们,相信你们还记得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吧?在学习《信客》时,老师给大家进行过推荐。作者渴望在旅途中解放自己的心灵并对中国文化做出贡献,所以,余秋雨在不惑之年,毅然辞去官职走出书斋,开始了文化苦旅。《文化苦旅》中,余秋雨游历山川江河,每一个名胜古迹、每一处旖旎风光,都能给他带来不一样的感触和震撼,并从景物中所联系的传统文化,见证历史深处的历史痕迹。可以说,这些都是余秋雨结合自己人生体验和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而写作出来的。之后,他的《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继续着这种震撼。

你读过与“旅游”有关的文学作品吗?请推荐给大家。

五、“走”的讲述

请你根据自己旅游中的经历及以上活动积累的材料和感受,写一篇作文,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使别人也赏心悦目。

六、结束语

同学们,让我们背起行囊走四方,去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阅历,文明我们的行为,爱护我们的环境,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